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毒素检测方法和内毒素检测装置、纯化水制造设备和注射用水制造设备以及纯化水制造方法和注射用水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168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内毒素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具有荧光部位与识别部位通过间隔子连接的结构的荧光物质,从受试对象的试样中检测内毒素,该识别部位识别内毒素的分子结构的特定部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毒素检测方法和内毒素检测装置、纯化水制造设备和注射用水制造设备以及纯化水制造方法和注射用水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受试对象的试样中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和内毒素检测装置,还涉及纯化水制造设备和注射用水制造设备、以及纯化水制造方法和注射用水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纯化水是通过蒸馏、由离子交换树脂塔或电除盐装置(EDI)等进行的离子交换、反渗透或超滤、紫外线照射装置(UV)或它们的组合将常水纯化而得到的,纯化水不仅用于制剂的原料,还用于试剂的制备等。将该纯化水灭菌后的灭菌纯化水在没有确认致热性物质(内毒素)的情况下,不能在制造用于注射液制造的注射用水(WFI,Water for Injection)时使用。WFI是将纯化水灭菌后、符合规定的内毒素试验的物质。
[0003]作为WFI制造设备的一个示例,可举出日本专利特开2019

025456号公报记载的技术。WFI的制造需要通过内毒素去除设备、如蒸馏器或高分子膜过滤装置(优选超滤膜装置),从由纯化水制造设备制造的纯化水中高度去除内毒素。
[0004]内毒素是指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成分即脂多糖,是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的代表性的致热原。由于内毒素进入血液中时,会引起发热、败血症性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心动过速等作用,因此在医药品、医疗设备、特别是在直接导入生物体内的液体、制药用水、注射器、人工器官、透析膜等医疗设备的制造中,需要严格的管理。例如,在“日本药典(JP17)质量符合试验”中的注射用水的管理基准中,规定内毒素的浓度小于0.25EU/mL。
[0005]内毒素的检测是利用鲎的血细胞成分因内毒素而凝固这一现象,通过鲎试验来进行的。目前,鲎试验的标准是使用从鲎的血液中提取的溶胞产物试剂来进行的,但得出试验结果需要1~2小时。此外,虽然也设计出了使用鲎试验的在线测定装置,但难以获得实用的定量下限,定量性和/或再现性差。例如,由于试剂本身是来自于生物的,因此其性能有时也会因试剂批次而异。因此,期望一种能够更迅速地得到试验结果、且能够以实用的精度进行在线测定的检测方法。另外,为了获得溶胞产物试剂,需要捕获鲎这种野生生物进行采血,因此,从爱护动物的观点出发,也期望开发出不使用鲎的血液的替代手段。
[0006]例如,如日本专利特开2016

151482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07

093378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也尝试了利用电化学方法检测内毒素。但是,利用电化学方法检测内毒素,特别是为了得到实用的定量下限,用于检测的电极的制作技术或量产性、所要求的维护频率、或者测定的精度和迅速性等课题较多,尚未达到实用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8]在内毒素去除设备中,如果内毒素去除能力发生异常,则WFI中的内毒素浓度容易增大,不适合注射液的制造。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削减能量消耗量,作为这样的设备,采用高分子膜过滤装置代替现有的蒸馏器的倾向增强。但是,由于在高分子膜过滤装置中使用树
脂材料作为高分子膜,所以存在例如每次进行加热杀菌时树脂材料受到损伤等、与蒸馏器相比容易发生异常的担心。该担心成为妨碍在内毒素去除设备中采用高分子膜过滤装置的主要原因。
[0009]因此,为了稳定地制造要求水质的WFI,在内毒素去除设备中发生异常时,需要立即对高分子膜等部件进行更换或修理等维护。但是,能够迅速地检测出内毒素去除能力异常的方法还未能实现。
[0010]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不用鲎试验也不用电化学方法,简便且迅速地、即使在低浓度下也能定量内毒素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纯化水制造设备和注射用水制造设备,以及纯化水制造方法和注射用水制造方法。
[0011]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本公开的内毒素检测方法是使用具有荧光部位与识别部位通过间隔子连接的结构的荧光物质,从受试对象的试样中检测内毒素的方法,所述识别部位识别内毒素的分子结构的特定部位。
[0013]在此,优选所述荧光物质中的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10,以直链将从所述荧光部位经由所述间隔子到所述识别部位之间连接的化学键仅为单键。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碳原子之外的氮、氧和硫等原子可以介于直链的中途,并且可以从直链的中途进行分支。
[0014]此外,所述荧光物质可以是下述化学式(1)所示的dpa

