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383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2
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放掉冷却液流路中的空气、在预热时使冷却液温度迅速地上升而迅速地进行预热、另外在发生爆震时使冷却液温度迅速地下降而在早期抑制爆震。冷却系统1具备:主通路L1(L1a至L1c),其使冷却液在内燃机2与散热器3之间循环;副通路L2(L2a至L2c),其使冷却液在内燃机与热交换器4、5、6之间循环;恒温器7,其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将主通路L1开闭;恒温器旁通路L3(L3a、L3b),其绕过恒温器而将内燃机与散热器连通;以及电动阀8,其将副通路和恒温器旁通路开闭。其将副通路和恒温器旁通路开闭。其将副通路和恒温器旁通路开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的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为了将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液向散热器、供暖热交换器、AT(自动变速器)/CVT(无级变速器)、EGR(排出气体再循环)等各装置分配,具备电动阀。作为该电动阀,为了防止在失效(fail)时(在发生故障时)冷却液不向散热器循环而过热,使用具备安全功能的带有热力阀(恒温器阀)的电动阀。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使用该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的冷却系统。基于图4、图5而对使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的冷却系统进行说明。如图4中示出那样,在汽车用冷却液的循环系统(冷却系统)50中,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51配置于内燃机ENG的汽缸盖CH的侧部。而且,该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51将由水泵WP加压且通过汽缸盖CH内的冷却液经由第一配管L1至第三配管L3分别分配到供暖热交换器HT、油冷却器OC和散热器RAD侧,并且控制其各流量。
[0004]如图5中示出那样,该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51具备容纳于减速机容纳部52的减速机、容纳于阀体容纳部53的阀体以及收纳于马达容纳部54的电动马达。而且,以通过减速机对前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阀体通过连接至减速机的旋转轴旋转(动作)的方式构成。前述电动马达由搭载于车辆的电子控制装置(ECU)控制,根据车辆状态而经由减速机对阀体进行旋转控制。
[0005]图5中示出的前述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51的第一连通口E1连接至图4中示出的第一配管L1,与供暖热交换器HT连通。另外,第二连通口E2连接至第二配管L2,与油冷却器OC连通。第三连通口E3连接至第三配管L3,与散热器RAD连通。
[0006]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前述第三连通口E3,设置有作为失效安全机构的热力阀,该热力阀在由于故障等而不能驱动阀体的情况下或在达到既定压力或既定温度的情况下,能够将阀体容纳部53与第三连通口E3连通。作为失效安全机构的热力阀一旦在失效(fail)时冷却液温度成为高温就打开,确保针对散热器RAD的冷却液的供给路,防止内燃机ENG的过热。
[0007]另外,在现有的内燃机的冷却系统中,有时将恒温器用于冷却液的通路的开闭。作为恒温器,一般使用具备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用于放掉空气的微动阀(
ジグルバルブ
)(有时也称为“抖动阀”)的恒温器。在具备该用于放掉空气的微动阀的恒温器中,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动作: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打开冷却液的通路,另一方面,即使在恒温器关闭的状态下,冷却液流路中的空气也可从用于放掉空气的微动阀放掉。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3362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3

1468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可是,在前述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的情况下,电动阀大致区分则具有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的功能和向供暖热交换器、AT(自动变速器)/CVT(无级变速器)、EGR(排出气体再循环)等各装置分配的功能,进而,作为失效安全机构的热力阀和电动阀的两者一体化而设置,因而存在如下的这一课题:大型化,车辆的搭载性差,另外,成本高。作为解决该课题的一个方法,考虑按三个功能构成带有热力阀的电动阀。在此情况下,对于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功能和作为在电动阀故障时的失效安全机构的功能汇集于现有的WAX式恒温器,电动阀的功能集中于向各装置分配冷却液,从而能够小型化,能够改善车辆的搭载性,还可谋求成本的降低。
