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10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包括机架、混料筒、旋转驱动装置、料罐和催化剂添加装置,混料筒呈卧式设置且可转动设在机架,混料筒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一进料口;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混料筒的外周面驱动连接,以使混料筒能绕其前后延伸的中轴线旋转;料罐设有第一出料管,催化剂添加装置设有第二出料管,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均连通于进料口。混料筒及物料和催化剂的重量落在机架上,旋转驱动装置在满载启动时无需提供非常大的功率和扭矩,降低旋转驱动装置的性能要求,且能同一时间搅拌更多的物料和催化剂。混料筒内的物料和催化剂随混料筒的旋转而上下翻滚,相互混合且毫无死角,从而达到搅拌更均匀的目的。更均匀的目的。更均匀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


[0001]本技术属于3DP打印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3DP、SLM和SLS等打印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设计、汽车、航空航天等各大领域。其中,3DP打印机在产品打印过程中先铺料,然后对物料的特定区域进行熔化、烧结或喷射等,最终完成产品快速成型。
[0003]然而,在铺料工作开始前,打印所需的物料需要和催化剂相互混合,因此,3DP打印设备设置有混料机,以将物料和催化剂混合并搅拌均匀。
[0004]相关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521083772.2的专利公开的3D打印机混料罐,又如申请号为CN201921649136.X的专利公开的3D打印耗材制造用原材料混料装置,均是在混料罐内部设置搅拌桨,通过旋转的搅拌桨将混料罐内部的物料和催化剂进行搅拌,可是,由于上下相邻的两个搅拌桨之间以及搅拌桨和混料罐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存在死角,难以达到混合均匀的目的,从而造成3DP打印机的打印质量下降。
[0005]另外,现有技术中的混料机会采用立式结构的混料罐,通过电机驱动混料罐绕上下延伸的中轴线旋转,促使混料罐内部的物料和催化剂发生翻滚,达到混合均匀的效果。
[0006]可是,由于立式结构的混料罐的重量全部落在电机上,在满载起动时,电机需要提供足够大的动力扭矩,才能克服负荷实现混料罐的转动,那么混料机需要设置功率大、扭矩大的电机,如此便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倘若电机的功率小、扭矩小,则必然要减少混料罐内部的物料和催化剂的数量,从而减轻电机的负荷,但是,需要进行多次搅拌混合工作,才能为3DP打印机提供所需的物料和催化剂。
[0007]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不仅能促使物料和催化剂混合均匀,而且,每次搅拌混合的处理量大。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0]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包括机架、混料筒、旋转驱动装置、料罐和催化剂添加装置,所述混料筒呈卧式设置且可转动设在机架上,所述混料筒的前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混料筒的后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混料筒的外周面驱动连接,以使混料筒能绕其前后延伸的中轴线旋转;所述料罐设有第一出料管,所述催化剂添加装置设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均连通于第一进料口。
[0011]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由于混料筒采用卧式设计,且可转动设置于机架上,因此,混料筒以及其内部的物料和催化剂的重量落在机架上,旋转驱动装置在满
载启动时无需提供非常大的功率和扭矩,从而可降低旋转驱动装置的性能要求,减少制造成本,而且,能同一时间搅拌更多的物料和催化剂。料罐通过第一出料管将物料送至混料筒内,催化剂添加装置通过第二出料管将催化剂送至混料筒内,由于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混料筒的外周面驱动连接,以使混料筒绕前后延伸的中轴线旋转,因此,混料筒内的物料和催化剂随混料筒的旋转而上下翻滚,相互混合且毫无死角,从而达到搅拌均匀的目的。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还包括储料桶和搅拌机构;所述储料桶位于混料筒的前侧,所述储料桶内中空形成储料腔,所述储料桶的上端设有连通于第一出料口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储料桶的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连通于储料腔,所述搅拌机构设于储料腔内。
