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063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供墨系统。供墨系统包括盛墨容器、第一储墨盒、第二储墨盒和喷头阵列和控制模块;盛墨容器分别连接第一储墨盒和第二储墨盒;喷头阵列的一端连接第一储墨盒,喷头阵列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储墨盒,第一储墨盒的墨水液面高度和第二储墨盒的墨水液面高度分别大于喷头阵列的水平高度;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储墨盒的内部负压小于第二储墨盒的内部负压,使盛墨容器存储的墨水依次流向第一储墨盒、喷头阵列和第二储墨盒之后回流至盛墨容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打印喷头的出墨稳定性。稳定性。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成型
,尤其是一种供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通常,3D打印机通过将打印材料以渐增的方式添加到基板上来成形物品,3D打印机与计算机连接后,通过计算机控制可以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0003]目前,现有供墨系统包括主储墨盒和副储墨盒,主储墨盒中的墨水通过供墨泵向副储墨盒供墨,副储墨盒再通过打印喷头喷墨,这种二级供墨结构通过给墨水施加负压来使墨水从喷头喷出,并通过副储墨盒的浮子开关位等数字量信号控制供墨泵的通断。现有技术中,副储墨盒墨水消耗到极限位时,供墨泵根据数字量信号立即全速启动泵墨以向副储墨盒泵墨,供墨泵泵出的墨水将会大量进入副储墨盒中,大量进入副储墨盒中的墨水将会对打印喷头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从而使打印喷头出现飞沫、甩墨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墨系统,旨在提高打印喷头的出墨稳定性。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包括盛墨容器、第一储墨盒、第二储墨盒、喷头阵列和控制模块;
[0006]盛墨容器分别连接第一储墨盒和第二储墨盒;
[0007]喷头阵列的一端连接第一储墨盒,喷头阵列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储墨盒,第一储墨盒的墨水液面高度和第二储墨盒的墨水液面高度分别大于喷头阵列的水平高度;
[0008]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储墨盒的内部负压小于第二储墨盒的内部负压,使盛墨容器存储的墨水依次流向第一储墨盒、喷头阵列和第二储墨盒之后回流至盛墨容器。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墨盒和第二储墨盒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
[0010]控制模块连接液位传感器,在第一储墨盒的墨水液面高度低于第一液位高度时控制第一储墨盒进墨,在第二储墨盒的墨水液面高度高于第二液位高度时控制第二储墨盒出墨;
[0011]第一液位高度低于第二液位高度。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盛墨容器与第一储墨盒的连接通路设有第一墨水过滤器和第一输墨泵,盛墨容器与第二储墨盒的连接通路设有第二墨水过滤器和第二输墨泵;
[0013]控制模块控制第一输墨泵向第一储墨盒输送墨水,控制模块控制第二输墨泵向盛墨容器输送墨水。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储墨盒和第二储墨盒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控制模块连接温度传感器,获取第一储墨盒和第二储墨盒内的墨水温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供墨系统还包括正压发生模块、两组负压发生模块和两组第一
三通阀;
[0016]正压发生模块分别连接两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其一负压发生模块连接其一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另一负压发生模块连接另一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其一第一三通阀的公共端连接第一储墨盒,另一第一三通阀的公共端连接第二储墨盒。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发生模块包括调速阀、气体过滤器、缓冲瓶和抽气泵;
[0018]调速阀、气体过滤器、缓冲瓶和抽气泵顺次连接,缓冲瓶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正压发生模块包括压缩空气源和调节阀;
[0020]压缩空气源连接调节阀的输入端,调节阀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三通阀的公共端与第一储墨盒的连接通路以及第一三通阀的公共端与第二储墨盒的连接通路设有防溢瓶。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盛墨容器设有液位传感器和气体过滤器。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供墨系统还包括清洗容器、清洗阀、第二三通阀和第三三通阀;
[0024]清洗容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盛墨容器的供墨端连接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第一储墨盒连接第二三通阀的输出端;
[0025]清洗容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一端,盛墨容器的回墨端连接第三三通阀的第二端,第二储墨盒连接第三三通阀的公共端;
