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33180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14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包括压气机蜗壳,所述压气机蜗壳进气口管壁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压气机蜗壳上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冷却盘管的表面安装有冷却导柱,所述冷却导柱远离冷却盘管的一端安装有冷却钮,所述冷却钮上开设有风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压气机蜗壳进风口低温环境内的风力会与冷却钮进行接触,与此同时风力也会穿过冷却钮上的风道进行流动,提升了风力与冷却钮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方便对冷却钮和冷却导柱进行降温,与此同时低温的冷却钮和冷却导柱能够对冷却盘管进行降温,方便冷却盘管内的油气进行冷凝,从而使得油分凝结下沉,故凝结的油分通过通道流入储液箱内进行集中收集,进而实现油气分离。油气分离。油气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
,具体为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带有涡轮增压器的内燃机,性能强化程度更高,意味着缸内平均有效爆发压力较自然吸气内燃机更高。那么能过内燃机在做功的同时,通过活塞环泄漏到油底壳的气体也会更多。为了控制油底壳内的气体压力,保证润滑油系统的正常工作,通常都是将油底壳连接到缸盖罩上的油气分离器后连接到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口,利用涡轮增压器的进口负压,将多余的油底壳混合气体回流燃烧掉,内燃机缸盖罩的油气分离器对混合气体中的油气分离能力有限,在进入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口的气体中仍有部分油气。这样含有油气的混合气体直接进入到涡轮增压器压气机进口不仅会冲击压气机叶轮,影响增压器的使用寿命,而且会不断附着在压气机壳体及叶轮表面,对涡轮增压器的整机工作效率带来不利影响。
[0003]而公开号为CN210622921U的中国授权专利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及其涡轮增压器,该技术方案通过在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位置设置有冷却通道对油气进行冷却从而实现油气分离的目的,使得不含油气的气体进入到压气机蜗壳内,但是该技术方案在利用压气机蜗壳的进气口位置的低温环境进行冷凝时,没有考虑到开设于压气机蜗壳进气管内壁中的冷却管道与进气管中的低温气流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导致气口位置的低温环境无法快速且有效的对冷却管道内的油气进行冷凝,最终影响油气分离效果。
[0004]所以需要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包括压气机蜗壳,所述压气机蜗壳进气口管壁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压气机蜗壳上分别安装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压气机蜗壳的外侧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上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冷却通道的内壁上设置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的表面安装有冷却导柱,所述冷却导柱远离冷却盘管的一端安装有冷却钮,所述冷却钮上开设有风道。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均与冷却盘管相互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储液箱通过单向阀与润滑油回路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冷却盘管、冷却导柱以及冷却钮均为铜制金属材质,所述冷却盘管、冷却导柱以及冷却钮三者之间为焊接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冷却钮表面为弧形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风道在冷却钮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风道之间的间隔形成冷却鳍片。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压气机蜗壳进风口低温环境内的风力会与冷却钮进行接触,与此同时风力也会穿过冷却钮上的风道进行流动,提升了风力与冷却钮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方便对冷却钮和冷却导柱进行降温,与此同时低温的冷却钮和冷却导柱能够对冷却盘管进行降温,方便冷却盘管内的油气进行冷凝,从而使得油分凝结下沉,故凝结的油分通过通道流入储液箱内进行集中收集,进而实现油气分离。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冷却钮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压气机蜗壳;2、冷却通道;3、进气管;4、出气管;5、储液箱;6、单向阀;7、冷却盘管;8、冷却导柱;9、冷却钮;10、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包括压气机蜗壳1,压气机蜗壳1进气口管壁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2,压气机蜗壳1上分别安装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4,压气机蜗壳1的外侧连接有储液箱5,储液箱5上安装有单向阀6,冷却通道2的内壁上设置有冷却盘管7,冷却盘管7的表面安装有冷却导柱8,冷却导柱8远离冷却盘管7的一端安装有冷却钮9,冷却钮9上开设有风道10。
[0022]本例的进气管3和出气管4均与冷却盘管7相互连通,方便油气通过进气管3注入冷却盘管7内进行冷凝,完成冷凝进行油气分离的气体则可以通过出气管4排出。
[0023]储液箱5通过单向阀6与润滑油回路连接,能够使冷凝的油液回流到润滑油回路中,而单向阀6的的设置则避免油液反向回流。
[0024]冷却盘管7、冷却导柱8以及冷却钮9均为铜制金属材质,冷却盘管7、冷却导柱8以及冷却钮9三者之间为焊接连接,提升了冷却盘管7、冷却导柱8以及冷却钮9三者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压气机蜗壳1进风口位置的低温环境,使得冷却钮9和冷却导柱8能够对冷却盘管7进行降温,方便对冷却盘管7内的油气进行冷凝。
[0025]冷却钮9表面为弧形结构,提升了与压气机蜗壳1进风口位置低温环境内的风力的接触面积,使得冷却钮9能够更快降温,从而间接提升了冷却钮9的冷却效果。
[0026]风道10在冷却钮9等间距设置有两个,两个风道10之间的间隔形成冷却鳍片,风道10的设置能够方便风力穿过,提升了风力与冷却钮9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风力穿过风道10,两个风道10之间的间隔形成冷却鳍片,能够极大提升冷却钮9的冷却速度以及冷却效果,方便冷却钮9以及冷却导柱8对冷却盘管7进行快速降温。
[0027]工作原理:油气混合气体通过进气管3注入冷却通道2中的冷却盘管7内,与此同时压气机蜗壳1的进气口位置的低温环境以及低温风力对冷却钮9进行降温,低温风力会穿过冷却钮9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包括压气机蜗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机蜗壳(1)进气口管壁内部开设有冷却通道(2),所述压气机蜗壳(1)上分别安装有进气管(3)和出气管(4),所述压气机蜗壳(1)的外侧连接有储液箱(5),所述储液箱(5)上安装有单向阀(6),所述冷却通道(2)的内壁上设置有冷却盘管(7),所述冷却盘管(7)的表面安装有冷却导柱(8),所述冷却导柱(8)远离冷却盘管(7)的一端安装有冷却钮(9),所述冷却钮(9)上开设有风道(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3)和出气管(4)均与冷却盘管(7)相互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光华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联信增压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