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0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包括:成型组件及行位结构,成型组件包括成型前模,前模镶件及成型后模,前模镶件的外侧壁与成型凹槽的内侧壁共同形成成型模腔;行位结构包括第一侧抽件及第二侧抽件,第一侧抽件及第二侧抽件分别位于成型前模与成型后模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成型组件及行位结构,从而能够通过成型组件及行位结构对外壳进行成型操作,同时通过控制开模动作,先使前模镶件离开外壳内侧壁,外壳遇冷内缩,从而使外壳的外侧壁离开成型凹槽,而后通过控制成型后模远离成型前模,同时带动第一侧抽件及第二侧抽件分别远离外壳,如此,便可以实现在脱模时,防止产品外侧壁拖伤,从而提高成品的外观质量与精度。外观质量与精度。外观质量与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具体是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过冷却固化后,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而影响产品的外观以及精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产品的脱模斜度、分型面的选择、行位机构设置以及脱模顺序等,一旦这些因素选择不当,在脱模过程中就容易对产品的侧壁造成擦伤或者拖伤等现象。然后在实际生产中,许多塑料制品因自身材料的原因,或者是因产品的应用场合问题,不能设置太大的脱模斜度,以及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对脱模造成了一定困难。
[0003]如图1所示为一种外壳20,外壳20包括长侧壁21、短侧壁22,其中,短侧壁22为凹型圆弧结构,且短侧壁22上还开设有侧孔,这些结构对前模与后模脱模时造成困难,故而模具结构以及脱模顺序一旦设计不当,将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而长侧壁21由于产品应用场合的需要,不能设置足够的脱模斜度,而脱模斜度不够,就很容易在脱模过程中对长侧壁21的外侧造成拖伤,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0004]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与精度,以及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与精度,以及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包括:成型组件及行位结构,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成型前模,前模镶件及成型后模,所述前模镶件滑动穿设于所述成型前模上,所述成型后模上开设有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前模镶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成型凹槽的内侧壁共同形成成型模腔;所述行位结构包括第一侧抽件及第二侧抽件,所述第一侧抽件及所述第二侧抽件分别与所述成型前模及所述成型后模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抽件及所述第二侧抽件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之间;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向远离所述前模镶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前模镶件向远离外壳内侧壁的方向移动,以使外壳停留在成型凹槽内,所述成型后模向远离所述成型前模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侧抽件及所述第二侧抽件分别向远离外壳短侧壁的方向移动。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前模包括前模仁及前模板,所述前模仁设置于所述前模板上,所述前模镶件滑动穿设于所述前模仁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模仁上开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前模镶件容置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后模包括后模仁、后模板及第一成型镶块,所述后
模仁设置于所述后模板上,所述成型凹槽开设于所述后模仁上,且所述第一成型镶块设置于所述成型凹槽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前模固定件及后模固定件,所述前模固定件与所述成型前模连接,且所述前模镶件设置于所述前模固定件上,所述后模固定件与所述成型后模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模固定件包括镶件固定板及前模座板,所述前模座板设置于所述镶件固定板上,所述镶件固定板与所述前模镶件连接,所述成型前模设置于所述镶件固定板朝向所述成型后模的一侧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模镶件包括第二成型镶块及前模型芯,所述第二成型镶块设置于所述前模型芯上,所述前模型芯滑动设置于所述成型前模上,且所述前模型芯与所述镶件固定板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脱模组件,所述脱模组件包括顶出件,所述顶出件分别滑动穿设于所述镶件固定板及所述前模型芯上,且所述顶出件的一端与所述前模座板朝向所述前模型芯的一侧相抵持,所述顶出件的另一端与外壳内侧壁相抵持。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抽件包括第一斜滑块、第一滑块及第一斜导柱,所述第一斜滑块及所述斜导柱分别设置于所述成型后模上,所述第一滑块设置于所述成型前模上,且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斜滑块及所述斜导柱滑动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抽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所述设置于所述前模仁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8]本技术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成型组件及行位结构,从而能够通过成型前模,前模镶件及成型后模对外壳进行成型操作,并通过第一侧抽件及第二侧抽件对外壳短侧壁的外观结构进行成型操作,同时通过控制开模动作,先使前模镶件离开外壳内侧壁,外壳遇冷内缩,从而使外壳的外侧壁离开成型凹槽,而后通过控制成型后模远离成型前模,同时带动第一侧抽件及第二侧抽件分别远离外壳,如此,便可以实现在脱模时,防止产品外侧壁拖伤,从而提高成品的外观质量与精度。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图1为一种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的窄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的宽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中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的宽侧另一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2中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的成型组件及行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6中的成型组件的前模仁、后模仁及前模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所示,一种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10包括:成型组件100及行位结构200,成型组件100包括成型前模110,前模镶件120及成型后模130,前模镶件120滑动穿设于成型前模110上,成型后模130上开设有成型凹槽,成型前模110与成型后模130相扣时,前模镶件120的外侧壁与成型凹槽的内侧壁共同形成成型模腔;行位结构200包括第一侧抽件210及第二侧抽件220,第一侧抽件210及第二侧抽件220分别与成型前模110及成型后模130连接,且第一侧抽件210及第二侧抽件220分别位于成型前模110与成型后模130之间;成型前模110与成型后模130向远离前模镶件120的方向移动时,前模镶件120向远离外壳20内侧壁的方向移动,以使外壳20停留在成型凹槽内,成型后模130向远离成型前模110的方向移动时,第一侧抽件210及第二侧抽件220分别向远离外壳20的短侧壁22的方向移动。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组件,所述成型组件包括成型前模,前模镶件及成型后模,所述前模镶件滑动穿设于所述成型前模上,所述成型后模上开设有成型凹槽,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前模镶件的外侧壁与所述成型凹槽的内侧壁共同形成成型模腔;及行位结构,所述行位结构包括第一侧抽件及第二侧抽件,所述第一侧抽件及所述第二侧抽件分别与所述成型前模及所述成型后模连接,且所述第一侧抽件及所述第二侧抽件分别位于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之间;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向远离所述前模镶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前模镶件向远离外壳内侧壁的方向移动,以使外壳停留在成型凹槽内,所述成型后模向远离所述成型前模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侧抽件及所述第二侧抽件分别向远离外壳短侧壁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前模包括前模仁及前模板,所述前模仁设置于所述前模板上,所述前模镶件滑动穿设于所述前模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上开设有第一避位槽,所述成型前模与所述成型后模相扣时,所述前模镶件容置于所述第一避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后模包括后模仁、后模板及第一成型镶块,所述后模仁设置于所述后模板上,所述成型凹槽开设于所述后模仁上,且所述第一成型镶块设置于所述成型凹槽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产品侧壁拖伤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伟强谢天云蒋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利达模具实业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