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发动机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69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发动机及汽车,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水泵和节温器;所述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节温器设置在节温器底座上,节温器底座与水泵连接;发动机入水口和第一发动机出水口均设置在缸体水套进气侧,冷却系统水流从缸体进气侧进到缸体水套,经缸体水套排气侧流到缸盖水套排气侧,再流到缸盖水套进气侧,最后从缸体水套进气侧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本排到外部的多余能量进行合理利用,能够节省能源,降低油耗;同时能够降低整个发动机水套的水流阻力。同时能够降低整个发动机水套的水流阻力。同时能够降低整个发动机水套的水流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发动机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0003]发动机做为汽车的心脏,为汽车提供动力。为使发动机能平稳运行,持续输出动力,离不开一个重要的系统,就是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将发动机内部产生的多余热量带走。
[0004]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从发动机带走多余的热量,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热量随着高温气体排到外部环境中。这一部分热量排到外部是浪费掉了,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0005]另外,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在本体水套内流向是从缸体水套入,到缸盖水套出。这种流向使缸体水套与缸盖水套是串联结构,水流阻力较大。相应的需要增大水泵功率以克服较大的阻力来做功,这就增加了系统的消耗功,增加了油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发动机及汽车,将原本排到外部的多余能量进行合理利用,能够节省能源,降低油耗;同时能够降低整个发动机水套的水流阻力。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水泵和节温器;所述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节温器设置在节温器底座上,节温器底座与水泵连接;
[0008]发动机入水口和缸体出水口12均设置在缸体水套进气侧,冷却系统水流从缸体进气侧进到缸体水套,经缸体水套排气侧流到缸盖水套排气侧,再流到缸盖水套进气侧,最后从缸体水套进气侧流出。
[0009]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缸盖水套上还设有包裹发动机排气歧管的水套。
[0010]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缸盖水套上设有后端出口,所述后端出口与暖风芯体进水口相连;所述缸盖水套还与增压器进水口连接,增压器出水口与暖风芯体进水口连接。
[0011]作为进一步地方案,发动机油冷器的进水管路与水泵连通,发动机油冷器的出水管路与发动机出水口6连通,发动机出水口6与发动机的小循环管路相连通;发动机处于小循环时,经发动机油冷器的水由小循环管路回到水泵前。
[0012]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发动机出水口6设置在节温器座上,所述发动机出水口6还与散热器入水口相连通,发动机处于大循环时,经发动机油冷器的水由散热器冷却后再回到节温器,最后到达水泵前。
[0013]作为进一步地方案,节温器设有主阀门和副阀门,所述主阀门与散热器连接,所述
副阀门与小循环管路连接。
[0014]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发动机油冷器与变速箱油冷器串联连接。
[0015]作为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水泵采用电子离合水泵。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采用上述的冷却系统。
[00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发动机入水口和发动机出水口都在缸体水套的进气侧,发动机冷却系统水流从发动机入水口进入到缸体水套,再流向缸体水套排气侧,经过缸盖水套排气侧、缸盖水套进气侧后,流到缸体水套进气侧,最后从发动机出水口流出。这样冷却系统水流方向是同时从四个缸的一侧流向另一侧,整体的流通截面积大,从而减小整体水套的流阻。这样就可以减小水泵功耗,降低整个发动机的油耗。
[0020](2)本技术缸盖水套包裹排气歧管后可以从排气歧管中吸收发动机排走的废热。利用吸收的能量可以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温升速度,从而使发动机快速从低水温下的高油耗工作状态达到合适水温下的低油耗工作状态,降低发动机的综合油耗。同时,缸盖水套后端出口与暖风芯体进水口相连,可以把从排气歧管带走的热量用于暖风加热。在利用发动机废热的同时,提高驾驶人员的舒适性和体验。
[0021]本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套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套结构侧视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节温器和节温器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图;
[0027]其中,1.缸体水套,11.发动机入水口,12.缸体出水口;2.缸盖水套,21.缸盖水套后端出口,22.包裹排气歧管的水套;3.水泵,4.节温器,41.节温器主阀门,42.节温器副阀门;5.节温器座,51.小循环管路,6.发动机出水口;7.油冷器,71.油冷器进水口,72.油冷器出水口;81.暖风芯体进水口,82.暖风芯体出水口;91.增压器进水口,92.增压器出水口;101.除气管,102.补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0030]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实施例一
[0032]发动机本体内要有一定的冷却水流量才能把本体多余的热量带走,使其不至于因为温度过高而失效。冷却水进入水套时要流动起来,通过水套对本体进行冷却。
[0033]基于此,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结合图1

图2,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水泵和节温器;其中,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节温器设置在节温器底座上,节温器底座与水泵连接;
[0034]本实施例中,缸盖水套在缸体水套上方,缸体水套的进气侧与缸盖水套的进气侧连通;缸体水套的排气侧与缸盖水套的排气侧连通;缸体水套的进气侧与排气侧不连通。
[0035]发动机入水口11和缸体出水口12均设置在缸体水套进气侧,冷却系统水流从缸体进气侧(即发动机进气侧)进到缸体水套,经缸体水套排气侧流到缸盖水套排气侧,再流到缸盖水套进气侧,最后从缸体水套进气侧流出。
[0036]参照图1和图2,缸体水套1和缸盖水套2相连通。其中,发动机入水口11和缸体出水口12都在缸体水套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水泵和节温器;所述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连通,节温器设置在节温器底座上,节温器底座与水泵连接;发动机入水口和缸体出水口均设置在缸体水套进气侧,冷却系统水流从缸体进气侧进到缸体水套,经缸体水套排气侧流到缸盖水套排气侧,再流到缸盖水套进气侧,最后从缸体水套进气侧流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上还设有包裹发动机排气歧管的水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缸盖水套上设有后端出口,所述后端出口与暖风芯体进水口相连;所述缸盖水套还与增压器进水口连接,增压器出水口与暖风芯体进水口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油冷器的进水管路与水泵连通,发动机油冷器的出水管路与发动机出水口连通,发动机出水口与发动机的小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晨晓石荣国牛多青李龙秦炳爽刘张顺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