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25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处理电路、全桥驱动电路、能量发送线圈电路、主控电路和功率状态反馈电路,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全桥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和所述主控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其通过电源处理电路、全桥驱动电路、能量发送线圈电路、主控电路和功率状态反馈电路进行联动,从而对电动滑板车进行无线充电,减少了因携带或漏带充电器而造成的充电不便的困扰,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充电的安全性、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电动滑板车作为人们喜爱的运动工具之一,其具有体积小,移动速度快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传统的滑板车大多为有线充电,但是由于电动滑板车体积小等原因,此种充电方式在充电器携带时较为麻烦。
[0003]因此,对于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其通过电源处理电路、全桥驱动电路、能量发送线圈电路、主控电路和功率状态反馈电路进行联动,从而对电动滑板车进行无线充电,减少了因携带或漏带充电器而造成的充电不便的困扰,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可有效的提高充电的安全性、便捷性,尤其适用于共享电动滑板车。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用于电动滑板车无线充电,包括电源处理电路、全桥驱动电路、能量发送线圈电路、主控电路和功率状态反馈电路,其中:
[0006]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全桥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和所述主控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
[0007]所述全桥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用于驱动能量发送线圈电路)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和驱动电路(用于驱动第一半桥电路和第二半桥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电性连接;
[0008]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电性连接(电动滑板车设有能量接收线圈电路,进而给位于电动滑板车的电池进行充电);
[0009]所述功率状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电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功率状态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反馈端电性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包括场效应管U6、场效应管U7和场效应管U8,所述第二半桥电路包括场效应管U3和场效应管U5,其中:
[0011]所述场效应管U6的D1端(7管脚和8管脚)、所述场效应管U7的D1端(7管脚和8管脚)和所述场效应管U8的D1端(7管脚和8管脚)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S1端(1管脚)电性连接并且场效应管U3的S1端与D2端(5管脚和6管脚)电性连接。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9,所
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2和驱动芯片U4,其中:
[0013]所述驱动芯片U2的6管脚(PWM端)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4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3管脚通过电阻R7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G2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阻R9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G1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3的D2端通过电容C14与所述驱动芯片U2的8管脚电性连接;
[0014]所述驱动芯片U4的6管脚(PWM端)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4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4的3管脚通过电阻R11与所述场效应管U5的G2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芯片U4的2管脚通过电阻R13与所述场效应管U5的G1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5的D2端通过电容C22与所述驱动芯片U4的8管脚电性连接;
[0015]所述场效应管U6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1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26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13管脚电性连接;
[0016]所述场效应管U7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23与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27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14管脚电性连接;
[0017]所述场效应管U8与三极管Q9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电阻R25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电阻R28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15管脚电性连接。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电路包括发送线圈L3,所述发送线圈L3的P1端与所述场效应管U6的D2端电性连接,所述发送线圈L3的P2端与所述场效应管U7的D2端电性连接,所述发送线圈L3的P3端与所述场效应管U8的D2端电性连接;
[0019]所述发送线圈L3的P2端、P3端和P4端(P2端、P3端和P4端两两连接)均与所述场效应管U5的S1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场效应管U5的S1端和D2端电性连接。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功率状态反馈电路包括二极管D7,所述发送线圈L3的P2端依次通过电阻R57、二极管D7和电容C39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2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D7和电容C39的共接端通过电阻R58接地并且所述电阻R58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40,所述电容C39远离所述二极管D7的一端通过电阻R59接地;
[0021]所述所述功率状态反馈电路还包括电阻R48,所述场效应管U3的S2端和所述场效应管U5的S2端分别通过所述电阻R48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24管脚电性连接;
[0022]所述功率状态反馈电路包括二极管D6,所述发送线圈L3的P2端依次通过电容C33、电阻R41、二极管D6和所述主控芯片U9的4管脚电性连接。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源处理电路包括降压芯片U1和降压芯片U10,其中:
[0024]所述降压芯片U1的输入端(7管脚)连接输入电源端CAR_PWR并且所述降压芯片U1的输出端(1管脚)连接第一输出电源端(5V);
[0025]所述降压芯片U10的输入端(1管脚)连接第一输出电源端并且所述降压芯片U10的输出端(5管脚)连接第二输出电源端(3V3)。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电源处理电路图。
[0028]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全桥驱动电路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主控电路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功率状态反馈电路图。
[0031]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的能量发送线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用于电动滑板车无线充电,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处理电路、全桥驱动电路、能量发送线圈电路、主控电路和功率状态反馈电路,其中:所述电源处理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全桥驱动电路的电源端和所述主控电路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全桥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包括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功率状态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能量发送线圈电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功率状态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电路的反馈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包括场效应管U6、场效应管U7和场效应管U8,所述第二半桥电路包括场效应管U3和场效应管U5,其中:所述场效应管U6的D1端、所述场效应管U7的D1端和所述场效应管U8的D1端分别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S1端电性连接并且场效应管U3的S1端与D2端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电动滑板车的无线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9,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芯片U2和驱动芯片U4,其中:所述驱动芯片U2的6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4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3管脚通过电阻R7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G2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芯片U2的2管脚通过电阻R9与所述场效应管U3的G1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3的D2端通过电容C14与所述驱动芯片U2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4的6管脚与所述主控芯片U9的40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4的3管脚通过电阻R11与所述场效应管U5的G2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芯片U4的2管脚通过电阻R13与所述场效应管U5的G1端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5的D2端通过电容C22与所述驱动芯片U4的8管脚电性连接;所述场效应管U6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21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铭嘉
申请(专利权)人:耀鸿嘉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