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09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成型组件及侧向脱模组件,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成型前模、第二成型前模及成型后模,第二成型前模上设置有成型镶块,成型后模分别依次与第一成型前模及第二成型前模连接;侧向脱模组件包括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且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之间设置有容置腔,成型镶块位于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成型组件及侧向脱模组件,从而能够通过成型后模分别依次与第一成型前模及第二成型前模连接,分别实现对底板及壳体的成型操作,通过侧向脱模组件,实现后模离开前模的同时带动侧向脱模组件向远离双色外壳的方向移动,并由机械手将双色外壳搬离,如此,能够实现无顶针出模,还从而提高了双色外壳的外观质量。外壳的外观质量。外壳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具体是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但现有的注塑模具大多是单色模具,也就是产品只采用一种材料,而对于两种塑料材料的特殊产品则需要用到双色模具,双色模具即两种塑料材料在同一台双色注塑机上注塑,分两次成型,但是产品只出模一次的模具,双色产品不仅对外观要求高,而且对模具制造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0003]如图1所示的是一种运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双色外壳20,所述双色外壳20包括底板21及壳体22,壳体22设置于底板21上,壳体22内腔开设有凹槽,且,底板21与壳体2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中底板21与壳体22采用不同的塑料材质。由于双色产品采用两种塑料材质,所以对于出模时的所需要的顶出力度有所不同,而采用顶针的方式顶出产品,会对产品的外观造成损坏。
[0004]所以,如何设计出一种无顶针结构的双色注塑模具,从而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无顶针出模,从而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的双色注塑模具。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包括: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成型前模、第二成型前模及成型后模,所述第二成型前模上设置有成型镶块,所述成型后模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成型前模及所述第二成型前模连接;侧向脱模组件,所述侧向脱模组件包括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所述第一脱模件及所述第二脱模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成型前模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之间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第一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用于对底板进行成型操作,所述第二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成型镶块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成型镶块与所述成型后模用于对壳体进行成型操作,所述成型后模向远离所述第二成型前模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分别向远离双色外壳的方向移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成型前模包括第一前模仁,所述第一前模仁上开设有第一成型凹槽。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成型前模还包括第二前模仁,所述成型镶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前模仁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成型前模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前模仁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后模包括后模仁,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后成型槽,所述第一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后成型槽与所述第一成型凹槽共同形成成型模腔,所述第二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成型镶块与所述后成型槽共同形成成型模腔。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后模还包括后模固定件,所述后模固定件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后模仁设置于所述固定槽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后模还包括第一斜导杆及楔形块,所述第一斜导杆及所述楔形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固定件上,所述第一斜导杆的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脱模件上,且所述第一脱模件远离所述成型镶块的一面与所述楔形块滑动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后模还包括第二斜导杆及锥形块,所述第二斜导杆与所述锥形块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固定件上,所述第二斜导杆的一端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脱模件上,且所述第二脱模件远离所述成型镶块的一面与所述锥形块滑动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脱模件包括第一滑轨及第一滑动镶块,所述第一滑轨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上,所述第一滑动镶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且所述第一滑动镶块的一侧与所述成型镶块的一侧相抵持。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位移组件,所述位移组件包括位移件,所述位移件用于带动所述成型后模在所述第一成型前模与第二成型前模之间进行往复式位移。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的双色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成型组件及侧向脱模组件,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成型前模与成型后模连接,实现对双色外壳的底板进行成型操作,通过第二成型前模与成型后模连接,实现对双色外壳的壳体进行成型操作,通过设置在成型镶块两侧的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实现在后模离开前模的同时带动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向远离双色外壳的方向移动,最后由机械手将双色外壳搬离,如此,能够实现无顶针出模,还从而提高了双色外壳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图1为一种双色外壳20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的双色注塑模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的双色注塑模具的侧向脱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一种双色注塑模具10包括:成型组件100及侧向脱模组件200,成型组件100包括第一成型前模110、第二成型前模120及成型后模130,第二成型前模120上设置有成型镶块121,成型后模130分别依次与第一成型前模110及第二成型前模120连接;侧向脱模组件200包括第一脱模件210及第二脱模件220,第一脱模件210及第二脱模
件220分别与第二成型前模120滑动连接,且第一脱模件210及第二脱模件220之间设置有容置腔;第一成型前模110与成型后模130相扣时,第一成型前模110与成型后模130用于对底板21进行成型操作,第二成型前模120与成型后模130相扣时,成型镶块121位于容置腔内,且成型镶块121与成型后模130用于对壳体22进行成型操作,成型后模130向远离第二成型前模12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脱模件210及第二脱模件220分别向远离双色外壳20的方向移动。
[0025]需要说明的是,双色外壳20采用两种不同的材质,底板21的材质为TPU,而壳体22的材质为PC+ABS,由于材质不同,所以底板21与壳体22的收缩率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1作为一次材料,壳体22作为二次材料,也就是需要先对底板21进行成型操作,底板21成型后,再对壳体22进行成型操作。具体的,双色注塑模具10需要与双色注塑机配合使用,双色注塑机有两组射出单元,第一成型前模110及第二成型前模120分别与双色注塑机上的两组射出单元进行连接,第一成型前模110对应的是底板21的材质,而第二成型前模120对应的是壳体22的材质;具体地,在成型后模130与第二成型前模120相扣时,第一脱模件210及第二脱模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第一成型前模、第二成型前模及成型后模,所述第二成型前模上设置有成型镶块,所述成型后模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成型前模及所述第二成型前模连接;及侧向脱模组件,所述侧向脱模组件包括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所述第一脱模件及所述第二脱模件分别与所述第二成型前模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之间设置有容置腔;所述第一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第一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用于对底板进行成型操作,所述第二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成型镶块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成型镶块与所述成型后模用于对壳体进行成型操作,所述成型后模向远离所述第二成型前模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脱模件及第二脱模件分别向远离双色外壳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前模包括第一前模仁,所述第一前模仁上开设有第一成型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前模还包括第二前模仁,所述成型镶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前模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前模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前模仁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色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后模包括后模仁,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后成型槽,所述第一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天云钟茬文郭鑫
申请(专利权)人:新利达模具实业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