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及配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539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及配送机器人,涉及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该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减震装置和降噪元件,减震装置设置于驱动轮和万向轮之间,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第一悬臂的一端与万向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悬臂支架与底盘本体可转动连接;第二悬臂的一端与驱动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悬臂支架与底盘本体可转动连接。降噪元件设置于悬臂支架上,能降低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相对悬臂支架转动时的噪音。在悬臂支架上设置降噪元件,能有效地降低机器人在运行时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撞击悬臂支架产生的撞击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及配送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及配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配送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酒店或餐厅等场所用于物品的配送。配送机器人的移动底盘通常设置为轮式移动,对于轮式机器人,底盘是整个系统的重要承载部件,用于安装电池、控制主板和传动系统等部件,因此,需要保证底盘能够缓冲吸震,具有较强的地面适应性。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即使在底盘上设置了减震装置,配送机器人在运行时也会产生震动和噪音。尤其是,在通过高低不平的路面,如通过电梯屏蔽门沟壑及台阶时,震动和噪音更加明显,给用户带来了不好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及配送机器人,能够降低机器人运行时的震动和噪音,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包括:
[0007]底盘本体;
[0008]减震装置,设置于驱动轮和万向轮之间,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万向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悬臂支架与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悬臂支架与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连接;
[0009]降噪元件,设置于所述悬臂支架上,能降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相对所述悬臂支架转动时的噪音。
[0010]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悬臂支架为U形,U形的所述悬臂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均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0011]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降噪元件设置于所述悬臂支架U形内侧的底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悬臂和/或所述第二悬臂抵接。
[0012]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降噪元件为弹性垫。
[0013]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弹性垫由橡胶或硅胶制成。
[0014]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弹性缓冲元件,所述弹性缓冲元件的一端与所述万向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轮连接。
[0015]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减震装置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万向轮,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缓冲元件一端通过第一支架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通过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悬臂连接。
[0016]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支撑轴,所述弹性缓冲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轴转动连接。
[0017]作为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一个可选方案,所述万向轮由热塑性弹性体制成。
[0018]一种配送机器人,包括如以上任一方案所述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通过在驱动轮和万向轮之间设置减震装置,用于缓冲机器人在通过高低不平的路面时产生的震动。第一悬臂与万向轮连接,第二悬臂与驱动轮连接,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通过悬臂支架与底盘本体转动连接,能够提高底盘结构的过障碍能力,从而提高底盘结构的适应能力和运行平稳性。同时,在悬臂支架上设置降噪元件,能有效地降低机器人在运行时第一悬臂与第二悬臂撞击悬臂支架产生的撞击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0021]本技术提供的配送机器人,应用上述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通过高低不平的路面时,不仅能够缓冲震动,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配送机器人在越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提升配送机器人运行时的稳定性,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悬臂、悬臂支架和第二悬臂的分解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底盘本体;2、驱动轮;3、前万向轮;4、减震装置;5、降噪元件;6、后万向轮;7、防护罩;8、电池模组;
[0027]11、第一避让口;12、第二避让口;41、第一悬臂;42、第二悬臂;43、悬臂支架;44、弹性缓冲元件;45、安装板;46、第一支架;47、第二支架;48、连接块;
[0028]431、转轴;461、第一支撑轴;471、第二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2]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3]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包括底盘本体1、减震装置4和降噪元件5,减震装置4设置于驱动轮2和万向轮之间,减震装置4包括第一悬臂41和第二悬臂42,第一悬臂41的一端与万向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悬臂支架43与底盘本体1转动连接;第二悬臂42的一端与驱动轮2连接,另一端通过悬臂支架43与底盘本体1转动连接。降噪元件5设置于悬臂支架43上,能降低第一悬臂41和第二悬臂42相对悬臂支架43转动时的噪音。
[0034]通过在驱动轮2和万向轮之间设置减震装置4,用于缓冲机器人在通过高低不平的路面时产生的震动。第一悬臂41与万向轮连接,第二悬臂42与驱动轮2连接,第一悬臂41和第二悬臂42通过悬臂支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本体;减震装置,设置于驱动轮和万向轮之间,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悬臂和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万向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悬臂支架与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悬臂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悬臂支架与所述底盘本体转动连接;降噪元件,设置于所述悬臂支架上,能降低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相对所述悬臂支架转动时的噪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支架为U形,U形的所述悬臂支架的两侧壁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悬臂和所述第二悬臂均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元件设置于所述悬臂支架U形内侧的底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悬臂,和/或,所述第二悬臂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元件为弹性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锐刘贤林周驰唐旋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