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6522672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30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加氢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采用氧化铝‑磷铝酸盐‑分子筛复合载体,通过多级孔道结构提高传质效率,减少积碳;采用Mo‑Ni核壳结构负载,提高金属分散度(>70%)及抗硫中毒能力(硫容达3.5wt%);通过氟化铵刻蚀与石墨烯量子点修饰优化酸比例(B/L酸比达1.8),提升生物质油脱氧选择性(>93%);结合梯度焙烧与超临界CO2干燥增强载体稳定性,孔塌陷率<3%。该催化剂适用于重质油加氢裂化、生物质油提质及高硫油脱硫等领域,具有高活性、长寿命和优异的工业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催化加氢,具体为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催化加氢是重质油轻质化、生物质能源清洁利用及高硫原料绿色加工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性能核心在于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活性位点可及性及反应路径调控能力。但现有技术仍存在以下关键缺陷:

2、孔道结构单一化,传质阻力大。

3、传统催化剂载体多采用均质孔径设计(如单一氧化铝或分子筛),无法有效平衡大分子与小分子的传质需求。微孔占比过高导致重质组分(如沥青质、胶质)扩散阻力剧增,反应物易滞留于孔道内,引发深度脱氢和积碳副反应。例如,重油加氢裂化时空速普遍限制在1.0h-1以下,积碳生成量超过15wt%,催化剂运行不足800小时即需再生,难以满足工业装置长周期运行需求。

4、金属活性组分分散度低,抗毒性质弱

5、常规共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中,金属纳米颗粒(如mo、ni)因前驱体竞争吸附发生严重团聚,分散度不足35%,导致有效活性位点骤减。此外,硫化物(如二苯并噻吩)易吸附于活性位表面,造成不可逆中毒,现有催化剂的硫容耐受阈值普遍低于1.5w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金属组分及助剂,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具有多级孔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为γ-氧化铝,氧化锆为氟掺杂氧化锆,磷铝酸盐为纳米级磷铝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ZMQ-1介-微孔分子筛的孔径分布为2-4nm,且在其表面负载有0.5-1.5nm的磷铝酸盐超薄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金属组分及助剂,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具有多级孔结构,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为γ-氧化铝,氧化锆为氟掺杂氧化锆,磷铝酸盐为纳米级磷铝酸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zmq-1介-微孔分子筛的孔径分布为2-4nm,且在其表面负载有0.5-1.5nm的磷铝酸盐超薄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钼和氧化镍形成核壳结构,氧化钼作为核心,氧化镍作为外壳,其核壳粒径比为3: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级孔径加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鹏瓦伦丁·瓦尔切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