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843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其包括:升降组件,旋转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底板,升降板,伺服电机,减速机,联轴器,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和配重砝码;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外框体,步进电机,第二皮带,第二皮带轮,空心转轴和翻转框;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切片舌板,第二切片舌板,第一上活动切片,第一下活动切片,第二上活动切片,第二下活动切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引线框架成型工艺中,实现对引线框架上的料片进行翻转,保证生产工艺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半导体集成芯片封装技术中,引线框架是连接内部电路与外部引线的重要载体。在引线框架成型工艺过程中,料片通过压机封装后需要去除多余的胶道。而由于各类成型压机模具的设计不同,模具胶道既可能出现在上模也可能出现在下模。而去除胶道的工艺,通常需要胶道位于料片的下方以便于对废胶道进行收集。因此,在料片封装后如多余胶道出现在料片上方,会对自动化系统的连续性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设备,能够实现对引线框架上的料片进行自动翻转,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能够在引线框架成型工艺中,实现对引线框架上的料片进行翻转,保证生产工艺的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
[0004]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其包括:升降组件,旋转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底板,升降板,伺服电机,减速机,联轴器,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和配重砝码;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一端与第一皮带轮连接、另一端与配重砝码连接;所述第一皮带通过皮带压紧块与升降板固定为一体;所述底板表面设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升降板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嵌在滑轨上;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外框体,步进电机,第二皮带,第二皮带轮,空心转轴和翻转框;所述外框体呈矩形,其包括相对安装的一块主端板和一块从端板以及相对安装的两块侧板;所述外框体通过等高柱安装于升降板上;所述翻转框的中轴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转垫块和第二翻转垫块、所述翻转框活动安装于外框体内;所述第二皮带套设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及第二皮带轮上,所述步进电机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轮旋转;所述空心转轴与第二皮带轮同轴连接,且所述空心转轴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翻转垫块和第二翻转垫块、用于带动翻转框随第二皮带轮同步旋转;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切片舌板,第二切片舌板,第一上活动切片,第一下活动切片,第二上活动切片,第二下活动切片,第三上活动切片,第三下活动切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上活动切片、第一下活动切片分别与第一切片舌板一侧的上下表面、及第一翻转垫块的上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上活动切片和第一下活动切片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限位柱连接;所述第二上活动切片、第二下活动切片分别与第二切片舌板一侧的上下表面、及第二翻转垫块的上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上活动切片和第二下活动切片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限位柱连接;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第三下活动切片分别与第一切片舌板另一侧的上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第三下活动切片朝向第二切片
舌板设置,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与第三下活动切片之间的间距大于翻转框的厚度、且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与第三下活动切片分别夹于翻转框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对称设置于翻转框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第一翻转垫块与第一上活动切片、第一下活动切片的间隙处;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于第二翻转垫块与第二上活动切片、第二下活动切片的间隙处;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用于推动第一切片舌板和第二切片舌板相向移动至夹持工位/相背移动至松开工位。
[0006]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首先通过外部设备将引线框料片托举住,并控制旋转组件移动至该引线框料片处,此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同步启动,推动第一翻转垫块和第二翻转垫块相向移动,使得两块引线框料片的一侧分别固定于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上、另一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第三下活动切片的两侧的间隙处,从而实现对两块引线框料片的夹紧。随后在进行料片翻转的过程中,步进电机启动,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二皮带轮旋转;进而带动空心转轴转动,空心转轴带动整个翻转框实现上下翻转。当需要调整料片垂直高度时,伺服电机启动,带动第一皮带在垂直方向上往复运动,第一皮带带动升降板同步运动,从而实现引线框料片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当完成料片翻转后,伺服电机启动,通过第一皮带带动旋转组件下降,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反向运转,其活塞杆同步收回,实现对引线框料片的同步松开。
