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麦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939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野大麦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方法,属于转基因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愈伤组织和农杆菌侵染;所述获得愈伤组织包括种子愈伤诱导和胚性愈伤系筛选;所述的农杆菌侵染为活化农杆菌,取野大麦愈伤组织,放到侵染液中,抽真空10分钟,超声10分钟,再抽真空十分钟后置于无菌的滤纸上晾干;在23℃暗培养箱中共培养5天,进行暗培养筛选,15天后将其置于含有15m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大麦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基因
,具体涉及野大麦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ium)是禾本科大麦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内蒙古、新疆等地,是重要的禾本科生态修复草与牧草。野大麦分蘖株丛密,再生能力强,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强,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等特性,在

40℃仍能安全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野大麦耐湿耐涝性较强,在低湿并有临时性积水的草甸黑土上生长良好,是盐化和碱化草甸草原的建群种。
[0003]近年来,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已成为热点,野大麦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耐盐碱能力,是挖掘抗逆基因的优良种质资源,要想利用该技术,必须建立一套成熟的遗传转化体系。由于野大麦缺乏完整的遗传转化体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暂时集中于基因克隆和载体构建,并且只能通过异源表达进行验证;同时,进行品种选育时无法利用基因编辑的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在功能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方面均受到较大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大麦农杆菌介导的愈伤侵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得愈伤组织和农杆菌侵染;所述获得愈伤组织包括种子愈伤诱导和胚性愈伤系筛选;所述种子愈伤诱导时的培养基为蔗糖30g
·
L
‑1+CH 1g
·
L
‑1+2,4

D5mg
·
L
‑1+Agar 7.6

7.8g,pH为5.8

6.0;所述的胚性愈伤系筛选:获得的种子的愈伤组织后,将其放在MS+30g
·
L
‑1蔗糖+1g
·
L
‑1CH+2mg
·
L

1 2,4

D+0.05mg
·
L
‑1KT的培养基上进行继代,23℃暗培养,继代3

5次后筛选出结构致密且呈颗粒状的淡黄色胚性愈伤组织;所述的农杆菌侵染为活化PANIC6B农杆菌,取野大麦愈伤组织,放到PANIC6B农杆菌OD=0.3的侵染液中,抽真空10分钟,超声10分钟,再抽真空十分钟后置于无菌的滤纸上晾干;在23℃暗培养箱中共培养5天,进行暗培养筛选,暗筛培养基为MS+2mg
·
L
‑12,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春祥赵彦刘叶飞赵海霞姜希萍李宇琛邢思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