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及灌封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319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2 0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及灌封工艺,包括用于与电机外壳固定连接的底座,还包括一号芯轴、二号芯轴、内胀套、二号压块、胀套内撑轴、螺栓以及环形橡胶圈,一号芯轴设置在底座上,底座上设置有与电机外壳内壁相抵的一号密封圈,内胀套设置在一号芯轴上,二号芯轴设置在内胀套上,胀套内撑轴设置有若干通孔,螺栓一端固定在底座上并穿过通孔,胀套内撑轴上端设置有一号压块,一号压块与螺栓螺纹连接,二号压块与电机外壳上端固定连接以压紧二号芯轴,环形橡胶圈套设在内胀套外侧且环形橡胶圈的高度不小于内胀套的高度。优点:将不需要灌封的槽楔和铁芯内圆缝隙进行防护;减少铁芯内圆加工工序。铁芯内圆加工工序。铁芯内圆加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及灌封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定子灌封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及灌封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根据新能源汽车主驱动电机故障信息统计与分析,发现部分电机故障原因为定子绕组绝缘不良,主要是因为电机进水或冷凝水引起的定子绕组受潮导致。通过对当前定子绕组的结构及浸漆工艺观察分析,发现定子防水薄弱点绝大部分发生在绕组端部及以上部位。另外,汽车电机对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对散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电机散热主要的障碍在电机线包的散热,且真空浸漆工艺也无法完全有效解决铁芯槽内铜线间缝隙对散热的影响。目前油电混动汽车采用发动机+发电机+变速箱+驱动电机串联结构方案,油路贯穿整套系统结构,变速箱齿轮磨损产生的铁粉进入电机绕组,引起绕组匝间或相间绝缘故障。
[0003]现有对与定子的灌封设计中,电机灌封后槽楔和铁芯内圆缝隙中有胶残留,此处胶层较薄,在电机运行过程中容易脱落,若电机气隙较小,容易引起电机转子卡死故障。若是在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电机应用,脱落后会污染润滑油,引起油路堵塞。灌封工装设计不当,灌封后铁芯内圆存在较厚的胶层,需进行加工套壳定子铁芯内圆问题。
[0004]例如公开号为CN10252286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灌封专用模具,包括叠加在一起并通过一根连接杆连接的下夹板、下模板、中夹板、上模板、上夹板,所述下模板包括上圆台和下圆台两部分,所述上圆台的外径与电机定子硅钢片组的内径相对应,所述下圆台的外径与电机定子外壳的内径相对应,所述上圆台的顶面高于电机定子硅钢片组的最低面,所述上模板为圆柱状,所述上模板的外径与电机定子硅钢片组的内径相对应,所述上模板的底面低于电机定子硅钢片组的最高面。
[0005]上述电机定子灌封专用模具在使用时,对定子进行灌封的过程中,上圆台和下圆台与定子的内表面之间会产生缝隙,使得灌封后缝隙处的定子会残留胶水,在电机运行的过程中容易脱落造成电机卡死、且工装使用过程,工装表面在胶水加热固化过程中会因为高温膨胀与定子内圆挤压变形,变形后需更换整套模具的问题。
[0006]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子定子灌封工装及灌封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及灌封工艺,有效的解决了电机灌封工装对定子灌封后定子内圆残留灌胶导致电机故障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包括用于与电机外壳固定连接的底座,还包括一号芯轴、二号芯轴、内胀套、二号压块、胀套内撑轴、螺栓以及环形橡胶圈,所述一号芯轴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电机外壳内壁相抵的一号密封圈,所述内胀套设置在一号芯轴上,所述二号芯轴设置在内胀套上,所述一号芯轴设置有一号环形孔,所述二号芯轴设置有二号环形孔,所述一号环形孔与二号环形孔轴心线重合,所述一号所述胀套内撑轴套设在一号环形孔内,所述胀套内撑轴设置有若干通孔,螺栓一端固定
