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970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有多个散热立板,相邻所述散热立板之间形成电池安装腔,每个电池安装腔分别设置有一电池,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贴合有第一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处于电池下表面与散热底板之间,所述散热立板的两侧均贴合有第二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处于电池侧面与散热立板之间,所述散热底板内具有第一冷却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向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中供应冷却液,进而对散热底板、散热立板进行降温,利于电池散热。利于电池散热。利于电池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生产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主要的驱动方式采用了电力驱动,通过动力电池带动车辆的电动机,从而实现车辆行驶的目的。同燃油车的电瓶电池不同,动力电池其主要用于起步、照明、点火等功能,而动力电池主要目的是在持续的时间内提供动力,并支持循环充电使用。
[0003]锂离子电池比原电池更容易发生热失控,当电池内部反应速率达到某个临界点,电池内部反应产生的热量超过能够散发出去的热量从而导致电池内部反应速率的增快和产生热量增加,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止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蔓延的电池箱体,其公开号为(CN205752329U),该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在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温度升高,发生热蔓延导致其它的电池的发生故障影响使用,但是,该装置只能控制放置电池影响使用,在内部温度过高时没有直接有效的方法进行散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电池热量创传导至散热底板及散热立板,进液管A、出液管B、进液管C及出液管D分别连接对应的散热管路,通过向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中供应冷却液,进而对散热底板、散热立板进行降温,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及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有多个散热立板,相邻所述散热立板之间形成电池安装腔,每个电池安装腔分别设置有一电池,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贴合有第一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处于电池下表面与散热底板之间,所述散热立板的两侧均贴合有第二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处于电池侧面与散热立板之间,所述散热底板内具有第一冷却通道。
[0006]优选地,所述散热底板为板状结构,所述散热底板的下表面连续迂回地设置有第一沟槽,且所述第一沟槽的起始端和末端均设置在所述散热底板同一侧的边缘,第一沟槽的槽口上具有第一条状密封盖,第一条状密封盖连续迂回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的槽口上,第一沟槽与第一条状密封盖配合形成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条状密封盖的起始端和末端设置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管A和出液管B。
[0007]优选地,所述散热立板为板状机构,所述散热立板的两侧分别续迂回地设置有第二沟槽和第三沟槽,第二沟槽的槽口上具有第二条状密封盖,第二条状密封盖连续迂回地
设置在所述第二沟槽的槽口上,第二沟槽与第二条状密封盖配合形成第二冷却通道,第三沟槽的槽口上具有第三条状密封盖,第三条状密封盖连续迂回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沟槽的槽口上,第三条状密封盖与第三沟槽配合形成第三冷却通道,所述散热立板的底边设置有相互平行的进液管A和出液管B,所述进液管A均与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出液管B均与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的进液口相连通,所述进液管A和出液管B的底端分别贯穿散热底板延伸至散热底板的下方,并与散热底板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散热底板和散热立板均为钢板。
[0009]优选地,电池热量创传导至散热底板及散热立板,进液管A、出液管B(12)、进液管C及出液管D分别连接对应的散热管路,通过向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中供应冷却液,进而对散热底板、散热立板进行降温。
[0010]优选地,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为矩形孔,通过铣削加工。
[0011]优选地,所述散热底板上开设有供进液管C和出液管D贯穿的通孔,进液管C和出液管D贯穿散热底板后,并与散热底板焊接连接,供进液管C及出液管D贯穿的通孔自第一沟槽外的散热底板上贯穿,与第一沟槽不连通。
[0012]优选地,散热立板设置有10

20个。
[0013]优选地,第一条状密封盖焊接在第一沟槽上。
[0014]优选地,第一条状密封盖的上表面与散热底板的上表面平齐。
[0015]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实现电池热量创传导至散热底板及散热立板,进液管A、出液管B、进液管C及出液管D分别连接对应的散热管路,通过向第一冷却通道、第二冷却通道、第三冷却通道中供应冷却液,进而对散热底板、散热立板进行降温,利于电池散热。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安装在上述的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上。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散热底板的仰视图;图3为散热底板的截面图;图4为散热立板的侧面图一;图5为散热立板的侧面图二;图6为散热立板的截面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食用状态图。
[0021]图中:1、散热底板2、散热立板3、第一导热硅胶垫片4、第二导热硅胶垫片5、第
一沟槽6、第一条状密封盖7、第二沟槽8、第二条状密封盖9、第三沟槽10、第三条状密封盖11、进液管A12、出液管B13、进液管C14、出液管D15、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实施例一如图1

6所示,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底板1,所述散热底板1的上表面垂直设置有多个散热立板2,相邻所述散热立板2之间形成电池安装腔,每个电池安装腔分别设置有一电池,所述散热底板1的上表面贴合有第一导热硅胶垫片3,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3处于电池下表面与散热底板1之间,所述散热立板2的两侧均贴合有第二导热硅胶垫片4,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4处于电池侧面与散热立板2之间,所述散热底板1内具有第一冷却通道。
[0024]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底板1为板状结构,所述散热底板1的下表面连续迂回地设置有第一沟槽5,且所述第一沟槽5的起始端和末端均设置在所述散热底板1同一侧的边缘,第一沟槽5的槽口上具有第一条状密封盖6,第一条状密封盖6连续迂回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沟槽5的槽口上,第一沟槽5与第一条状密封盖6配合形成冷却通道,所述第一条状密封盖6的起始端和末端设置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冷却通道连通的进液管A11和出液管B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底板,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垂直设置有多个散热立板,相邻所述散热立板之间形成电池安装腔,每个电池安装腔分别设置有一电池,所述散热底板的上表面贴合有第一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垫片处于电池下表面与散热底板之间,所述散热立板的两侧均贴合有第二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第二导热硅胶垫片处于电池侧面与散热立板之间,所述散热底板内具有第一冷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用电池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底板和散热立板均为钢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传伟王兆玉王玉春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心爱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