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3604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属于导电膜技术领域,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金属隔热层,所述基材层远离金属隔热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酸性氧化层,所述酸性氧化层远离基材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二氧化锡层,所述金属隔热层为二氧化锡和氧化锑颗粒混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隔热层,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88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15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4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5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基材层的一面的设置金属隔热层,在基材层远离金属隔热层的一面的设置二氧化锡层和酸性氧化层,使用金属隔热层、二氧化锡层和酸性氧化层的阻隔功能结合,能够有效阻隔800nm~2400nm的近红外波段。红外波段。红外波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


[0001]本技术属于导电膜
,具体涉及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太阳光的直接曝晒,室内以及车内的装饰及设备容易老化,因此,汽车窗口玻璃、玻璃帷幕、房屋玻璃窗上需要贴附有遮光、隔热的功能性薄膜,使到在利用太阳光进行照明的同时,降低太阳光的近红外线对玻璃内侧的辐射。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1203925345提到一种外贴式玻璃变色隔热防护膜,其中变色隔热膜是由PET薄膜适度染色并在其表面涂布无机三氧化钨溶液。这一方案的是采用PET薄膜适度染色进行隔热,其阻隔红外线的效率不高,同时,阻隔红外的波段也只有900nm~1200nm。
[0004]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金属隔热层,所述基材层远离金属隔热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酸性氧化层,所述酸性氧化层远离基材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二氧化锡层,所述金属隔热层为二氧化锡和氧化锑颗粒混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隔热层。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88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15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4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5μm。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5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20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4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0μm。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25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0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8μm。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0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10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3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2μm。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5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2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5μm。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88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18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0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1μm。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5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5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1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9μm。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250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12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3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4μm。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通过在基材层的一面的设置金属隔热层,在基材层远离金属隔热层的一面的设置二氧化锡层和酸性氧化层,使用金属隔热层、二氧化锡层和酸性氧化层的阻隔功能结合,能够有效阻隔800nm~2400nm的近红外波段。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的爆炸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的半剖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的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性能数据。
[0023]图中:1.二氧化锡层、2.酸性氧化层、3.基材层、4.金属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25]【实施例一:】
[0026]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包括基材层3,参图1~图2所示,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金属隔热层4,基材层3远离金属隔热层4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酸性氧化层2,酸性氧化层2远离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二氧化锡层1,金属隔热层4为二氧化锡和氧化锑颗粒混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隔热层,金属隔热层4能够有效的隔绝近红外波段。
[0027]基材层3的厚度为188μm,酸性氧化层2的厚度为15nm,二氧化锡层1的厚度为140nm,金属隔热层4的厚度为15μm,基材层3的透过率为20.11%,二氧化锡层1和酸性氧化层2结合的透过率为28.46%。
[0028]【实施例二:】
[0029]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包括基材层3,参图1~图2所示,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金属隔热层4,基材层3远离金属隔热层4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酸性氧化层2,酸性氧化层2远离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二氧化锡层1,金属隔热层4为二氧化锡和氧化锑颗粒混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隔热层,金属隔热层4能够有效的隔绝近红外波段。
[0030]基材层3的厚度为125μm,酸性氧化层2的厚度为20nm,二氧化锡层1的厚度为40nm,金属隔热层4的厚度为10μm,基材层3的透过率为22.37%,二氧化锡层1和酸性氧化层2结合的透过率为28.35%。
[0031]【实施例三:】
[0032]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包括基材层3,参图1~图2所示,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金属隔热层4,基材层3远离金属隔热层4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酸性氧化层2,酸性氧化层2远离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二氧化锡层1,金属隔热层4为二氧化锡和氧化锑颗粒混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隔热层,金属隔热层4能够有效的隔绝近红外波段。
[0033]基材层3的厚度为100μm,酸性氧化层2的厚度为25nm,二氧化锡层1的厚度为100nm,金属隔热层4的厚度为8μm,基材层3的透过率为21.06%,二氧化锡层1和酸性氧化层2结合的透过率为27.59%。
[0034]【实施例四:】
[0035]本技术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包括基材层3,参图1~图2所示,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金属隔热层4,基材层3远离金属隔热层4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酸性氧化层2,酸性氧化层2远离基材层3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金属隔热层,所述基材层远离金属隔热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酸性氧化层,所述酸性氧化层远离基材层的一端面上设置有二氧化锡层,所述金属隔热层为二氧化锡和氧化锑颗粒混合形成的金属氧化物隔热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88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15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4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5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25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20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4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1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所述酸性氧化层的厚度为25nm,所述二氧化锡层的厚度为100nm,所述金属隔热层的厚度为8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波段红外阻隔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俊于佩强汪金铭胡业新刘世琴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日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