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及浸出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032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及浸出工艺,棕榈仁暂存仓的出口与破碎机的入口相连,破碎机出口与轧胚机的入口相连,轧胚机出口经输送机构与定量绞龙的入口相连,定量绞龙的出口与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暂存斗入口相连,浸出器的浓混出口通过浓混抽出泵一与旋流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旋流分离装置的顶部出口与浓混罐的入口相连,浓混罐的下部出口通过浓混罐抽出泵二与萃取液蒸发回收系统的浓萃取液入口相连,萃取液蒸发回收系统的回用溶剂出口通过新鲜溶剂泵与浸出器的新溶喷淋管相连。固料从末级浸泡槽中捞出后依次落入前一级浸泡槽中逐级萃取,液位从第一级向后梯次下降,低浓度萃取液穿透过滤栅板及湿粕,流入后一级浸泡槽中,萃取效率高。萃取效率高。萃取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及浸出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萃取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棕榈仁直接浸出工艺,属于核仁萃取


技术介绍

[0002]油棕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在马来西亚,目前每公顷油棕最多可生产大约5吨油脂,每公顷油棕所生产的油脂比同面积的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9倍。成熟的油棕种植园,每年每公顷平均产量是4.5吨毛棕榈油。油棕果串经压榨后可得棕榈油,剩余纤维渣和果核。果核经剥壳后可分离棕仁和核壳。棕仁为乳白色小球状,粒径8

10mm,含油约50%。
[0003]棕仁传统制油工艺通常为:破碎、轧胚、蒸炒和压榨。其中,因棕仁含油很高,榨机压榨时膛压不能太高,需要两次压榨,第一次压榨只将含油约50%的棕仁胚片经榨机压榨成含油16

18%预榨饼,预榨饼经更高膛压的榨机最终压榨,析出剩余油脂,得到含油5

8%的压榨棕仁饼。在压榨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较高,导致电耗较大,设备的磨损大。单台榨机处理量通常只有50TPD,对于一个1000TPD的普通规模棕仁压榨工厂,需要至少40台以上的榨油机共同24小时持续运行,来完成一次预榨和二次压榨,同时还需要另设多台备用。在粉尘弥漫、蒸汽熏绕的车间不停巡检,不时要拆开某台性能下降的榨油机,更换榨笼、榨螺等备件。因此,棕仁压榨车间须配备检修、维护团队和维持庞大的备件库。最终得到的棕仁饼,普遍还有7

8%的残油(经深度压榨最低可达5%,但经济性欠佳)。这与浸出法制油,粕残油普遍控制在1.0%以下有巨大差距。考虑到棕仁物理特性较为特殊,其残油较难降低至常规水平。
[0004]若浸出粕残油控制在1.5%以内,则每吨棕榈仁可增加55

