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器、充电桩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59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1: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充电桩以及车辆,所述接触器,包括: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以及第三接线端;导通件,所述导通件具有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所述第一导通段和所述第二导通段之间可导电地连接且可发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导通段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固定;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和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之间,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导通件固定,并适于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第三接线端电连接。线端电连接。线端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接触器、充电桩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触器、充电桩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应用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产业变革给加速进化中的车辆提出了更高要求。车辆各零部件发展逐渐趋于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在此基础上,性能更高效、安全性更强、控制更加便捷、体积更加小型化、重量更加轻量化的产品越来越被需要。
[0003]现有的车辆配电系统中,为了避免多个电气元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多个接触器分别独立设置,导致电路布置复杂、占用空间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接触器,所述接触器的电路简单、体积小、工作可靠性高、且成本更低。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充电桩。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接触器的车辆。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接触器,包括: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以及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以及第三接线端;导通件,所述导通件具有第一导通段和第二导通段,所述第一导通段和所述第二导通段之间可导电地连接且可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导通段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固定;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和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之间,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导通件连接,并适于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磁性力作用下带动所述第二导通段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二接线端或所述第三接线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微动开关的任意一端的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二接线端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的接触点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的距离以及所述第三接线端和所述第二导通段的接触点与所述微动开关的转动中心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包括:本体部以及位于所述本体部两端的永磁体,两个所述永磁体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或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磁性吸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串联设置,且朝向彼此的一侧的两端均设置有导磁片,两个所述永磁体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导磁片或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导磁片磁性吸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永磁体背离彼此的端部的极性相同,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极性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永磁体的磁极位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方向,两个所述永磁体同侧的极性相同,在通电状态下,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同侧一端的极性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上设置有夹持部,所述第二导通段部分伸入所述夹持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构造为绝缘件,或所述容置槽内涂覆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托弟陈明文郏春飞王光灿薛鹏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