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9033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8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避免雪和/或雨水从车辆前部结构进入车辆内部。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隔板,用以固定车辆的热交换器;车内进气口,配置于所述前隔板的上部;车外进气口,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外部且用以将空气吸入所述前隔板的上部;流路,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车内进气口及所述车外进气口;以及壁部,配置于所述流路中,其中所述壁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突出,以阻挡所述流路的一部分。以阻挡所述流路的一部分。以阻挡所述流路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局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的前部通常设有外部进气口及内部进气口,供空气流通于车内与车外。但是,当车辆行驶时,车辆外的雪和/或雨水可能通过车外进气口到达车内进气口,并接着从车内进气口进入车辆内部,这会对车辆内部构件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车辆前部结构进行改良以克服所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避免雪和/或雨水从车辆前部结构进入车辆内部。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前隔板,用以固定车辆的热交换器;车内进气口,配置于所述前隔板的上部;车外进气口,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外部且用以将空气吸入所述前隔板的上部;流路,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车内进气口及所述车外进气口;以及壁部,配置于所述流路中,其中所述壁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沿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突出,以阻挡所述流路的一部分。
[000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前部结构还包括排水孔,所述车外进气口位于所述排水孔与所述壁部之间。
[000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壁部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下部比所述壁部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厚。
[0007]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中,车内进气口与车外进气口之间的流路中增设了壁部,用以阻挡来自车辆外的雪和/或雨水。从而,本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可避免雪和/或雨水从车辆前部结构进入车辆内部。
[0008]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前视图;
[0010]图2示出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部分构件;
[0011]图3是图2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0012]图4是图3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13]附图标记说明:
[0014]10:车辆;
[0015]12:驱动轮;
[0016]100:车辆前部结构;
[0017]110:前隔板;
[0018]112:转子轴;
[0019]1121:端部;
[0020]112a、130a:锥面;
[0021]120:车内进气口;
[0022]1201:进气管;
[0023]130:车外进气口;
[0024]1301:外观件;
[0025]140:流路;
[0026]1401:板件;
[0027]150:壁部;
[0028]152:下部;
[0029]154:上部;
[0030]160:排水孔;
[0031]X、Y、Z: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前视图。图2示出图1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部分构件,其为示出出图1中的外观件1301,以使车辆前部结构100的内部可见。图3是图2的车辆前部结构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车辆10的车辆前部结构100包括前隔板110、车内进气口120、车外进气口130及流路140。
[0033]前隔板110用以固定车辆10的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例如位于前隔板110的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即平行于轴向X的方向)上的后方,其在图1至图3中被遮蔽而不可见。车内进气口120配置于前隔板110的上部且连接进气管1201。车外进气口130配置于外观件1301而位于车辆10的外部且用以将空气吸入前隔板110的上部的车内进气口120处。流路140沿车辆10的宽度方向(即平行于轴向Y的方向)延伸且连接车内进气口120及车外进气口130。流路140例如是由板件1401、前隔板110及外观件1301等构件围绕出的通道。空气可通过车外进气口130、流路140及车内进气口120流通于车内与车外。
[0034]请参考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0还包括壁部150,壁部150配置于流路140中。具体而言,壁部150沿车辆10的前后方向(即平行于轴向X的方向)延伸且从板件1401沿车辆10的上下方向(即平行于轴向Z的方向)突出,以阻挡流路140的一部分。壁部150可阻挡来自车辆10外的雪和/或雨水,以避免雪和/或雨水从车辆前部结构100进入车辆10内部。
[0035]在本实施例中,壁部150的在车辆10的上下方向(即平行于轴向Z的方向)上的下部152比壁部150的在车辆10的上下方向(即平行于轴向Z的方向)上的上部154厚。据此,壁部150的刚性获得提升而可避免壁部150因流动于流路140中的风而破裂。
[0036]图4是图3的车辆前部结构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100还包括排水孔160,用以将流路140中的水排出。排水孔160位于流路140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即平行于轴向Y的方向)上的一端。从而,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即平行于轴向Y的方
向)上,车外进气口1301位于排水孔160与壁部150之间。即,排水孔160是形成于车外进气口1301附近而非形成于壁部150处,且远离车内进气口120。据此,排水孔160可在不影响车辆前部结构100进气的情况下将水排出。此外,当车辆10的发动机室的热空气通过排水孔160而进入时,可避免其被吸入车内进气口120。
[0037]综上所述,在本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中,车内进气口与车外进气口之间的流路中增设了壁部,用以阻挡来自车辆外的雪和/或雨水。从而,本技术的车辆前部结构可避免雪和/或雨水从车辆前部结构进入车辆内部。
[00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隔板,用以固定车辆的热交换器;车内进气口,配置于所述前隔板的上部;车外进气口,配置于所述车辆的外部且用以将空气吸入所述前隔板的上部;流路,沿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车内进气口及所述车外进气口;以及壁部,配置于所述流路中,其中所述壁部沿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淳也梅原大辅青木真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