65kg油脂得率,按10元/kg计,则每吨原料平均增加收益600元。1000TPD的常规棕仁油厂,其高价值的油脂收益增加60万元/天。当然,低价值的棕仁粕得率会下降约6%,棕仁粕每吨售价约1000元,粕的重量损失为每吨60元。根据以上简单计算,采用浸出提油,每吨增加收益540元,1000TPD工厂每天可增加直接收益54万元。其综合收益应略高于60万元,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浸出工艺对设备磨损极小,运行费用低,自动化程度高,产能规模极大,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0005]传统工艺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提油不彻底且消耗较大,亟需在加工工艺和设备上取得突破。要实现棕仁提油良好的经济性和生产效率,实现加工工艺上的突破最为关键,这其中又以棕仁浸出器的开发最为关键。
[0006]当前常用的环形浸出器、箱链浸出器及平转浸出器,针对一般散状物料,如常见油料胚片、膨化料和机榨饼,均适应性良好,且生产规模可以做到极大,消耗指标可以降到极低。上述各种浸出器,主要利用物料料床较好的渗透性以及物料颗粒间的空隙形成的流道,使用溶剂循环淋洗的方式,实现主要传质过程。一个单位体积的油料料床,根据粒度大小和颗粒结构,通常有10%
‑‑
30%的空隙,混合油或新鲜溶剂在流道内流动,反复洗涤和浸泡油
料颗粒,实现传质。在浸出过程中,萃取液循环量通常为固体物料质量比的10倍左右,由此形成充分的淋洗和浸泡。当油料胚片成型差、粉末度过高时,会出现料床渗透性变差,或者完全不渗透的现象,导致浸出后的粕中残油很高。其成因是:较多的粉末堵塞了渗透通道,导致渗透通道变少或完全堵塞,使传质过程效率降低或终止。
[0007]常规油料若渗透性变差,可以在预处理阶段,通过调整油料的温度、水分、粒度和厚度等指标,将入浸饼胚的粒度尺寸、水分含量调整到满足入浸条件时,可基本消除不渗透现象。其中关键是:尽量实现油料细胞破壁,轧制成薄片状,同时控制入浸物料的粉末度,防止粉末全面或局部堵塞渗透流道,保证物料堆积形成的料床有完好的渗透流道,从而实现连续浸出过程。
[0008]棕仁的组分:脂肪50%,蛋白24%,水分10%,木质素9%,纤维素5%,灰分2%。因为其纤维素含量低,轧胚后的胚片不成型,粉末度极高。因压榨过程对物料粉末度不敏感,但是对常规浸出却是致命的大麻烦。
[0009]综上,采用浸出法提取棕仁油是大势所趋,但关键核心设备棕仁浸出器在工程设计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严重制约了这一细分市场的发展和收益。
[0010]公开号为CN 10447473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萃取装置及工艺”。包括主体封闭的萃取槽,萃取槽内斜向安装有N组链条刮板装置,各组链条刮板装置分别包括上轴和下轴,同组且同端的上轴与下轴通过单圈链条传动连接,链条上均匀固定有刮板;各组链条刮板装置相互独立,各自闭环回转。萃取槽上部的不同位置安装有萃取物料进口及溶剂进口、萃取槽两端分别安装有萃取液出口、萃取物料出口。
[0011]该萃取装置存在如下问题:1、大部分固体物料与萃取液的接触为层流式接触,导致固体物料与萃取液混合不充分;2、萃取液通过落差自流,轻相位于液层上部,新溶易发生短路;3、固体物料无明显沥干过程,在刮板推送爬升的物料中混有较多的浓萃取液,导致低浓度侧的溶剂浓度上升,使萃取动力下降,萃取效率降低;4、萃取路径貌似较长,但每组浸出单元的上层筛面利用率很低;5、需要有多台减速机驱动,通常至少设有进料减速机、主驱动减速机和出料减速机,主驱动减速机为中间几组链条刮板装置共同提供动力;6、三台减速机的输出转速有差异,为防止进料过多或出料太慢导致堵料,一般情况下,出料端减速机的转速更快,进料端减速机的转速较慢,主驱动减速机的转速位于进出料之间,需要分别进行调速控制;7、各萃取单元各设有一组单圈链条,即每圈链条带一组驱动轴和导向轴各自转动,动密封较多,轴承座均外置,增加了密闭难度和泄漏风险;萃取溶剂一般为己烷、甲醇(或乙醇)、乙醚、丙酮等易燃易爆甚至于有毒性的有机物,泄漏则导致爆炸风险,还增加了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采用梯级隧道式浸出器对棕仁胚片进行萃取,固体物料与萃取液可实现全逆流长流程接触,强化传质过程,且溶剂不会发生短路,萃取效率高。
[0013]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包括棕榈仁暂存仓,所述棕榈仁暂存仓的出口与破碎机的入口相连,破碎机的出口与轧胚机的入口相连,轧胚机的出口经输送机构与定量绞龙的入口相连,定量绞龙的出口与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暂存斗入口相连,所述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浓混出口通过浓混抽出泵一与旋流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旋流分离装置的顶部出口与浓混罐的入口相连,所述浓混罐的下部出口通过浓混罐抽出泵二与萃取液蒸发回收系统的浓萃取液入口相连,所述萃取液蒸发回收系统的回用溶剂出口通过新鲜溶剂泵与所述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新溶喷淋管相连。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湿粕出口与湿粕弯刮板的下端入口相连,湿粕弯刮板的上端出口与立式蒸脱机的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包括棕榈仁暂存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棕榈仁暂存仓的出口与破碎机的入口相连,破碎机的出口与轧胚机的入口相连,轧胚机的出口经输送机构与定量绞龙的入口相连,定量绞龙的出口与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暂存斗入口相连,所述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浓混出口通过浓混抽出泵一与旋流分离装置的入口相连,旋流分离装置的顶部出口与浓混罐的入口相连,所述浓混罐的下部出口通过浓混罐抽出泵二与萃取液蒸发回收系统的浓萃取液入口相连,所述萃取液蒸发回收系统的回用溶剂出口通过新鲜溶剂泵与所述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新溶喷淋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湿粕出口与湿粕弯刮板的下端入口相连,湿粕弯刮板的上端出口与立式蒸脱机的进料口相连,立式蒸脱机的出料口与干粕刮板的下端入口相连,干粕刮板的上端出口与分级筛的入口相连,分级筛的筛下设有棕榈仁成品粕出口,分级筛的筛上出口与所述破碎机的入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级隧道式浸出器的箱体后端为进料端,湿粕出口位于箱体前端;箱体内腔从前向后依次设有多级浸泡单元,各级浸泡单元分别包括浸泡槽、下轴和上轴,各下轴分别位于同级浸泡槽的底部,各级上轴分别位于前一级浸泡槽的上方,第一级上轴位于湿粕出口的上方,输送链条呈S形依次交替绕过各级下轴和上轴的输送链轮,绕过第一级上轴输送链轮后通过进料侧导向滑轨重新绕过末级下轴输送链轮形成闭环,沿输送链条的周长均匀设有刮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浸泡槽靠近所述湿粕出口,末级浸泡槽上方设有浓混回流口,所述旋流分离装置及浓混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浓混回流口相连;各级浸泡槽分别包括依次连为一体的墙板、弧形底部和斜底板,本级下轴浸没于本级浸泡槽的弧形底部中,斜底板的上端向本级上轴的后侧延伸,墙板的上端连接在后一级浸泡槽的斜底板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其特征在于:除第一级外的各级斜底板的上部分别设有过滤栅板,所述过滤栅板的下缘高度由前向后逐级降低且均高于墙板顶部;各级浸泡单元还分别设有折流板,各折流板分别为平行于各级斜底板的实心板,折流板的上端高出液面,下端探入浸泡槽下部;各级折流板与后一级斜底板的下端面构成物料的下行隧道,与前一级斜底板的上端面构成物料的上行隧道;所述刮板沿折流板下行,沿斜底板上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棕榈仁直接浸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本级折流板从后一级上轴的前侧向本级下轴的顶部延伸;本级下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斌荣臻尹越峰梁椿松
申请(专利权)人:迈安德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