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85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集装箱底架包括:容纳空间,凹设于集装箱的地板,包括沿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垂直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垂直深度;翻转支撑装置,包括可翻转底座和设于所述可翻转底座的支撑架,所述翻转支撑装置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宽度方向的侧边,以在翻起状态时使所述可翻转底座向外旋转并支撑于所述地板,且在收起状态时向内翻转从而使所述可翻转底座和所述支撑架分别对应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接增强部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连接增强部件上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铰链的第三容纳空间。纳空间。纳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


[0001]本技术涉及集装箱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集装箱底架及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如卷钢、钢管等大直径的圆柱类货物多采用集装箱运输,以实现该类货物的海陆多式联运,具体是在集装箱的底架上设置一个呈V形支撑结构,将卷钢置于支撑结构上,V形支撑结构的两侧分别支撑卷钢的两侧,如此,将卷钢固定在集装箱底架上。
[0003]由于现有的V形支撑结构是固定在底架上的,在集装箱贩运时其仅能够用于运输大直径的圆柱类货物,使得集装箱不能够作为普通散货箱使用,集装箱的使用受到较大限制,甚至可能出现空箱返运的情况;并且,在底架上设置V形支撑结构,往往会使集装箱底架很高,导致集装箱内高变形,使进出叉车装卸货物困难,不利于码头装卸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以上提出的至少部分问题,提供一种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
[0005]一种集装箱底架,包括:
[0006]容纳空间,凹设于集装箱的地板,包括沿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垂直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垂直深度;
[0007]翻转支撑装置,包括可翻转底座和设于所述可翻转底座的支撑架,所述翻转支撑装置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宽度方向的侧边,以在翻起状态时使所述可翻转底座向外旋转并支撑于所述地板,且在收起状态时向内翻转从而使所述可翻转底座和所述支撑架分别对应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0008]连接增强部件,与所述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一致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连接增强部件上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铰链的第三容纳空间。
[000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增强部件有两个,横截面呈折弯结构且所述连接增强部件的表面与地板表面平齐。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0011]底横梁,成对并排支撑于所述集装箱的地板,且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部形成台阶,所述连接增强部件安装于所述台阶上;
[0012]底板,设于成对的两个所述底横梁之间,包括沿底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底板的高度,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依次焊接在所述连接增强部件和所述底横梁彼此相对的侧壁上;
[0013]所述第二底板与两个所述底横梁彼此相对的侧壁下部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连接增强部件与所述第一底板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00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翻转底座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深度相同,以在收起状态时使得所述可翻转底座支撑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底部,且所述可翻转底座
的表面与所述地板的表面平齐。
[00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翻转底座表面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架嵌设安装于所述凹槽中。
[00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支撑装置表面设置有拉环。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在翻起状态时,所述支撑架朝向所述容纳空间一侧的支撑面从上至下逐渐向所述容纳空间倾斜。
[00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面设置弹性垫板。
[0019]一种集装箱,所述集装箱的地板设置以上任一所述的集装箱底架,所述集装箱底架的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一致。
[00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装箱底架有多个,依次间隔并排布置于集装箱的地板。
[0021]上述集装箱底架和集装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22](1)本技术可实现卷状物与干货散货多种货物交互运输,实现多功能干散兼容装载。装卸货物时可将翻转支撑装置收起,不会阻碍叉车进出,有利于码头装卸货。
[0023](2)连接增强部件沿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宽度方向的两侧,可增强容纳空间的支撑强度,避免长时间、大载荷使用后变形失效;同时直接在连接增强部件上形成第三容纳空间,以便于容纳铰链,且结构形式和加工方式简单。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底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6]图3为集装箱底架结构呈翻起状态的俯视图;
[0027]图4为图3的C

C向剖视图;
[0028]图5为图3的主视图;
[0029]图6为集装箱底架结构呈收起状态的俯视图;
[0030]图7为图6的主视图;
[0031]图中,100、地板;200、卷状货物;
[0032]1、第一容纳空间;2、第二容纳空间;
[0033]10、底横梁;11、台阶;
[0034]21、第一底板;22、第二底板;
[0035]30、翻转支撑装置;31、可翻转底座;311、凹槽;32、支撑架;320、支撑面;33、铰链;34、拉环;
[0036]40、连接增强部件;41、第三容纳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各种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
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作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0039]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
[0040]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结合本技术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0041]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技术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0042]在本技术中,表述“或”包含一起列举的词语的任意或所有的组合。例如,“A或B”可以包含A或者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空间,凹设于集装箱的地板,包括沿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依次形成的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垂直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的垂直深度;翻转支撑装置,包括可翻转底座和设于所述可翻转底座的支撑架,所述翻转支撑装置通过铰链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宽度方向的侧边,以在翻起状态时使所述可翻转底座向外旋转并支撑于所述地板,且在收起状态时向内翻转从而使所述可翻转底座和所述支撑架分别对应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连接增强部件,与所述容纳空间的长度方向一致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所述连接增强部件上形成用于容纳所述铰链的第三容纳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增强部件有两个,横截面呈折弯结构且所述连接增强部件的表面与地板表面平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横梁,成对并排支撑于所述集装箱的地板,且在彼此靠近的侧壁上部形成台阶,所述连接增强部件安装于所述台阶上;底板,设于成对的两个所述底横梁之间,包括沿底板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底板的高度,所述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依次焊接在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初王艳飞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胜狮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