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40491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炉、出风组件、集风壳体、循环机构和制冷模组,所述循环机构的进风端对应设置有集风壳体,所述循环机构的出风端对应设置有出风组件,所述制冷模组设置在循环机构的风道管路上并对循环气流降温;所述出风组件与集风壳体在横向方向上正相对的设置在冷却炉的内腔中,所述出风组件与集风壳体之间构成横向的风冷通道,所述出风组件在垂直于风冷通道的方向上往复位移设置,能够提升冷却均匀性和冷却效率。冷却效率。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钢化玻璃均质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化玻璃由于玻璃本身带有硫化镍结石,使得安装在建筑上的钢化玻璃存在自爆现象,因此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对钢化玻璃进行高温加热、保温和冷却的过程,均质处理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前“引爆”那些有自爆可能的钢化玻璃,继而日益被市场重视并采用。在冷却炉中进行冷却阶段时,目前大多是将玻璃模组放置在冷却炉中,通过循环扇使得炉体内的气体进行循环流动,并在炉外与制冷模组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炉体内温度。
[0003]但是,由于玻璃与玻璃之间的间距较小,单一的冷风出风口并不能够完全作用于所有玻璃上,及时在气流循环的条件下,仍使得炉体内的温度分布不均,玻璃的冷却程度不同,不仅进入炉体内的冷风分布不均,而且在冷风与玻璃热交换后形成的热风缺少由于导向和引流,大多仍集聚在炉体内不能够及时进入循环通道,致使炉体内整体的冷却不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能够提升冷却均匀性和冷却效率。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炉、出风组件、集风壳体、循环机构和制冷模组,所述循环机构的进风端对应设置有集风壳体,所述循环机构的出风端对应设置有出风组件,所述制冷模组设置在循环机构的风道管路上并对循环气流降温;所述出风组件与集风壳体在横向方向上正相对的设置在冷却炉的内腔中,所述出风组件与集风壳体之间构成横向的风冷通道,所述出风组件在垂直于风冷通道的方向上往复位移设置。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出风组件包括直线位移机构和设置在所述直线位移机构上的出风管,所述直线位移机构横向设置且垂直于风冷通道,所述出风管竖向设置,且所述出风管朝向于集风壳体的一侧上开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管在风冷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往复位移。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集风壳体为锥形壳体结构,且所述集风壳体的大端侧朝向于出风管设置;所述集风壳体对通过玻璃模组后的气流进行收集。
[0009]进一步的,所述集风壳体的集风端与冷却炉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流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炉的底部间距设置有两组支撑结构,待冷却的玻璃模组架设在支撑结构上,两组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对应于玻璃模组设置有集渣槽;所述集渣槽收集破碎后的玻璃渣。
[00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为激振机构。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风冷通道正对应于玻璃与玻璃之间的间距,风冷气流通过移动状态下的出风组件能够朝向于各个玻璃之间进行风冷散热,避免玻璃表面风散热不均现象,而且经过与玻璃热传导后的气流直接进入到集风壳体中进行收集,并通过循环机构向外导出,避免热传导后的气流长时间扩散和集留在炉体内,从而使得风冷气流能够快速循环,达到快速降温、提升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13]附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14]附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炉1、出风组件2、集风壳体3、循环机构4和制冷模组5,所述循环机构4的进风端对应设置有集风壳体3,循环机构为排风扇,制冷模组为制冷器,所述循环机构的出风端对应设置有出风组件2,所述制冷模组5设置在循环机构4的风道管路上并对循环气流降温;在以上的基础至上,所述出风组件2与集风壳体3在横向方向上正相对的设置在冷却炉1的内腔中,所述出风组件2与集风壳体3之间构成横向的风冷通道,风冷通道与玻璃之间的间距通道相同,所述出风组件2在垂直于风冷通道的方向上往复位移设置,能够改变出风口的位置,风冷气流能够朝向于各个玻璃之间进行风冷散热,避免玻璃表面风散热不均现象。
[0017]而且经过与玻璃热传导后的气流直接进入到集风壳体中进行收集,并通过循环机构向外导出,避免热传导后的气流长时间扩散和集留在炉体内,从而使得风冷气流能够快速循环,达到快速降温、提升冷却效率。且由于集风壳体的出风端的气流通过制冷器制冷后压强降低,而集风壳体对应于炉体内部的进风端为热风端,也即高压侧,通过温度变化引起的压强差更利于炉体内热风朝向于集风壳体内收集和流动。
[0018]所述出风组件2包括直线位移机构6和设置在所述直线位移机构上的出风管7,所述直线位移机构6为电动丝杆机构,所述直线位移机构6横向设置且垂直于风冷通道,所述出风管7竖向设置,且所述出风管7朝向于集风壳体3的一侧上开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出风口8;所述出风管7在风冷通道的宽度方向上往复位移,使得若干出风口8对应于玻璃之间的间隙,保证炉体内冷风分布均匀。
[0019]所述集风壳体3为锥形壳体结构,且所述集风壳体3的大端侧朝向于出风管7设置;所述集风壳体3对通过玻璃模组后的气流进行收集,所述集风壳体3的集风端与冷却炉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导流板9,炉体内经过热交换的气流通过导流板进入到集风壳体内。
[0020]所述冷却炉1的底部间距设置有两组支撑结构12,待冷却的玻璃模组20架设在支撑结构12上,两组所述支撑结构12之间对应于玻璃模组20设置有集渣槽11;所述集渣槽11收集破碎后的玻璃渣。所述支撑结构12为激振机构,用于使得玻璃组件20和其支架在竖向上小幅度振动,若干玻璃自爆时,能够通过轻微的震动使得玻璃碎渣向下落在集渣槽内,防止自爆后碎渣卡在玻璃之间,保证风冷通道的顺畅性。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炉(1)、出风组件(2)、集风壳体(3)、循环机构(4)和制冷模组(5),所述循环机构(4)的进风端对应设置有集风壳体(3),所述循环机构的出风端对应设置有出风组件(2),所述制冷模组(5)设置在循环机构(4)的风道管路上并对循环气流降温;所述出风组件(2)与集风壳体(3)在横向方向上正相对的设置在冷却炉(1)的内腔中,所述出风组件(2)与集风壳体(3)之间构成横向的风冷通道,所述出风组件(2)在垂直于风冷通道的方向上往复位移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化玻璃的热浸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包括直线位移机构(6)和设置在所述直线位移机构上的出风管(7),所述直线位移机构(6)横向设置且垂直于风冷通道,所述出风管(7)竖向设置,且所述出风管(7)朝向于集风壳体(3)的一侧上开设有若干竖向设置的出风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璞宏工程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