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186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0 2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驾驶室设置于车架;动力单元,动力单元设置于车架,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货箱,货箱设置于车架且位于驾驶室的后方;散热器,散热器位于货箱和驾驶室之间且与冷却通道相连通。由此,通过将散热器设置于驾驶室和货箱之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上的可用空间,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证散热器安装设置的牢固性,还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散热效果。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散热效果。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地形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全地形车以其良好的通过性以及出众的驾驶乐趣慢慢得到人们的认可,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0003]在相关技术中,全地形车的散热器一般均布置在车身的前侧,以对发动机散热降温,但是在车身前侧进风不足的情况下,散热器将无法对全地形车的发动机进行有效的散热,这样会导致发动机的温度过高,造成损坏或发生自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在驾驶室后侧设置散热器,有效地提升了散热效果。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于所述车架;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货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且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
[0006]由此,通过在全地形车的驾驶室后侧设置散热器,并且将散热器设置于驾驶室和货箱之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地形车上的可用空间,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可以防止散热器的设置影响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而且还可以保证散热器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另外,这样还可以提升全地形车对动力单元的散热效果,从而可以提升全地形车的可靠性。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连接于所述货箱的前侧,所述后背板和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容纳槽,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背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在所述货箱的前侧上且相对所述货箱可拆卸地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所述后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背板在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主座椅区、间隔区和副座椅区,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间隔区。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箱的前侧开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所述第一风口为进风口且所述第二风口为出风口。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货箱包括:箱体和前盖板,所述箱体的前侧开设有通孔,所述前盖板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通孔处,所述前盖板开设有所述第二风口。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一挂设部,所述前盖
板设置有第二挂设部,所述第一挂设部和所述第二挂设部中的一个为挂钩且另一个为挂孔,所述挂钩与所述挂孔挂设配合。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盖板包括:盖体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连接于所述盖体的顶部,所述第二翻边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前侧壁的顶部,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翻边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中的一个为定位柱且另一个为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定位配合。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风口内设置有导风条,所述导风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风口的相对两侧,所述导风条包括:顶板部、前板部和底板部,所述顶板部和所述底板部间隔设置,所述前板部连接在所述顶板部的前端和所述底板部的前端之间,所述顶板部、所述前板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形成空腔。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爆炸图;
[0020]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第一方向上的局部剖面图;
[0021]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第二方向上的局部剖面图;
[0022]图5是图3中A区域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0

全地形车;
[0025]10

车架;11

底架;12

支撑架;
[0026]20

驾驶室;21

后背板;211

第一翻边;212

第一风口;213

主座椅区;214

副座椅区;215

间隔区;22

容纳槽;23

导风条;231

顶板部;232

前板部;233

底板部;234

空腔;24

过滤网;241

通风孔;
[0027]30

货箱;31

箱体;311

通孔;32

前盖板;321

第二挂设部;322

盖体;323

第二翻边;3231

第二定位部;33

第二风口;34

前侧壁;341

第一挂设部;342

第一定位部;
[0028]40

散热器;
[0029]50

动力单元;60

水壶;70

前置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1]下面参考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
[0032]如图1

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包括:车架10、驾驶室20、动力单元50、货箱30和散热器40,其中,驾驶室20、动力单元50和货箱30均设置于车架10上,这样不仅可以保证驾驶室20、动力单元50和货箱30在全地形车100上安装设置的稳定性与
可靠性,而且可以使全地形车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0033]结合图2

图4所示,货箱30设置于驾驶室20的后方,货箱主要用于放置一些货物和工具等,这样可以方便用户运输和出行,动力单元50可以为全地形车100提供动力,动力单元50在工作时内部会产生热量,为了保证动力单元50的工作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驾驶室,所述驾驶室设置于所述车架;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动力单元内设置有冷却通道;货箱,所述货箱设置于所述车架且位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货箱和所述驾驶室之间且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连接于所述货箱的前侧,所述后背板和所述货箱之间限定出容纳槽,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搭接在所述货箱的前侧上且相对所述货箱可拆卸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包括:后背板,所述后背板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所述后背板上开设有第一风口,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板在所述全地形车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主座椅区、间隔区和副座椅区,所述第一风口位于所述间隔区。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箱的前侧开设有第二风口,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散热器正对设置,所述第一风口为进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