在底座上并穿过通孔,所述胀套内撑轴上端设置有一号压块,所述一号压块与螺栓螺纹连接,所述二号压块与电机外壳上端固定连接以压紧二号芯轴,所述环形橡胶圈套设在内胀套外侧且环形橡胶圈的高度不小于内胀套的高度。
[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环形橡胶圈的高度大于内胀套的高度。
[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内胀套包括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扇形小块,相邻所述扇形小块的侧壁可相互贴合,所述扇形小块相对胀套内撑轴一侧设置有斜面,扇形小块相对定子一侧设置为竖直面,所述胀套内撑轴设置有可与斜面相抵的圆台部,定子灌封时相邻所述扇形小块之间的缝隙小20mm。
[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芯轴外侧设置有一号圆弧倒角,所述二号芯轴外侧设置有二号圆弧倒角。
[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一号芯轴、底座和二号芯轴的外表面均喷涂有脱模剂。
[0013]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电机外壳与定子处理:
[0015]1.1、检查电机外壳及定子铁芯内部,用气枪清理定子铁芯内圆和线包表面的灰尘杂质,若电机外壳内表面有油污,用无尘布擦拭干净。
[0016]1.2、电机出线口穿一段φ10mm,长200mm的特氟龙管套。
[0017]1.3、电机出线口引线出线位置用HM

40L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
[0018]S2、灌封工装处理及安装:
[0019]2.1、用一号芯轴螺纹固定在底座上,从底座下方插入四根外六角螺栓。
[0020]2.2、在底座上套设一号密封圈,并检查一号密封圈是否安装到位。
[0021]2.3、用无尘布擦拭清理工装表面,确保表面无灰尘无杂质,在底座上表面和一号芯轴圆周表面喷涂脱模剂。
[0022]2.4、油道口装上油孔防护工装并用扳手拧紧,使得过油孔防护工装表面与过油孔内表面平齐。
[0023]2.5、将过油槽防护工装插入过油槽中,直至过油槽防护工装接触电机外壳底部。
[0024]2.6、将底座与电机外壳锁紧,检查确认电机外壳端面与底座间无缝隙。
[0025]2.7、将环形橡胶圈放入套壳定子铁芯内圆。
[0026]2.8、内胀套放入环形橡胶圈环形内,观察橡胶圈高度需要高于内胀套。
[0027]2.9、将胀套内撑轴的通孔对准底座上的螺栓,使得螺栓穿过通孔,然后将一号压块螺纹连接在螺栓上,使得一号压块压紧胀套内撑轴,此时胀套内撑轴与底座锁紧。
[0028]2.10、安装二号芯轴并在二号芯轴表面涂脱模剂,然后将二号压块螺纹连接在电机外壳上端,使得二号压块下压二号芯轴。
[0029]S3、套壳定子与灌封工装预热:将组装好的灌封工装与套壳定子转移至烘道,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100
±
10℃,预热时间为60
±
10min。
[0030]S4、胶水预热脱泡;
[0031]4.1、将A、B胶打开包装,检查确保胶水表面无结晶后放入烘箱预热,设置预热温度100
±
10℃,预热时间20
±
3min。
[0032]4.2、预热完毕后取出A、B胶,用搅拌杆持续搅拌3分钟,直至底部无明显沉淀为止。
[0033]4.3、将A、B胶分别加入真空灌胶机的A、B备料罐中,要保证A、B备料罐中的料不超
过总容积的3/4,备料罐设置加热温度80
±
5℃。
[0034]4.4、打开真空泵进行脱泡,真空度设置为2mbar,3个小时。
[0035]S5、设置真空灌胶机注射参数:设置注胶速度为2ml/s,真空箱真空度设置为5mbar。
[0036]S6、对A、B胶进行比例检测:
[0037]6.1、用一次性水杯去重后分别接A、B胶一次点胶的胶量,进行称重并记录,重复进行3次,3次A、B胶量重量比偏差≤3%,并且在100:75偏差的3%以内,表示真空灌胶机注胶比例正确。
[0038]6.2、在真空灌胶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包括用于与电机外壳(001)固定连接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号芯轴(2)、二号芯轴(3)、内胀套(4)、二号压块(13)、胀套内撑轴(5)、螺栓(6)以及环形橡胶圈(9),所述一号芯轴(2)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电机外壳(001)内壁相抵的一号密封圈(15),所述内胀套(4)设置在一号芯轴(2)上,所述二号芯轴(3)设置在内胀套(4)上,所述一号芯轴(2)设置有一号环形孔,所述二号芯轴(3)设置有二号环形孔,所述一号环形孔与二号环形孔轴心线重合,所述胀套内撑轴(5)套设在一号环形孔内,所述胀套内撑轴(5)设置有若干通孔,螺栓(6)一端固定在底座(1)上并穿过通孔,所述胀套内撑轴(5)上端设置有一号压块(7),所述一号压块(7)与螺栓(6)螺纹连接,所述二号压块(13)与电机外壳(001)上端固定连接以压紧二号芯轴(3),所述环形橡胶圈(9)套设在内胀套(4)外侧且环形橡胶圈(9)的高度不小于内胀套(4)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橡胶圈(9)的高度大于内胀套(4)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胀套(4)包括至少三个结构相同的扇形小块,相邻所述扇形小块的侧壁可相互贴合,所述扇形小块相对胀套内撑轴(5)一侧设置有斜面,扇形小块相对定子(002)一侧设置为竖直面,所述胀套内撑轴(5)设置有可与斜面相抵的圆台部,定子(002)灌封时相邻所述扇形小块之间的缝隙小于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芯轴(2)外侧设置有一号圆弧倒角(21),所述二号芯轴(3)外侧设置有二号圆弧倒角(31)。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定子灌封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芯轴(2)、底座(1)和二号芯轴(3)的外表面均喷涂有脱模剂。6.一种电机定子灌封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电机外壳(001)与定子(002)处理:1.1、检查电机外壳(001)及定子(002)铁芯内部,用气枪清理定子(002)铁芯内圆和线包表面的灰尘杂质,若电机外壳(001)内表面有油污,用无尘布擦拭干净;1.2、电机出线口穿一段φ10mm,长200mm的特氟龙管套;1.3、电机出线口引线出线位置用HM

40L密封胶进行密封处理;S2、灌封工装处理及安装:2.1、用一号芯轴(2)螺纹固定在底座(1)上,从底座(1)下方插入四根外六角螺栓(6);2.2、在底座(1)上套设一号密封圈(15),并检查一号密封圈(15)是否安装到位;2.3、用无尘布擦拭清理工装表面,确保表面无灰尘无杂质,在底座(1)上表面和一号芯轴(2)圆周表面喷涂脱模剂;2.4、油道口装上油孔防护工装并用扳手拧紧,使得过油孔防护工装(11)表面与过油孔内表面平齐;2.5、将过油槽防护工装(12)插入过油槽中,直至过油槽防护工装(12)接触电机外壳001底部;2.6、将底座(1)与电机外壳(001)锁紧,检查确认电机外壳(001)端面与底座(1)间无缝隙;2.7、将环形橡胶圈(9)放入套壳定子(002)铁芯内圆;2.8、内胀套(4)放入环形橡胶圈(9)环形内,观察橡胶圈高度需要高于内胀套(4);
2.9、将胀套内撑轴(5)的通孔对准底座(1)上的螺栓(6),使得螺栓(6)穿过通孔,然后将一号压块(7)螺纹连接在螺栓(6)上,使得一号压块(7)压紧胀套内撑轴(5),此时胀套内撑轴(5)与底座(1)锁紧;2.10、安装号芯轴(3)并在二号芯轴(3)表面涂脱模剂,然后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光钟时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