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温器和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76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和发动机。节温器包括壳体、大循环控制阀和小循环控制阀,壳体上设有大循环开口和小循环开口,小循环控制阀包括小循环堵盖,小循环开口的截面面积大于小循环堵盖上第一端面面积小于第二端面面积,小循环堵盖具有外侧面。发动机熄火状态下,外侧面封堵小循环开口,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小循环堵盖背向小循环开口移动,逐渐增加小循环开口大小,直至小循环开口全部打开,在此过程中,小循环内的流量由最小逐渐增大至最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节温器通过调节小循环内的流量以减小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小循环内冷却液的总流量,使发动机快速升温,能够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耗和污染物排放量。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温器和发动机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和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车辆的心脏,发动机对于温度十分敏感,为了确保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需要保证发动机工作在合适的工作温度范围内,发动机的工作温度若相差10度以上,发动机的动力性、油耗和排放等性能都会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所以每个型号的发动机都有其最佳工作温度范围,这就对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着极高的要求。节温器是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
[0003]现有的一种节温器,包括大循环出水管、小循环出水管、大循环堵盖和小循环堵盖,大循环堵盖与小循环堵盖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大循环堵盖上设有凸台,凸台直径与大循环管的内径相等。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大循环堵盖封堵大循环出水管,小循环出水管的开口处于常开状态,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与伸缩杆连接的蜡包开始膨胀,小循环堵盖开始向小循环出水管方向移动,大循环盖的凸台随之向小循环出水管方向移动,但是凸台始终密封大循环出水管,大循环不开启,直到冷却液温度达到一定值后,小循环堵盖封堵小循环出水管,大循环凸台离开大循环管,最终小循环关闭,大循环打开。这样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能够保持大循环处于关闭状态,避免大循环中的冷却液带走发动机中的热量。
[0004]但是,现有的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小循环堵盖向小循环出水管方向移动,由于小循环堵盖不能调节小循环内的流量,所以在大循环打开前,小循环一直处于全开状态,在小循环全开状态下,小循环内的冷却液流量最大,大流量的冷却液会带走发动机的部分热量,不利于发动机快速升温,会导致发动机油耗和污染物排放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不利于发动机快速升温,会导致发动机油耗和污染物排放增加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节温器和发动机。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温器,所述节温器包括壳体、大循环控制阀和小循环控制阀;所述壳体上设有大循环开口和小循环开口;
[0007]所述小循环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小循环控制阀包括小循环堵盖,所述小循环堵盖具有在所述小循环开口的开口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小循环堵盖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面至所述第二端面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小循环开口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小循环开口的截面面积,所述小循环堵盖具有处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在发动机熄火状态下和所述大循环开口打开状态下封堵所述小循环开口;
[0008]所述小循环控制阀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控制所述小循环堵盖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方向移动,以逐渐增加所述小循环开口处用于通过冷却液的截面大小,直至所述小循
环开口全部打开。
[0009]可选地,所述小循环控制阀还包括第一蜡包和第一顶杆,所述第一蜡包的朝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支撑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蜡包的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小循环堵盖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杆的朝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
[0010]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蜡包受热后在所述小循环开口的方向上膨胀以带动所述第一顶杆、所述小循环堵盖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方向移动;
[0011]可选地,所述小循环控制阀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在所述小循环堵盖与所述第一蜡包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在所述第一顶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所述第一顶杆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方向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0012]可选地,所述大循环控制阀包括第二蜡包、第二顶杆和大循环堵盖,所述第二蜡包的朝向所述大循环开口的端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顶杆与所述第二蜡包的背向所述大循环开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大循环堵盖固定在所述第二顶杆的朝向所述大循环开口的端部;
[0013]冷却液温度达到大循环开启临界值时,所述第二蜡包受热后在所述大循环开口的方向上膨胀以带动所述第二顶杆背向所述大循环开口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顶杆顶推所述第一顶杆,关闭所述小循环开口,打开所述大循环开口。
[0014]可选地,所述大循环控制阀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顶杆上,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在所述第二蜡包与所述大循环堵盖之间。
[0015]可选地,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小循环开口与所述大循环开口之间,所述第一蜡包的朝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支撑在所述挡板上,所述挡板上设有供所述第一顶杆穿过的穿孔。
[0016]可选地,所述小循环控制阀包括第三弹簧,所述第一顶杆穿过所述第一蜡包,所述第一蜡包的朝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设有第一外凸缘,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一蜡包上,所述第三弹簧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凸缘与所述挡板之间。
[0017]可选地,所述大循环开口的朝向和所述小循环开口的朝向相反,所述壳体上设有冷却液进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位于所述大循环开口与所述小循环开口之间,所述挡板与所述冷却液进口位置对应。
[0018]可选地,所述小循环堵盖为圆台结构,所述小循环堵盖的所述外侧面为外锥面。
[001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节温器,小循环控制阀中的小循环堵盖上设置第一端面、第二端面和外侧面,小循环堵盖的横截面积从第一端面至第二端面逐渐增大,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小循环开口的横截面积,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小循环开口的横截面积,在发动机熄火状态下,第一端面位于小循环开口内,第二端面位于小循环开口外,外侧面封堵小循环开口;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小循环控制阀控制小循环堵盖背向小循环开口方向移动以逐渐增加小循环开口处用于通过冷却液的截面大小,直至小循环开口全部打开,在此过程中,小循环内的流量由最小逐渐增大至最大,与现有技术中小循环流量始终最大的结构相比,本技术的节温器通过调节小循环内的流量以减小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小循环内冷却液的总流量,有助于发动机快速升温,有助于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0020]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节温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在发动机熄火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大循环开口处于关闭状态);
[0023]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在大循环开启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5]1、壳体;11、挡板;111、穿孔;12、大循环开口;13、小循环开口;14、冷却液进口;
[0026]21、第一蜡包;22、第一外凸缘;23、第一顶杆;24、第一弹簧;25、小循环堵盖;26、外锥面;27、第三弹簧;
[0027]31、第二蜡包;32、第二外凸缘;33、第二顶杆;34、第二弹簧;35、大循环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大循环控制阀和小循环控制阀;所述壳体上设有大循环开口和小循环开口;所述小循环控制阀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小循环控制阀包括小循环堵盖,所述小循环堵盖具有在所述小循环开口的开口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小循环堵盖的横截面积由所述第一端面至所述第二端面逐渐增大,所述第一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小循环开口的截面面积,所述第二端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小循环开口的截面面积,所述小循环堵盖具有处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之间的外侧面,所述外侧面在发动机熄火状态下和所述大循环开口打开状态下封堵所述小循环开口;所述小循环控制阀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控制所述小循环堵盖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方向移动,以逐渐增加所述小循环开口处用于通过冷却液的截面大小,直至所述小循环开口全部打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循环控制阀还包括第一蜡包和第一顶杆,所述第一蜡包的朝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支撑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顶杆与所述第一蜡包的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小循环堵盖固定在所述第一顶杆的朝向所述小循环开口的端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蜡包受热后在所述小循环开口的方向上膨胀以带动所述第一顶杆、所述小循环堵盖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循环控制阀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在所述小循环堵盖与所述第一蜡包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轴线在所述第一顶杆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布置,所述第一顶杆背向所述小循环开口方向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循环控制阀包括第二蜡包、第二顶杆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紫帝姜广梅吴昊钟鹏松邱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