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电喷射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5285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压电喷射阀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电喷射阀,包括阀体、撞针、压电陶瓷、传感器和控制模块,所述阀体设有喷嘴及用于供流体进入的流体通道;所述撞针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压电陶瓷设于所述阀体内,所述压电陶瓷与所述撞针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并用于推动所述撞针由远离喷嘴的第一位置向靠近喷嘴的第二位置移动;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阀体并用于检测所述喷嘴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撞针之间的间隙值;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且与所述压电陶瓷电连接;本申请主要解决现有压电喷射阀由于需频繁地定期调节且每次调节都较为困难而无法满足部分产品对于高精度高效点胶的生产需求的技术问题。高精度高效点胶的生产需求的技术问题。高精度高效点胶的生产需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电喷射阀


[0001]本技术涉及压电喷射阀的
,尤其涉及一种压电喷射阀。

技术介绍

[0002]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信息功能陶瓷材料。
[0003]当给压电陶瓷施加一外界压力时,压电陶瓷的两端会出现放电现象,相反加以拉力时压电陶瓷会出现充电现象,这种机械效应转变成电效应的现象属于压电陶瓷的正压电效应。
[0004]当沿压电陶瓷极化方向施加外部电场时,如果外电场方向与压电陶瓷内部的极化方向相同,压电陶瓷内部的极化强度被增强,这时压电陶瓷内的正负束缚电荷之间的距离随之变大,导致压电陶瓷在极化方向上伸长。反之,如果外电场方向和压电陶瓷内部的极化方向相反,压电陶瓷会在极化方向上缩短。这种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即是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
[0005]现有的压电喷射阀就是利用了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现有的压电喷射阀包括相连的阀体10、压电陶瓷20和撞针30,其中,阀体10上设置有喷嘴1021,压电陶瓷20和撞针30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在实际使用时,现有技术通常会用继电器控制压电陶瓷20,使压电陶瓷20在同一电压范围(比如0

120V)内和同一频率下工作,在实际工作时,向压电陶瓷20施加预设的电压范围(比如施加0

120V),此时压电陶瓷20的伸缩量(如伸长0

280μm)将会发生变化,使得撞针30能够在远离喷嘴1021的第一位置和靠近喷嘴1021的第二位置之间高频切换,最终使得流体(如胶状物体)能够从喷嘴1021的内部被撞针30高频地向外挤出。在出厂之前,现有技术需要先设定压电陶瓷20在最大工作电压(即上述的120V)时,人工将撞针30调节至刚好和喷嘴1021相切的位置,此时撞针30既能堵塞喷嘴1021,以避免流体自发向外流出,又能避免由于撞针30和喷嘴1021接触压力过大所导致压电陶瓷20受压过大的问题,从而提高压电陶瓷20的使用寿命。但是,如果压电陶瓷20只限定在同一个电压范围内(即上述的0

120V)工作,那么在长时间使用后,当压电陶瓷20两端最大的电压值达到最大(即上述的120V)时,撞针30和喷嘴1021之间的相对位置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变化,若撞针30和喷嘴1021之间存在间隙,将会导致流体自动从喷嘴1021向外流出,进而导致点胶不良;若撞针30和喷嘴1021相互挤压的压力过大,那么又会导致压电陶瓷20受到撞针30的压力过大。
[0006]综上,现有的压电喷射阀在长时间使用后存在喷嘴漏胶或压电陶瓷受压过大的弊端,此时需要频繁地定期去调节喷嘴和压电陶瓷的相对位置,给企业带来较多的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且人工调节具有调节效率低及无法使产品质量具有一致性的问题,无法满足部分产品对于高精度高效点胶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电喷射阀,主要解决现有压电喷射阀由于需频
繁地定期调节且每次调节都较为困难而无法满足部分产品对于高精度高效点胶的生产需求的技术问题。
[0008]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压电喷射阀,包括:
[0010]阀体,设有喷嘴及与所述喷嘴连通的并用于供流体进入的流体通道;
[0011]撞针,设于所述阀体内,且具有远离所述喷嘴的第一位置及靠近所述喷嘴的第二位置;
[0012]压电陶瓷,设于所述阀体内,通电时具有伸缩变形特性,且与所述撞针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用于推动所述撞针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使所述撞针能够将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沿所述喷嘴向外推出;
[0013]传感器,连接所述阀体,并用于检测所述喷嘴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撞针之间的间隙值;
[0014]控制模块,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且与所述压电陶瓷电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
[0016]所述撞针的部分及所述压电陶瓷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内;
[0017]所述喷嘴及所述流体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0018]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连接有定位机构。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弹性件、凸块及抵接部,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内,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块受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嵌入至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运动趋势,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且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壁上,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座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绕一转动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凸块到所述转动轴线的距离及所述凹槽到所述转动轴线的距离相同。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凸起,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配合插接的圆孔,所述圆孔的中心线为所述转动轴线,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撞针的中心线重合。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喷射阀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阀体,并用于调节所述压电陶瓷相对于所述阀体的位置。
[00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器、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
[0024]所述第一楔形块与所述阀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楔形块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楔形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互抵接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楔形块连接或抵接于所述压电陶瓷上,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阀体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楔形块相对于所述阀体滑动,以推动所述第二楔形块及所述压电陶瓷相对于所述阀体移动。
[00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撞针由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复位的弹性体。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内转动连接有杠杆,所述撞针受所述弹性体的弹力抵接于所述杠杆的外壁,且所述杠杆在所述撞针的作用力下抵接于所述压电陶瓷。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内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撞针插接于所述导向孔内。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压电喷射阀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29]工作时,控制模块为压电陶瓷供电,压电陶瓷通电后发生形变并推动撞针由远离喷嘴的第一位置向靠近喷嘴的第二位置移动,使撞针能够将位于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沿喷嘴向外推出,以实现基本的点胶功能;
[0030]具体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利用传感器检测喷嘴和位于第二位置时的撞针之间的间隙值,如果间隙值大于0,那么控制模块改变压电陶瓷的最大工作电压,使间隙值得以减小,直到间隙值等于0。
[0031]综上,使用本技术方案的压电喷射阀,不需人工定期调节即可自动控制撞针和喷嘴之间的间隙,因此省去了维护的时间和成本,大幅提高了产品的点胶精度,满足某些对点胶精度要求极高的场景的使用需求,同时还克服传统人工调试的误差,保证了压电喷射阀的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设有喷嘴及与所述喷嘴连通的并用于供流体进入的流体通道;撞针,设于所述阀体内,且具有远离所述喷嘴的第一位置及靠近所述喷嘴的第二位置;压电陶瓷,设于所述阀体内,通电时具有伸缩变形特性,且与所述撞针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力,用于推动所述撞针由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以使所述撞针能够将所述流体通道内的流体沿所述喷嘴向外推出;传感器,连接所述阀体,并用于检测所述喷嘴和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的所述撞针之间的间隙值;控制模块,与所述传感器信号连接,且与所述压电陶瓷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座及第二连接座;所述撞针的部分及所述压电陶瓷均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内;所述喷嘴及所述流体通道均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上;所述第一连接座和所述第二连接座之间连接有定位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弹性件、凸块及抵接部,所述弹性件限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内,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块受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嵌入至所述凹槽内,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运动趋势,所述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且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外壁上,以限制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电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绕一转动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凸块到所述转动轴线的距离及所述凹槽到所述转动轴线的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国良宋先玖黄裕明钟隆林豪立冉华占志勇郑晓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