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8912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36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包括驾驶室前部支架、驾驶室后部支架,驾驶室前部支架连接于车底架前端的下方,驾驶室后部支架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驾驶室后部支架分别连接于车底架两侧的外部,且邻近驾驶室前部支架;驾驶室前部支架的两端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前部悬置点,两个驾驶室后部支架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后部悬置点,驾驶室前部支架低于驾驶室后部支架连接在车底架上的位置,使得驾驶室的前端下沉于驾驶室的后端,构成低矮式驾驶室布局。本申请可以实现低矮布局驾驶室的安装,具有结构简洁、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势。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装备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商用车的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是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其中,应用于机场内的商用车主要是用来将行李、货物等物品运送到飞机的货仓处。
[0003]现有技术中大部分商用车驾驶室的下支架结构为:前部支架简单连接于纵梁,且驾驶室悬置点的安装不低于纵梁槽钢的下翼面,驾驶室后部支架左右贯穿。此种结构只能用于高布局的商用车驾驶室的支撑,不能用于低矮布局驾驶室的支撑,此种下支架结构布局的商用车应用在机场内时,由于飞机尺寸的限制,商用车的驾驶室很难开到飞机下方的货仓处,给物品搬运带来极大不便。此外,该结构驾驶室前部支架无法满足对转向系统的支撑,需要单独做转向系统的支架,使得该下支架结构整体较为笨重,成本高且加工工艺复杂。
[0004]因此,亟需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以应用在低矮布局驾驶室的支撑,满足商用车在各种情境下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下支架结构制造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无法满足低矮布局驾驶室的安装等问题。
[0006]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用于与车底架连接形成一个支撑驾驶室的整体结构,包括驾驶室前部支架、驾驶室后部支架,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连接于所述车底架前端的下方,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分别连接于所述车底架两侧的外部,且邻近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
[0008]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的两端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前部悬置点,两个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后部悬置点,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低于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连接在所述车底架上的位置,使得驾驶室的前端下沉于驾驶室的后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包括上横梁、纵梁、下横梁及两组连接架,所述上横梁、所述下横梁通过所述纵梁连接成一体,并通过两组所述连接架连接于所述车底架前端的下方。
[0010]进一步地,所述纵梁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梁位于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下横梁连接于所述纵梁前端的下方,且呈横向设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呈横向设置,所述上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的上方,且邻近所述下横梁。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驾驶室前支撑部,两个所述驾驶室前支
撑部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前部悬置点。
[0013]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前支撑部包括驾驶室底板、前驾驶室减震器、前驾驶室减震器安装座、第一止动垫圈,所述前驾驶室减震器用于为驾驶室前支撑部与驾驶室前端之间提供缓冲与减震。
[0014]进一步地,两组所述连接架分别包括竖梁、第一斜撑及第二斜撑,所述竖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纵梁后端的外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底架前端的外侧面;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横梁的上顶面,另一端斜向上连接于所述车底架前端的前端面;所述第二斜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纵梁后端的上顶面,另一端斜向上连接于所述车底架前端中部的下底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撑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纵梁连接处的顶部。
[001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分别包括驾驶室后支撑部、驾驶室部后部支架,所述驾驶室部后部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底架外侧,另一端与所述驾驶室后支撑部连接,两个所述驾驶室后支撑部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后部悬置点。
[0017]进一步地,所述驾驶室后支撑部包括驾驶室连接支座、后驾驶室减震器、后驾驶室减震器下部、第二止动垫圈,所述后驾驶室减震器用于为驾驶室后支撑部与驾驶室后端之间提供缓冲与减震。
[0018]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申请驾驶室的前端下沉于驾驶室的后端,构成低矮式驾驶室布局,使得驾驶室前部悬置点的高度低于纵梁的下翼面约130mm,实现了低矮布局驾驶室的安装要求,可满足商用车多种情形下的使用需求;
[0020]本申请采用前后支架分体式布局,可以在满足支撑驾驶室功能的前提下,减小对车架内侧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整车其他零部件的布置,同时可以简化驾驶室支座的制作工艺,降低成本,并减轻重量以达到轻量化的目标。
[0021]本申请中驾驶室前部支架还负责支撑转向系统,可以满足左舵转向系统与右舵转向系统的选装,无需重新设计转向系统支架,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需要单独设计转向系统的车架而言,本申请具有降低了零件数量,节约了成本,实用性强等优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申请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连接于车底架的装配图;
[0023]图2为本申请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连接于车底架的整车示意图;
[0024]图3为本申请中驾驶室前部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申请中驾驶室前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申请中驾驶室前部支架连接转向系统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申请中驾驶室后部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申请中驾驶室后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的车底架在使用状态下驾驶室位置的对比参考图。
[0030]图中标号
[0031]1‑
驾驶室前部支架;101

三角支架;102

竖梁;103

上横梁;104

驾驶室前支撑部;104a

驾驶室底板;104b

前驾驶室减震器上部;104c

前驾驶室减震器安装座;104d

前驾驶
室减震器下部;104e

第一止动垫圈;105

纵梁;106

下横梁;107

第一斜撑;108

第二斜撑;2

驾驶室后部支架;201

驾驶室后支撑部;201a

驾驶室连接支座;201b

后驾驶室减震器上部;201c

后驾驶室减震器安装座;201d

后驾驶室减震器下部;201e

第二止动垫圈;202

驾驶室部后部支架;3

车底架;301

转向器连接部;302

左侧连接部;6

驾驶室;7

转向系统;701

角转向箱;702

转向立柱;703

方向盘;704

转向拉杆;705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用于与车底架(3)连接形成一个支撑驾驶室(6)的整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室前部支架(1)、驾驶室后部支架(2),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1)连接于所述车底架(3)前端的下方,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2)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2)分别连接于所述车底架(3)两侧的外部,且邻近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1);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1)的两端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前部悬置点,两个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2)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后部悬置点,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1)低于所述驾驶室后部支架(2)连接在所述车底架(3)上的位置,使得驾驶室(6)的前端下沉于驾驶室(6)的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1)包括上横梁(103)、纵梁(105)、下横梁(106)及两组连接架,所述上横梁(103)、所述下横梁(106)通过所述纵梁(105)连接成一体,并通过两组所述连接架连接于所述车底架(3)前端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05)设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纵梁(105)位于所述驾驶室前部支架(1)中部的左、右两侧,所述下横梁(106)连接于所述纵梁(105)前端的下方,且呈横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03)呈横向设置,所述上横梁(103)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105)的上方,且邻近所述下横梁(10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矮式驾驶室下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1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驾驶室前支撑部(104),两个所述驾驶室前支撑部(104)分别支撑驾驶室的两个前部悬置点。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锋赵元凯吕远刘佳昊刘小磊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天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