[0013]由于混料筒在同一时间能够搅拌很多的物料和催化剂,因此,当混料筒将物料和催化剂混合均匀后,可将混合材料转移至储料桶内进行暂存,为3DP打印机制造多个产品提供打印所需的材料,无需每次打印产品都得等待物料和催化剂混合完毕,从而缩减多个产品快速成型所需的时间;又由于卧式混料筒的搅拌容量大,该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无需频繁启动混料,所以发生天然故障概率会更低;而且,搅拌机构设在储料桶内,能够随时对储料腔内的混合材料进行二次搅拌,确保混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从储料桶流至3DP打印机处。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沿上下延伸且与储料桶同轴设置,所述搅拌轴可转动设在储料腔内,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驱动连接,多个所述搅拌叶片连接于与搅拌轴的外周面且呈圆周布置。由于第二进料口位于储料桶的上端,第二出料口位于储料桶的下端,因此,搅拌轴呈竖直设于储料腔的中心位置,在搅拌电机的带动作用下,搅拌轴上的多个搅拌叶片能够对储料腔内的混合材料进行充分搅拌,促使混合材料保持一定的流动性。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搅拌叶片呈非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上板、下板和柱体,所述下板的一端连接于搅拌轴的下端,所述下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上板的下端连接于下板的另一端,所述上板的上端倾斜向搅拌轴延伸,所述柱体的下端连接于下板,所述柱体的上端倾斜向搅拌轴延伸。如此设计,促使每个搅拌叶片的搅拌轨迹在搅拌轴旋转过程中呈现多样性,从而对储料桶内的混合材料进行更为均匀的搅拌。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呈弧形的拨料叶片,所述拨料叶片设有多个且位于搅拌轴的上端,多个所述拨料叶片连接于搅拌轴的外周面且呈圆周布置。在拨料叶片随搅拌轴旋转时,能够将位于储料腔中部位置的混合材料拨向储料腔的外围,避免过多的混合材料积留在储料腔的中部位置,导致储料腔的容积使用率下降。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料筒为搅拌机罐体,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的下端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进料口朝向上方设置,所述第二进料口位于第一出料口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料管连通于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倾斜向下并插入第一进料口,所述第一出料管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混料筒的后侧并覆盖于第一进料口。
[0018]混料筒采用搅拌机罐体,不仅能够令物料和催化剂混合均匀以形成混合材料,而且,当混料筒顺时针旋转以完成搅拌时,可避免混合材料从混料筒的第一出料口流出,当混料筒逆时针旋转时,混合材料便可自动从混料筒的第一出料口往下流向储料桶的第二进料
口,因此,只需改变旋转驱动装置的驱动旋转方向,便能对混料筒进行自动下料;第一出料管倾斜向下插入至第一进料口,能够将物料和催化剂快速送至混料筒内,而且,第一出料管不会对混料筒的旋转造成干涉,第一出料管上的挡板能覆盖第一进料口,避免混料筒内的混合材料因强力搅拌作用而从第一进料口处逃逸从而导致材料浪费。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料桶设有筛网,所述筛网位于搅拌轴的上方,所述筛网设在第二进料口处。在储料桶的第二进料口处设置筛网,筛网能够对从混料筒内出来的块状混合材料进行打散,避免储料桶内发生堵塞。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包括机架、混料筒、旋转驱动装置、料罐和催化剂添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筒呈卧式设置且可转动设在机架上,所述混料筒的前端设有第一出料口,所述混料筒的后端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混料筒的外周面驱动连接,以使混料筒能绕其前后延伸的中轴线旋转;所述料罐设有第一出料管,所述催化剂添加装置设有第二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均连通于第一进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料桶和搅拌机构;所述储料桶位于混料筒的前侧,所述储料桶内中空形成储料腔,所述储料桶的上端设有连通于第一出料口的第二进料口,所述储料桶的下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和第二出料口连通于储料腔,所述搅拌机构设于储料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电机、搅拌轴和多个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沿上下延伸且与储料桶同轴设置,所述搅拌轴可转动设在储料腔内,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搅拌轴驱动连接,多个所述搅拌叶片连接于与搅拌轴的外周面且呈圆周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3DP打印混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搅拌叶片呈非对称设置,每个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上板、下板和柱体,所述下板的一端连接于搅拌轴的下端,所述下板的另一端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上板的下端连接于下板的另一端,所述上板的上端倾斜向搅拌轴延伸,所述柱体的下端连接于下板,所述柱体的上端倾斜向搅拌轴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容量3DP打印混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君衡吴爵盛许育明阎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立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