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特异分子靶标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标准菌株及其检测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412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含特异分子靶标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标准菌株及其检测和应用,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用于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的特异性分子靶标,所述分子靶标为:(a)SEQ IDNO.1~SEQ ID NO.8所示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核苷酸序列;或(b)在(a)中的核苷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且与(a)中核苷酸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4株含有所述特异性分子靶标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标准菌株,该菌株产米酵菌酸能力具有典型代表性,可用于检验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选择性培养基的准确性,以及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相关试剂验证的参考菌株。证的参考菌株。证的参考菌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特异分子靶标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标准菌株及其检测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
,具体涉及含特异分子靶标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标准菌株及其检测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BG)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菌,该菌种内菌株多样性复杂,既有非产毒分离株,也有产毒的食源性致病株(B.gladioli.pv.cocovenenans,BGC)。其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BGC,国内又称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椰毒假单胞菌),最早于1932从椰子发酵中毒食品中分离出的食源性致病菌,我国学者最早于1977年从酵米面中毒食品中分离获得。
[0003]本研究团队已经完成了广东省5个代表性城市湿米面制品、木耳、银耳中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风险识别,发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在市售木耳样品中污染率高达31.71%、10.98%,并构建了保藏量为200多株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菌种资源库,其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菌株超100株。目前研究该菌的进化规律和致病性等研究使用的标准菌株主要为美国微生物菌株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ATCC)和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hina Center of Industrial Culture Collection,CICC),且缺乏我国自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标准菌株,并不能很好地反映BGC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且该菌污染已经给我国木耳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却缺乏代表性的分离株来研究该菌在中国的遗传结构和传播规律等,为相关科研工作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含特异分子靶标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标准菌株及其检测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4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2株不产毒毒株、2株产毒株即椰毒致病型)为中国地区的食品分离菌株,该菌株具有典型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生理生化特性,且能较好地反映该菌在中国地区的遗传背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用于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的特异性分子靶标,所述分子靶标为:(a)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核苷酸序列;或(b)在(a)中的核苷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且与(a)中核苷酸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
[000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检测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分子靶标的引物,针对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0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2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3所示的
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4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6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NO:18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0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2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2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2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4所示的下游引物。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包括(a)或(b):
[0008](a)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BG101

7,已于2022年9月22号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GDMCC62823;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G101

7含有如SEQ ID NO:1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b)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BG120

3,已于2022年9月22号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GDMCC62824;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G120

3含有如SEQ ID NO:3与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G101

7或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G120

3在马铃薯葡萄糖半固体平板上不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包括(a)或(b):
[0011](a)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GCs29

1,已于2022年9月22号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GDMCC62825;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BGCs29

1含有如SEQ ID NO:5与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b)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GCs11

6,已于2022年9月22号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GDMCC62826;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BGCs11

6含有如SEQ ID NO:7与SEQ IDNO: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BGCs29

1或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毒致病型BGCs11

6在马铃薯葡萄糖半固体平板上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或所述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检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及其椰毒致病型的特异性分子靶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靶标为:(a)SEQ ID NO.1~SEQ ID NO.8所示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核苷酸序列;或(b)在(a)中的核苷酸序列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且与(a)中核苷酸具有90%以上同源性的核苷酸序列。2.检测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异性分子靶标的引物,其特征在于,针对如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0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2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4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4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5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6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5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7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18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6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19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0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7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21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2所示的下游引物;针对如SEQ ID NO:8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扩增的PCR引物包括:如SEQ ID NO:23所示的上游引物和如SEQ ID NO:24所示的下游引物。3.一种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其特征在于,包括(a)或(b):(a)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BG101

7,已于2022年9月22号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地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GDMCC62823;所述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G101

7含有如SEQ ID NO:1与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b)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BG120

3,已于2022年9月22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青华吴清平李兵张菊梅王楚芳丁郁王涓陈谋通薛亮张友雄韦献虎张淑红梅翰杰高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