[0007]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中:所述底板表面设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皮带导向槽;所述皮带导向槽的表面设有盖板;所述第一皮带穿过所述皮带导向槽和盖板之间的间隙。
[0008]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第一皮带在垂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令第一皮带的一部分位于皮带导向槽中,且通过盖板实现限位,避免第一皮带产生摇晃,保证了升降板在垂直运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0009]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中:还包括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包括第一遮光片和微型光电开关;所述微型光电开关设于底板上,所述第一遮光片伸出所述升降板的边沿、用于在升降到某一高度时遮挡微型光电开关。
[0010]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基于第一遮光片和微型光电开关实现对升降板高度的监控。具体的:当第一遮光片到达某一高度,遮挡微型光电开关输出的检测光路,触发微型光电开关启动,确认此时升降板移动到了指定高度。
[0011]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中:所述第一活动切片和第二活动切片上分别安装有U形检测缺口,所述侧板上安装有对射传感器组,所述对射传感器组包括两个相邻设置的对射传感器,且所述对射传感器组被设置为当第一活动切片和第二活动切片移动至夹持工位时,所述U形检测缺口移动至正对所述两个对射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处、当第一活动切片和第二活动切片移动到放松工位时,所述U形检测缺口移动至正对所述两个对射传感器的另一个处。
[0012]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推拉第一活动切片、第二活动切片相互靠近/远离的过程中,使得对射传感器组中的两个对射传感器分别通过U形检测缺口被检测到,对应于当前两块引线框料片在翻转框中处于夹紧/放松的状态。
[0013]更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中:所述检测组件还包括光电传感器和第二遮光片,所述光电传感器安装于从端板上,所述第二遮光片安装于空心转轴外、用于在
空心转轴翻转至一定角度时遮挡光电传感器。
[0014]更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中: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输入端分别设有出气调节阀。
[0015]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以出气调节阀调整气缸的出气,从而微调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运转速度。
[0016]更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中:所述第二皮带与法兰滚珠轴承连接。
[0017]更优选的是,上述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中: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分别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等高柱,所述限位等高柱朝向翻转垫块设置。
[0018]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推动两个翻转框相向移动的过程中,通过限位等高柱实现对推杆的行程限位,避免推杆的行程过大令引线框架压曲变形或推杆行程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线框架自动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组件,旋转组件和夹紧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底板,升降板,伺服电机,减速机,联轴器,第一皮带,第一皮带轮和配重砝码;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减速机,所述减速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一端与第一皮带轮连接、另一端与配重砝码连接;所述第一皮带通过皮带压紧块与升降板固定为一体;所述底板表面设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升降板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卡嵌在滑轨上;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外框体,步进电机,第二皮带,第二皮带轮,空心转轴和翻转框;所述外框体呈矩形,其包括相对安装的一块主端板和一块从端板以及相对安装的两块侧板;所述外框体通过等高柱安装于升降板上;所述翻转框的中轴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翻转垫块和第二翻转垫块、所述翻转框活动安装于外框体内;所述第二皮带套设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及第二皮带轮上,所述步进电机用于驱动第二皮带轮旋转;所述空心转轴与第二皮带轮同轴连接,且所述空心转轴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翻转垫块和第二翻转垫块、用于带动翻转框随第二皮带轮同步旋转;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切片舌板,第二切片舌板,第一上活动切片,第一下活动切片,第二上活动切片,第二下活动切片,第三上活动切片,第三下活动切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上活动切片、第一下活动切片分别与第一切片舌板一侧的上下表面、及第一翻转垫块的上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上活动切片和第一下活动切片之间通过若干第一限位柱连接;所述第二上活动切片、第二下活动切片分别与第二切片舌板一侧的上下表面、及第二翻转垫块的上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二上活动切片和第二下活动切片之间通过若干第二限位柱连接;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第三下活动切片分别与第一切片舌板另一侧的上下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第三下活动切片朝向第二切片舌板设置,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与第三下活动切片之间的间距大于翻转框的厚度、且所述第三上活动切片与第三下活动切片分别夹于翻转框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对称设置于翻转框的两侧,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必胜李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隽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