[0010]另外,在使用现有的电动阀的车辆中,为了缩短内燃机的暖机时间而使燃耗性能(燃費)(有时也称为每公升燃料行驶的公里数)提高,在刚刚起动内燃机之后的恒定时间,对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液的流量进行节流。然而,在利用现有的恒温器的情况下,为了放掉冷却液流路中的空气,需要使用具备用于放掉空气的微动阀的恒温器(热力阀)。该用于放掉空气的微动阀是利用冷却液的压力来关闭的结构,在使用具备该用于放掉空气的微动阀的恒温器的情况下,即使在恒温器关闭的状态下,冷却液也从用于放掉空气的微动阀泄漏,因而难以在预热(暖気)时使冷却液温度迅速地上升而迅速地暖机。另外,现有的电动阀虽然能够瞬时地将冷却液的温度变更成希望的温度,但在将该功能分离而利用现有的恒温器的情况下,与电动阀相比而发生响应延迟,因而产生难以在发生爆震时使冷却液温度迅速地下降而在早期抑制爆震这一新课题。
[0011]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其能够使搭载性良好并且能够放掉冷却液流路中的空气,能够在预热时使冷却液温度迅速地上升而迅速地进行预热、另外在发生爆震时使冷却液温度迅速地下降而在早期抑制爆震。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冷却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内燃机;散热器,其使热从用于对前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液放出;除了前述散热器以外的一个以上的热交换器;主通路,其使冷却液在前述内燃机与散热器之间循环;恒温器,其包括感测冷却液的温度的温度感测部,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将前述主通路开闭;副通路,其经由配置有前述温度感测部的房间使冷却液在前述内燃机与前述热交换器之间循环;恒温器旁通路,其绕过前述恒温器而将前述内燃机与前述散热器连通;以及电动阀,其将前述副通路和前述恒温器旁通路开闭。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冷却系统中,能够利用恒温器来进行主通路的开闭,将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液循环于内燃机,另外,能够停止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液向内燃机的循环。另外,利用前述电动阀来进行使冷却液在内燃机与热交换器之间循环的副通路和恒温器旁通路(恒温器绕行路、)的开闭,由此,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液绕过恒温器,或向热交换器供给的冷却液的分
配改变。此外,热交换机指例如供暖热交换器、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加热装置(或CVT(无级变速器)油加热装置)、EGR(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节流阀主体(throttle body)等被供给冷却液的装置。另外,绕过恒温器意味着绕过(避开)恒温器的由阀体开闭的部分。
[0014]依据上述构成,恒温器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将主通路开闭,冷却液能够经过散热器而循环于内燃机,另外,能够停止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液向内燃机的循环,因而不需要在电动阀设置作为失效安全机构的热力阀。即,即使在电动阀失效(fail)时,前述恒温器也进行主通路的开闭,因而防止内燃机ENG的过热等。由此,能够从电动阀舍去热力阀。进而,电动阀只要能够将仅副通路、恒温器旁通路开闭即可,因而能够小型化。而且,如果电动阀变得小型,则搭载性提高,能够降低成本。
[0015]更详细地,小型化的电动阀不需要配置于发动机的水泵周边,只要是恒温器旁通路和副通路的中途,就能够配置于任何地方。而且,电动阀将绕过恒温器的恒温器旁通路开闭。因此,即使从恒温器舍去微动销,通过利用电动阀打开恒温器旁通路,也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内燃机;散热器,其使热从用于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液放出;除了所述散热器以外的一个以上的热交换器;主通路,其使冷却液在所述内燃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循环;恒温器,其包括感测冷却液的温度的温度感测部,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而将所述主通路开闭;副通路,其经由配置有所述温度感测部的房间使冷却液在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热交换器之间循环;恒温器旁通路,其绕过所述恒温器而将所述内燃机与所述散热器连通;以及电动阀,其将所述副通路和所述恒温器旁通路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器包括对所述温度感测部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田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恒温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