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606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汽车后独立悬架包括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和减震弹簧总成,摆臂在相对的两端形成与车体横梁柔性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在另一端形成与制动总成相连的第二安装部,在靠近第二安装部的部位形成与减震弹簧总成柔性连接的第三安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包括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摆臂的第一安装部通过摆臂安装支架与车体横梁相连,第二安装部的凸起安装部通过连接件与制动卡钳相连,第三安装部通过连接件与减震弹簧总成相连,减震弹簧总成通过减震安装支架与车体纵梁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保证独立后悬架系统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车辆制造成本。而降低车辆制造成本。而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其中,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结构件,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垂直、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等。然而,随着车主用户对乘坐舒适性要求的提高,进而对整车底盘系统的设计也带来了挑战,经研究发现通过采用底盘独立悬架的设计可以提高驾乘舒适性。
[0003]如图1和图2所示,是传统独立后悬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的零部件有车体01、副车架总成02、各连杆总成03、减震器总成04、弹簧05和制动总成06。其中副车架总成02、各连杆总成03、减震器总成04、弹簧05和制动总成06通过螺栓连接构成底盘独立后悬架分系统,最后该分系统再通过螺栓与车体01装配连接。但该独立后悬架系统明显存在结构复杂、零件众多从而导致装配困难和装配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副车架不仅材料厚、重量大,且结构复杂,由此带来的弊端就是整车制造成本高昂,最终导致用户用车成本高昂。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安装结构及车辆,以保证独立后悬架系统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车辆制造成本。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包括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和减震弹簧总成,所述摆臂在相对的两端形成有用于与车体横梁柔性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在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制动总成相连的第二安装部,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部位形成有与减震弹簧总成柔性连接的第三安装部。
[0007]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巧妙的设置一个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以替代传统悬架结构中的副车架总成和各连杆机构,即将传统的独立后悬系统的副车架、杆系结构等数个相对独立的零件整合优化成一个摆臂零件,经运动仿真分析各零件在运动过程中无干涉现象;由于摆臂主体中部设计一个走势跟随主体结构的孔洞,使得摆臂呈现出由3根粗壮的杆状结构构成,包括2根纵臂和1根横臂,其中杆状臂的截面形状为一个长40mm~50mm,宽为20mm~30mm的矩形截面,经CAE力学软件分析,如此相比于传统设置副车架而言,既能使整个摆臂的刚度大幅度提升,又保证了材料利用率,实现了最优成本的目的,并又降低了整体的重量,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从而使得系统的刚度和强度均满足载荷要求,进而在保证独立后悬架系统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车辆的制造成本。
[0008]优选的,所述减震弹簧总成包括减震上筒体、减震下筒体、弹簧和活塞杆,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减震上筒体和减震下筒体相对形成的筒体上,所述活塞杆设于所述筒体中;所述减震上筒体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与车体纵梁柔性连接,所述减震下筒体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部相连。
[0009]通过巧妙将减震弹簧总成设置成减震上筒体、减震下筒体和弹簧,即将传统的减震器总成和弹簧两个相对独立的零部件整合成一个减震弹簧总成进行共同生产,既能有效保证减震效果,又能达到成本最优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独立后悬架系统的减震器总成和弹簧分开布置、分开生产而言,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为圆柱形构造,且轴线与汽车Y向平行或趋于平行,所述第一安装部沿轴线方向形成有用于与车体横梁相连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中设有橡胶衬套,使得第一安装部与车体横梁为柔性连接。
[0011]通过将第一安装部设成圆柱形构造,并使轴线与汽车Y向平行或趋于平行,使得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摆臂的运动绕着两个安装孔的轴线做整体摆动,横向布置使得两个安装点能为悬架提供纵向拖拽力,以限制摆臂的运动轨迹,从而满足了车轮的跳动轨迹。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部类似圆锥形构造,且底部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轴承的轴承安装孔,在底部的一侧向车体后方延伸形成有凸起安装部,所述凸起安装部类似鱼尾形状,且在靠近两个凸起顶端的部位相对设有用于安装制动卡钳的制动卡钳安装孔。