HCC,该dpa

HCC具有配位有金属离子(M
n+
,其中n为自然数)的二甲基吡啶胺基作为所述识别部位,具有7

羟基香豆素
‑3‑
羧酸作为所述荧光部位,且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特定部位为内毒素的磷酸基。
[0015]【化学式1】
[0016][0017]另外,上述化学式(1)中的金属离子优选为铜离子(Cu
2+
)、镍离子(Ni
2+
)或钴离子(Co
2+
),其中最优选为铜离子。
[0018]此外,所述荧光物质可以是下述化学式(2)所示的C1

APB,该C1

APB具有苯硼酸作为所述识别部位,具有芘作为所述荧光部位,且所述间隔子具有酰胺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特定部位为内毒素的糖链部分。
[0019]【化学式2】
[0020][0021]本公开的内毒素检测装置包括:试样导入部,该试样导入部导入受试对象的试样;供给部,该供给部向所述试样供给荧光物质,所述荧光物质具有荧光部位与识别部位通过间隔子连接的结构,该识别部位识别内毒素的分子结构的特定部位;反应部,所述试样与所述荧光物质在该反应部发生反应;以及检测部,其检测经历过所述反应的所述荧光物质的发光或显色(以下,统称为“发光”)。
[0022]在此,优选所述荧光物质中的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10,以直链将从所述荧光部位经由所述间隔子到所述识别部位之间连接的化学键仅为单键。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碳之外的诸如氮、氧和硫等原子可以介于直链的中途,并且可以在直链的中途具有侧链。
[0023]此外,所述荧光物质可以是所述化学式(1)所示的dpa

HCC,该dpa

HCC具有配位有金属离子(M
n+
,其中n为自然数)的二甲基吡啶胺基作为所述识别部位,具有7

羟基香豆素
‑3‑
羧酸作为所述荧光部位,且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特定部位为内毒素的磷酸基。另外,所述化学式(1)中的金属离子优选为铜离子(Cu
2+
)、镍离子(Ni
2+
)或钴离子(Co
2+
),其中最优选为铜离子。
[0024]此外,所述荧光物质可以是所述化学式(2)所示的C1

APB,该C1

APB具有苯硼酸作为所述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内毒素检测方法,其中,使用具有荧光部位与识别部位通过间隔子连接的结构的荧光物质,从受试对象的试样中检测内毒素,所述识别部位识别内毒素的分子结构的特定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荧光物质中的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10,以直链将从所述荧光部位经由所述间隔子到所述识别部位之间连接的化学键仅为单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荧光物质为下述化学式所示的dpa

HCC,所述dpa

HCC具有配位有金属离子(M
n+
,其中n为自然数)的二甲基吡啶胺基作为所述识别部位,具有7

羟基香豆素
‑3‑
羧酸作为所述荧光部位,且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所述特定部位为内毒素的磷酸基。【化学式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其中,所述金属离子为铜离子(Cu
2+
)、镍离子(Ni
2+
)或钴离子(Co
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毒素检测方法,其中,所述荧光物质为下述化学式所示的C1

APB,所述C1

APB具有苯硼酸作为所述识别部位,具有芘作为所述荧光部位,且所述间隔子具有酰胺键,所述特定部位为内毒素的糖链部分。【化学式2】6.一种内毒素检测装置,其包括:试样导入部,所述试样导入部导入受试对象的试样;供给部,所述供给部向所述试样供给荧光物质,所述荧光物质具有荧光部位与识别部位通过间隔子连接的结构,所述识别部位识别内毒素的分子结构的特定部位;
反应部,所述试样与所述荧光物质在所述反应部发生反应;以及检测部,所述检测部检测经历了所述反应的所述荧光物质的发光或显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毒素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荧光物质中的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10,以直链将从所述荧光部位经由所述间隔子到所述识别部位之间连接的化学键仅为单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毒素检测装置,其中,所述荧光物质为下述化学式所示的dpa

HCC,所述dpa

HCC具有配位有金属离子(M
n+
,其中n为自然数)的二甲基吡啶胺基作为所述识别部位、具有7

羟基香豆素
‑3‑
羧酸作为所述荧光部位,且所述间隔子的碳原子数为1,所述特定部位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本洋饭山真充桥本刚早下隆士
申请(专利权)人:学校法人上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