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768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在未系安全带时进行报警提示,包括电源电路、警示电路、人员感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所述警示电路和所述人员感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2和控制器U3,所述控制器U2与指示灯J2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器U3与指示灯J3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其通过警示电路的警示器和控制电路的指示灯双重对汽车安全带未系进行提醒,通过人员(压力)感测电路对于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进行检测是否系上安全带,其具有反应快、效率高、警报强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带报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发展,汽车已经是很多人选择的交通工具,但是,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时,较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挡风玻璃或者座椅等部件发生二次碰撞,对乘员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许多的交通事故中,有不少伤害是因为车内人员没有系上安全带而造成的,因此,乘客乘车时,必须系上安全带才能有效降低事故对车内人员的受伤害程度。
[0003]公开号为:CN209441326U,主题名称为汽车后排安全带未系报警系统的技术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单片机、安全带锁扣式开关、座椅压力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报警提示单元;所述座椅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安全带锁扣式开关与所述单片机压力信号输入接口连接,所述车速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单片机速度信号输入接口连接,所述报警提示单元的输入控制端与单片机的输出控制接口连接”。
[0004]以上述技术专利为例,其虽然提及了汽车安全带未系报警,但是其技术方案与本技术的不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其通过警示电路的警示器和控制电路的指示灯双重对汽车安全带未系进行提醒,通过人员(压力)感测电路对于汽车座椅上的人员进行检测是否系上安全带,其具有反应快、效率高、警报强等优点。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在未系安全带时进行报警提示,包括电源电路(为各个电路提供电源)、警示电路(当未系安全带时通过报警器报警)、人员感测电路(检测人员是否系上安全带)和控制电路(还可以通过指示灯进行指示提醒),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所述警示电路和所述人员感测电路电性连接;
[0007]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2和控制器U3,所述控制器U2与指示灯J2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器U3与指示灯J3电性连接;
[0008]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器U1,所述稳压器U1的3管脚分别通过电容C5和电容C6接地并且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并联,所述稳压器U1的3管脚还通过电感PFB1分别与所述指示灯J2的4管脚和所述指示灯J3的4管脚电性连接;
[0009]所述警示电路包括报警器LS1,所述报警器LS1的正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LS1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
[0010]所述人员感测电路包括感测单元J4和感测单元J5,所述感测单元J4的2管脚通过电阻R12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感测单元J5的2管脚通过电阻R15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器U2的4管脚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5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指示灯J2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J2的2管脚通过电阻R1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U2的1管脚通过电阻R2接地;
[0012]所述控制器U3的4管脚通过电阻R14与三极管Q4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16并且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所述指示灯J3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指示灯J3的2管脚通过电阻10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U3的1管脚通过电阻R11接地。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8,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6与所述控制器U2的3管脚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9,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还通过电阻R7与所述控制器U3的3管脚电性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感测单元J4的2管脚还通过电阻R13与所述控制器U3的6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感测单元J4的1管脚接地,所述感测单元J5的2管脚还通过电阻R17与所述控制器U4的6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感测单元J5的1管脚接地。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稳压器U1的1管脚和2管脚之间分别串接有电容C3和电容C4并且所述电容C3和所述电容C4并联。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控制电路。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电源电路。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警示电路。
[0019]图4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人员感测电路。
[0020]图5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原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2]本技术公开了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0023]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控制电路,图2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电源电路,图3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警示电路,图4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人员感测电路,图5是本技术的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的原理结构图。
[00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技术涉及的电阻、电容和报警器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0025]优选实施例
[002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在未系安全带时进行报警提示,包括电源电路(为各个电路提供电源)、警示电路(当未系安全带时通过报警器报警)、人员感测电路(通过压力检测人员是否系上安全带)和控制电路(还可以通过指示灯进行指示提醒),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所述警示电路和所述人员感测电路电性连接;
[0027]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2和控制器U3,所述控制器U2与指示灯J2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器U3与指示灯J3电性连接;
[0028]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器U1,所述稳压器U1的3管脚分别通过电容C5和电容C6接地并且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并联,所述稳压器U1的3管脚还通过电感PFB1分别与所述指示灯J2的4管脚和所述指示灯J3的4管脚电性连接;
[0029]所述警示电路包括报警器LS1,所述报警器LS1的正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LS1的负极分别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在未系安全带时进行报警提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警示电路、人员感测电路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所述警示电路和所述人员感测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2和控制器U3,所述控制器U2与指示灯J2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控制器U3与指示灯J3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器U1,所述稳压器U1的3管脚分别通过电容C5和电容C6接地并且所述电容C5和所述电容C6并联,所述稳压器U1的3管脚还通过电感PFB1分别与所述指示灯J2的4管脚和所述指示灯J3的4管脚电性连接;所述警示电路包括报警器LS1,所述报警器LS1的正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LS1的负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性连接;所述人员感测电路包括感测单元J4和感测单元J5,所述感测单元J4的2管脚通过电阻R12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感测单元J5的2管脚通过电阻R15与所述电感PFB1远离所述稳压器U1的一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带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U2的4管脚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性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串接有电阻R5并且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指示灯J2的1管脚电性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铭嘉
申请(专利权)人:耀鸿嘉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