[0013]通过将第二安装部设成类似圆锥形构造,以起到中间过渡的作用。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三安装部是由两个弧形凸起共同组成的凹槽结构,所述减震下筒体的一端位于凹槽中,两槽壁与减震下筒体为柔性连接。
[0015]通过将第三安装部设置成凹槽构造,使得减震下筒体的一端位于凹槽中,有效提升了装配的稳固性。
[0016]优选的,所述减震上筒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形成的用于与车体纵梁柔性连接的第一减震安装部、上圆锥形凸台和用于容纳所述活塞杆的上筒体;所述减震下筒体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形成的用于与第三安装部柔性连接的第二减震安装部、下圆锥形凸台和用于容纳所述活塞杆的下筒体;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上圆锥形凸台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下圆锥形凸台上,所述上筒体和下筒体共同用于套装所述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安装部和第二减震安装部上均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橡胶衬套。
[0017]优选的,所述摆臂采用铸造铝合金经低压砂芯铸造工艺铸造成型;所述摆臂的内部为中空的腔体结构。
[0018]其中,摆臂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主体毛坯结构采用铸造铝合金经低压砂芯铸造工艺铸造成型,再通过机床切削加工的手段加工出零件上的各安装孔和安装面。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车体横梁、两个车体纵梁和车体面板,所述车体横梁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所述车体纵梁,所述车体面板焊接在车体横梁和车体纵梁的上端面上;所述摆臂的第一安装部通过摆臂安装支架与车体横梁相连,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凸起安装部通过连接件与制动卡钳相连,所述第三安装部通过连接件与减震弹簧总成相连,
所述减震弹簧总成通过减震安装支架与车体纵梁相连。
[0020]优选的,所述摆臂安装支架呈U型构造,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两侧壁之间,且与两侧壁为柔性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巧妙的设置一个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以替代传统悬架结构中的副车架总成和各连杆机构,即将传统的独立后悬系统的副车架、杆系结构等数个相对独立的零件整合优化成一个摆臂零件,经运动仿真分析各零件在运动过程中无干涉现象;由于摆臂主体中部设计一个走势跟随主体结构的孔洞,使得摆臂呈现出由几根粗壮的杆状结构构成,经CAE力学软件分析,如此既能使整个摆臂的刚度大幅度提升,又保证了材料利用率,实现了最优成本的目的,并又降低了整体的重量,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从而使得系统的刚度和强度均满足载荷要求,进而在保证独立后悬架系统满足各项性能要求的同时,大幅度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有效降低了车辆的制造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呈A字形构造的摆臂(1)和减震弹簧总成(4),所述摆臂(1)在相对的两端形成有用于与车体横梁(2)柔性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1),在另一端形成有用于与制动总成(3)相连的第二安装部(12),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12)的部位形成有与减震弹簧总成(4)柔性连接的第三安装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总成(4)包括减震上筒体(41)、减震下筒体(42)、弹簧(43)和活塞杆(44),所述弹簧(43)套装在所述减震上筒体(41)和减震下筒体(42)相对形成的筒体上,所述活塞杆(44)设于所述筒体中;所述减震上筒体(41)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用于与车体纵梁(5)柔性连接,所述减震下筒体(42)远离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安装部(13)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1)为圆柱形构造,且轴线与汽车Y向平行或趋于平行,所述第一安装部(11)沿轴线方向形成有用于与车体横梁(2)相连的第一安装孔(14),所述第一安装孔(14)中设有橡胶衬套(6),使得第一安装部(11)与车体横梁(2)为柔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2)类似圆锥形构造,且底部间隔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车轮轴承的轴承安装孔(15),在底部的一侧向车体后方延伸形成有凸起安装部,所述凸起安装部类似鱼尾形状,且在靠近两个凸起顶端的部位相对设有用于安装制动卡钳的制动卡钳安装孔(1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部(13)是由两个弧形凸起共同组成的凹槽结构,所述减震下筒体(42)的一端位于凹槽中,两槽壁与减震下筒体(42)为柔性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后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顺齐志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