[0026]清洗阀的一端连接喷头阵列的输入端,清洗阀的另一端连接喷头阵列的输出端。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第一储墨盒和第二储墨盒,通过设置第一储墨盒和第二储墨盒之间的负压差,设计出动态的墨路,墨路中盛墨容器存储的墨水依次流向第一储墨盒、喷头阵列和第二储墨盒之后回流至盛墨容器,使墨水可以稳定地流经喷头阵列,喷头阵列可以平稳地出墨,提高打印喷头的出墨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供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3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0033]3D打印(3DP):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而所谓的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
基本相同,只是打印材料有些不同,普通打印机的打印材料是墨水和纸张,而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不同的“打印材料”,打印机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可以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通俗地说,3D打印机是可以“打印”出真实的3D物体的一种设备,比如打印一个机器人、打印玩具车,打印各种模型,甚至是食物等等,之所以通俗地称其为“打印机”是参照了普通打印机的技术原理,因为分层加工的过程与喷墨打印十分相似,这项打印技术称为3D立体打印技术。
[0034]现有供墨系统包括主储墨盒和副储墨盒,主储墨盒中的墨水通过供墨泵向副储墨盒供墨,副储墨盒再通过打印喷头喷墨,这种二级供墨结构通过给墨水施加负压来使墨水从喷头喷出,并通过副储墨盒的浮子开关位等数字量信号控制供墨泵的通断。现有技术中,副储墨盒的墨水由主储墨盒供应,副储墨盒再向打印喷头供应墨水,副储墨盒墨水消耗到极限位时,供墨泵根据数字量信号立即全速启动泵墨以向副储墨盒泵墨,供墨泵泵出的墨水将会大量进入副储墨盒中,大量进入副储墨盒中的墨水将会对打印喷头产生较大的压力冲击,使打印喷头出现飞沫、甩墨等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打印质量,降低打印喷头的出墨稳定性。
[003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墨系统及3D打印设备,设计出动态供墨的供墨回路,使墨水不再是单向流动,而是通过负压作用而动态循环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盛墨容器(10)、第一储墨盒(20)、第二储墨盒(30)、喷头阵列(40)和控制模块;所述盛墨容器(10)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储墨盒(20)和所述第二储墨盒(30);所述喷头阵列(4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墨盒(20),所述喷头阵列(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墨盒(30),所述第一储墨盒(20)的墨水液面高度和所述第二储墨盒(30)的墨水液面高度分别大于所述喷头阵列(40)的水平高度;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储墨盒(20)的内部负压小于所述第二储墨盒(30)的内部负压,使所述盛墨容器(10)存储的墨水依次流向所述第一储墨盒(20)、所述喷头阵列(40)和所述第二储墨盒(30)之后回流至所述盛墨容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盒(20)和所述第二储墨盒(30)分别设有液位传感器(60);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60),在所述第一储墨盒(20)的墨水液面高度低于第一液位高度时控制所述第一储墨盒(20)进墨,在所述第二储墨盒(30)的墨水液面高度高于第二液位高度时控制所述第二储墨盒(30)出墨;所述第一液位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液位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盛墨容器(10)与所述第一储墨盒(20)的连接通路设有第一墨水过滤器(21)和第一输墨泵(22),所述盛墨容器(10)与所述第二储墨盒(30)的连接通路设有第二墨水过滤器(31)和第二输墨泵(32);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一输墨泵(22)向所述第一储墨盒(20)输送墨水,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输墨泵(32)向所述盛墨容器(10)输送墨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墨盒(20)和所述第二储墨盒(30)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70),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70),获取所述第一储墨盒(20)和所述第二储墨盒(30)内的墨水温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正压发生模块(80)、两组负压发生模块(90)和两组第一三通阀(100);所述正压发生模块(80)分别连接两所述第一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衡吴爵盛阎海军许育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立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