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290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1
本申请公开了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和多个像素组。多个像素组设置于基底上,每个像素组包括至少三个用于显示不同颜色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开口、发光单元、接触孔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通过接触孔与发光单元电连接,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驱动发光单元发光,发光单元的发光通过开口射出。其中,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满足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覆盖接触孔在基底上的投影,并且驱动电路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发光单元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形成有重合区域。接触孔在基底上的投影位于重合区域内。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增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面板的开口率。面板的开口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装置
,特别是涉及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显示面板以具有宽视角、优异的对比度以及快速响应速度而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OLED显示面板已经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以及电视等领域得到的广泛应用。通常,OLED的显示面板通过使用掩模、光刻法等的图案化工艺顺序地堆叠各种材料层而形成。相关技术中,OLED的发光元件需要通过一定长度的走线至接触孔的位置,然后通过接触孔与驱动电路连接。但发光元件的走线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开口率降低,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和显示设备,能够增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和多个像素组。多个像素组设置于基底上,每个像素组包括至少三个用于显示不同颜色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开口、发光单元、接触孔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通过接触孔与发光单元电连接,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驱动发光单元发光,发光单元的发光通过开口射出。其中,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满足开口在基底上的投影覆盖接触孔在基底上的投影,并且驱动电路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发光单元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形成有重合区域。接触孔在基底上的投影位于重合区域内。
[0005]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000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通过像素单元在基底上的投影将接触孔在基底上的投影覆盖,使得接触孔的位置和像素单元的位置能够匹配。如此能够使像素单元直接通过接触孔与驱动电路连接,而无需额外的走线,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中开口和像素单元的设置可以不为额外的走线让出位置,进而使显示面板中的像素单元密度和开口率得到提高。进一步地,由于不同的发光单元均可以直接通过接触孔与驱动电路连接,如此使得驱动电路中的驱动信号的传输至像素单元的加载时间能够趋于一致,从而能够增加显示面板发光的均一性。通过设置驱动电路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发光单元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并将接触孔在基底上的投影设于重合区域内,从而使发光单元、接触孔和驱动电路三者能够在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上匹配,驱动电路能够更加直接地通过接触孔与发光单元连接,能够使显示面板的结构更加紧凑,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申请显示面板中一像素组实施例的示意图;
[0008]图2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像素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0]图4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像素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1]图5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像素组又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12]图6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像素组中发光单元和驱动电路相对位置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3]图7是图1所示显示面板的像素组中发光单元和驱动电路相对位置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5]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OLED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在与驱动电路连接的过程中,需要额外的金属连接线走线至接触孔才能够与驱动电路连接。额外的金属连接线会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并且由于不同像素中,金属连接线的长度会存在差异,导致驱动电路与不同像素中发光元件加载时间不同,会降低发光的均一性。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可以提供以下实施例。
[0016]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包括主体、处理器和显示面板,处理器和显示面板安装于主体,且处理器与显示面板连接。处理器可以是任意具有计算能力或者数据处理能力的器件,不做具体限定。显示面板可以参见如下描述。
[0017]本申请显示面板1实施例描述显示面板1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参阅图1和图2,显示面板1包括基底20和多个像素组100。基底20可以由玻璃或者聚合物脂等构成,基底20能够承载安装显示面板1中不同的部件。基底20可以是多层结构,由玻璃和聚合物脂等物质层叠设置构成。基底20可以是刚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或者可卷曲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多个像素组100设置于基底20上,每个像素组100包括至少三个用于显示不同颜色像素单元10。例如像素组100中包括的三个像素单元10分别为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以及蓝色像素单元。多个像素组100在基底20上以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布,在驱动信号的作用下能够显示不同的画面。可选地,像素组100中还可以包括显示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像素单元10,不做具体限定。
[0018]参阅图2和图3,每个像素单元10包括开口11、发光单元12、接触孔13和驱动电路14。驱动电路14可以例如是7T1C电路(7个TFT晶体管和1和电容C构成的电路)或者3T1C电路等,不做具体限定。驱动电路14能够产生驱动信号驱动发光单元12发光。发光单元12在基底20上的投影覆盖开口11在基底20上的投影,从而使发光单元12的发光能够通过开口11射出。发光单元12和驱动电路14之间可以通过接触孔13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显示蓝色的像素单元10的使用平均寿命较于其他颜色较短,所以可以通过扩大蓝色像素单元10的面积来弥补这一缺点,例如设置蓝色像素单元的开口11的面积大于红色像素单元和绿色像素单元开口11的面积。
[0019]具体而言,参阅图2,显示面板1的剖面结构可以参见如下示例性描述。显示面板1包括设置于基底20上的平坦化绝缘层30,以及设置于平坦化绝缘层30上的像素限定层40。
驱动电路14设置于基底20上,接触孔13设置于平坦化绝缘层30,发光单元12设置于平坦化绝缘层30上,开口11设置于像素限定层40。可选地,显示面板1还可以包括金属层、半导体层或者功能层等,显示面板1的其他结构可以至少参考现有技术进行,不再赘述。
[0020]参阅图2和图3,发光单元12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电极121和发光层122,发光层122将发光电极121部分覆盖。发光电极121能够与驱动电路14电连接,并且能够接收驱动电路14发出的驱动信号。发光层122在发光电极121的作用下能够发光。发光层122在基底20上的投影覆盖开口11在基底20上的投影,从而使发光层122的发光能够从开口11射出。驱动电路14通过接触孔13与发光单元12电连接。具体地,发光电极121向接触孔13内延伸设置有接触部121a,发光电极121通过该接触部121a与驱动电路14电连接。
[0021]参阅图1以及图3至图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至少一个像素单元10满足开口11在基底20上的投影覆盖接触孔13在基底20上的投影。可选地,在同一像素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多个像素组,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每个像素组包括至少三个用于显示不同颜色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开口、发光单元、接触孔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通过所述接触孔与所述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发光单元发光,所述发光单元的发光通过所述开口;其中,至少一个像素单元满足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接触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并且所述驱动电路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形成有重合区域,所述接触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重合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像素单元均满足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接触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并且所述驱动电路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单元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有重合区域,所述接触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位于所述重合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电极和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将所述发光电极部分覆盖,所述发光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开口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所述发光电极向所述接触孔内延伸设置有接触部,所述发光电极通过该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设置于基底上的平坦化绝缘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平坦化绝缘层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所述接触孔设置于所述平坦化绝缘层,所述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平坦化绝缘层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秀峰袁鑫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