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51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它包括厚壁光导本体,所述厚壁光导本体一侧具有类抛物面状的光学反射面,与光学反射面相对的所述厚壁光导本体一侧具有出光面;所述光学反射面表面开设有多道截面为三角状的槽口,且多道所述槽口自光学反射面顶端中部向周围辐射延伸并口径逐渐增大,每道所述槽口两内壁构成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光学反射面表面形成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交替布局;所述厚壁光导本体顶端面开设有入光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厚壁件反射面的物理结构,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进行二次反射,减少能量损失,获得更高的光效以及更稳定均匀的反射效果。高的光效以及更稳定均匀的反射效果。高的光效以及更稳定均匀的反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灯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车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者对灯具追求造型多样化的同时,生产成本与效率也是各车灯供应商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车灯领域,传统的厚壁件反射面多为抛物面或类抛物面,采用透明或者镀铝的形式来进行反射。但是,反射面若选用透明不镀铝的形式,由于有一部分光从厚壁件中折射到空气中,会造成能量损失,因此光效较低,点亮效果不太优异。为优化此问题,将厚壁件反射面镀铝,即选用镀铝的形式,但由于生产中反射面的造型、工艺条件等原因,导致镀铝膜厚不好控制,故反射率也存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反射率不太稳定,点亮效果的稳定性会有所下降,给设计与生产工艺带来很多困难,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它通过改变厚壁件反射面的物理结构,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进行二次反射,减少能量损失,获得更高的光效以及更稳定均匀的反射效果。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它包括厚壁光导本体,所述厚壁光导本体一侧具有类抛物面状的光学反射面,与光学反射面相对的所述厚壁光导本体一侧具有出光面;
[0006]所述光学反射面表面开设有多道截面为三角状的槽口,且多道所述槽口自光学反射面顶端中部向周围辐射延伸并口径逐渐增大,每道所述槽口两内壁构成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光学反射面表面形成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交替布局;
[0007]所述厚壁光导本体顶端面开设有入光口,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入光口进入厚壁光导本体内并射向光学反射面上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光线经第一反射面一次反射后能够射向相邻的第二反射面再经二次反射从出光面射出,光线经第二反射面一次反射后能够射向相邻的第一反射面再经二次反射从出光面射出。
[0008]进一步,所述光学反射面与厚壁光导本体底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入光口位于光学反射面上方。
[0009]进一步,所述出光面垂直于厚壁光导本体底端面。
[0010]进一步,所述槽口深处以及相邻的槽口之间均开设成形有弧形倒角,即相邻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均通过弧形倒角进行衔接。
[0011]进一步,所述入光口呈碗形槽状。
[0012]进一步,相邻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80
°‑
100
°

[0013]进一步,相邻的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之间的夹角为90
°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表面均具有花纹。
[0015]进一步,所述出光面的表面具有花纹。
[0016]进一步,所述厚壁光导本体的材质为透明的PC或PMMA。
[0017]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打破了传统形式镀铝反射的概念,克服了传统透明反射面光效低的缺陷,通过改变厚壁光导本体光学反射面的物理结构,即可获得更高的光效以及更稳定均匀的反射效果。具体通过光学反射面上交替分布并具有角度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的构造,将光源发出的光线均进行二次反射,减少能量损失,并能全面覆盖出光面的区域,从而获得更高的光效和点亮效果;且反射率更加稳定,提升点亮均匀性,目视通透美观,工艺制造简单,还能节约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光学反射面的外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光学反射面的内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一;
[0024]图6为本技术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二;
[0025]其中,1.厚壁光导本体;2.光学反射面;21.第一反射面;22.第二反射面;3.出光面;4.入光口;5.槽口;6.弧形倒角;7.LED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7]如图1

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它主体由一块厚壁光导本体1构成。厚壁光导本体1选用透明的PC或PMMA材质制成,厚壁光导本体1一侧具有光学反射面2,光学反射面2整体呈类抛物面状,且光学反射面2与厚壁光导本体1底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即光学反射面2内部作用面倾斜朝上。厚壁光导本体1上与光学反射面2相对的一侧具有出光面3,出光面3垂直于厚壁光导本体1底端面。光学反射面2表面通过专用切削刀具还开设有多道截面为三角状的槽口5,且多道槽口5自光学反射面2顶端中部向周围辐射延伸并口径逐渐增大,具体形状构造可参考图1和图3所示,每道槽口5的深度以及相邻槽口5之间的间隔可根据实际需求作出调整。每道槽口5的两内壁分别构成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即从整体外表来看,光学反射面2表面形成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的交替布局。当然,从厚壁光导本体1内部的视角来看,光学反射面2内部作用面也是一样的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的交替布局,具体可参考图4和图6所示。
[0028]同时,在厚壁光导本体1顶端面开设有入光口4,入光口4位于光学反射面2上方,且入光口4优选开设成碗形槽状结构,有利于光源光线的大范围通过,完全覆盖到光学反射面2的区域。
[0029]参考图5、图6的光路示意,本实施例的厚壁光导本体1装配到灯具内时,可将LED光源7设置在入光口4上方位置。如此,当LED光源7发光时,LED光源7发出的光线能够经入光口
4进入厚壁光导本体1内并射向光学反射面2上的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此时,光线有两种反射路径,第一种是光线经第一反射面21一次反射后射向相邻的第二反射面22,再经第二反射面22二次反射后在厚壁光导本体1内部传播,最后从出光面3射出;第二种是光线经第二反射面22一次反射后射向相邻的第一反射面21,再经第一反射面21二次反射后在厚壁光导本体1内部传播,最后也从出光面3射出。这两种光路传播是同时进行的,整体组合做到了光线的全内反射,光学反射面2的光效高,反射率稳定,最后出射的光线也能完全覆盖点亮整个出光面3,目视通透美观,从灯罩外部看来点亮效果更好、更均匀。
[0030]为了防止最后点亮效果出现暗线,参考图3、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每道槽口5深处以及相邻的槽口5之间均开设成形有弧形倒角6,即相邻的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之间均通过弧形倒角6进行衔接。如此,一方面可避免最后点亮效果出现暗线的情况,保证点亮效果均匀有效,另一方面在装配时比较安全、方便操作,不会划伤到手。
[0031]同时,为了保证有效充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厚壁光导本体(1),所述厚壁光导本体(1)一侧具有类抛物面状的光学反射面(2),与光学反射面(2)相对的所述厚壁光导本体(1)一侧具有出光面(3);所述光学反射面(2)表面开设有多道截面为三角状的槽口(5),且多道所述槽口(5)自光学反射面(2)顶端中部向周围辐射延伸并口径逐渐增大,每道所述槽口(5)两内壁构成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所述光学反射面(2)表面形成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的交替布局;所述厚壁光导本体(1)顶端面开设有入光口(4),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入光口(4)进入厚壁光导本体(1)内并射向光学反射面(2)上的第一反射面(21)和第二反射面(22),光线经第一反射面(21)一次反射后能够射向相邻的第二反射面(22)再经二次反射从出光面(3)射出,光线经第二反射面(22)一次反射后能够射向相邻的第一反射面(21)再经二次反射从出光面(3)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厚壁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反射面(2)与厚壁光导本体(1)底端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入光口(4)位于光学反射面(2)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厚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岩修刘馨雨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