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745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包括底护板和通孔,还包括增护机构,所述增护机构由底盒、耳板、穿孔、泡沫板A、金属衬板、泡沫板B、定位条和定位口构成,所述底护板长条板体表面对称开设有用于螺栓旋过进入车辆架体处的通孔,且底护板的一端表面贴合有用于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保护结构的底盒和耳板,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的底护板处设置有增护机构,借助增护机构在底护板处的设置,在底护板处遭受撞击时底盒代替其受到撞击,并以复层的缓冲层进行卸力缓冲,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用的底护板处提供额外优化的保护性结构,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0003]专利号CN201911373623.2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碰撞结构,其包括沿车头至车尾方向依次布置的前下防撞梁总成、前副车架总成、前电池包下护板、后电池包下护板和后副车架总成,且所述前下防撞梁总成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的前端,所述前电池包下护板连接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的底部,所述后电池包下护板连接于所述后副车架总成的底部,并于所述前电池包下护板和所述后电池包下护板相靠近的两端分别设有以构成与电池包相连的连接部。该专利技术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底盘碰撞结构,形成位于汽车底盘位置的碰撞系统,可引导底盘结构在特定区域产生或增加变形,而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底盘的碰撞性能。
[0004]目前新能源汽车在车辆架体处安装电池后,通常在电池下方的车辆架体处增装电池后部底护板,借助此种底护板可以在车辆架体处对电池后部的底壳体形成保护,而此种底护板的板体结构较为简单,其在遭受碰撞时对电池后部底壳体产生的保护作用较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的底护板处设置有增护机构,借助增护机构在底护板处的设置,使得底护板在新能源汽车处为电池朝下后部提供保护时存在额外的保护结构,增护机构内泡沫板A、泡沫板B和金属衬板构成的双面缓冲内抗变形板体具有复层缓冲效果,在底护板处遭受撞击时底盒代替其受到撞击,并以复层的缓冲层进行卸力缓冲,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用的底护板处提供额外优化的保护性结构,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包括底护板和通孔,还包括增护机构,所述增护机构由底盒、耳板、穿孔、泡沫板A、金属衬板、泡沫板B、定位条和定位口构成,所述底护板长条板体表面对称开设有用于螺栓旋过进入车辆架体处的通孔,且底护板的一端表面贴合有用于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保护结构的底盒和耳板,且底盒的长边盒体与耳板焊接,所述通孔下方的耳板表面开设有用于旋过螺栓的穿孔,所述底盒朝向底护板的盒槽处填入有双面分别贴合泡沫板B和泡沫板A的金属衬板,且金属衬板的宽边板体双面凸起有可以嵌在泡沫板B和泡沫板A表面定位口处的定位条。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口的腔口尺寸与定位条的条体尺寸相同;尺寸适配的定位口与定位条可以适配嵌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底盒的盒槽尺寸大于泡沫板A、金属衬板和泡沫板B的板体尺寸;底盒的较大盒槽可以供泡沫板A、金属衬板和泡沫板B嵌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穿孔和通孔的孔体尺寸相同;穿孔与通孔可以旋过同一尺寸的螺栓。
[0011]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条焊接于金属衬板的板体表面并向外凸起;定位条焊接在金属衬板表面固定。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通过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的底护板处设置有增护机构,借助增护机构在底护板处的设置,使得底护板在新能源汽车处为电池朝下后部提供保护时存在额外的保护结构,增护机构内泡沫板A、泡沫板B和金属衬板构成的双面缓冲内抗变形板体具有复层缓冲效果,在底护板处遭受撞击时底盒代替其受到撞击,并以复层的缓冲层进行卸力缓冲,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用的底护板处提供额外优化的保护性结构,从而保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的增护机构爆炸图。
[0016]图中:1、底护板;2、通孔;3、增护机构;301、底盒;302、耳板;303、穿孔;304、泡沫板A;305、金属衬板;306、泡沫板B;307、定位条;308、定位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2所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包括底护板1和通孔2,还包括增护机构3,所述增护机构3由底盒301、耳板302、穿孔303、泡沫板A304、金属衬板305、泡沫板B306、定位条307和定位口308构成,所述底护板1长条板体表面对称开设有用于螺栓旋过进入车辆架体处的通孔2,且底护板1的一端表面贴合有用于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保护结构的底盒301和耳板302,且底盒301的长边盒体与耳板302焊接,所述通孔2下方的耳板302表面开设有用于旋过螺栓的穿孔303,所述底盒301朝向底护板1的盒槽处填入有双面分别贴合泡沫板B306和泡沫板A304的金属衬板305,且金属衬板305的宽边板体双面凸起有可以嵌在泡沫板B306和泡沫板A304表面定位口308处的定位条307。
[0019]其中,所述定位口308的腔口尺寸与定位条307的条体尺寸相同;尺寸适配的定位口308与定位条307可以适配嵌合;所述定位条307焊接于金属衬板305的板体表面并向外凸起;定位条307焊接在金属衬板305表面固定。
[0020]其中,所述底盒301的盒槽尺寸大于泡沫板A304、金属衬板305和泡沫板B306的板体尺寸;底盒301的较大盒槽可以供泡沫板A304、金属衬板305和泡沫板B306嵌入。
[0021]其中,所述穿孔303和通孔2的孔体尺寸相同;穿孔303与通孔2可以旋过同一尺寸
的螺栓。
[002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的底护板1处设置有增护机构3,泡沫板A304和泡沫板B306对向贴在金属衬板305的双面,并且泡沫板A304和泡沫板B306的定位口308处可以卡入金属衬板305的定位条307进行定位卡接,而泡沫板A304、泡沫板B306和金属衬板305贴合构成的组合板体可以作为缓冲材料填入底盒301的盒槽内,然后底盒301配合耳板302可以贴在底护板1表面,接着使用螺栓从耳板302的穿孔303处穿过底护板1的通孔2旋入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装位置下方架体边缘,此时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向下后部处有底护板1和增护机构3提供多层保护。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包括1、底护板;2、通孔;3、增护机构;301、底盒;302、耳板;303、穿孔;304、泡沫板A;305、金属衬板;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底护板,包括底护板(1)和通孔(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护机构(3),所述增护机构(3)由底盒(301)、耳板(302)、穿孔(303)、泡沫板A(304)、金属衬板(305)、泡沫板B(306)、定位条(307)和定位口(308)构成,所述底护板(1)长条板体表面对称开设有用于螺栓旋过进入车辆架体处的通孔(2),且底护板(1)的一端表面贴合有用于增加新能源汽车电池后部保护结构的底盒(301)和耳板(302),且底盒(301)的长边盒体与耳板(302)焊接,所述通孔(2)下方的耳板(302)表面开设有用于旋过螺栓的穿孔(303),所述底盒(301)朝向底护板(1)的盒槽处填入有双面分别贴合泡沫板B(306)和泡沫板A(304)的金属衬板(3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卫华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普拉那长春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