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冷镦机模具。所述冷镦机模具被设置于一冷镦机,所述冷镦机模具能够减少工件加工后的毛刺。所述冷镦机模具包括一上模和一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一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形成一加工通道,所述加工通道用于加工所述工件。所述下模包括一下模座和一下模推杆,所述述下模座被正对地保持于所述上模座的下方,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一下加工面,所述下模座形成一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加工通道的内径,所述延伸通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下加工面的轴向中心线共线,其中所述下模推杆沿所述延伸通道的轴向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延伸通道,以在所述工件部分被挤压至所述加工通道时,所述下模推杆将所述工件推动至完全进入所述加工通道。所述加工通道。所述加工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镦机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
,具体为冷镦机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冷镦机是在室温下将棒材或线材的顶部加粗的锻造成形设备,是一种以冷镦为主专门用来批量生产螺母螺栓等紧固件的专用设备。冷镦机采用冷镦的方法将螺栓、螺钉的头部镦出,可尽量减少切削工作,直接成型为需要的形状和尺寸,不仅能够节省大量材料,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镦出零件的机械强度。
[0003]冷镦机在生产具有齿牙的工件时,冷镦机借助具有一加工通道的上模和下模的配合对工件实施挤压,以切削去除工件的多余部分,工件被挤压进所述加工通道,从而使工件形成齿牙。现有的挤压切削过程中,仅有上模是可以运动的,借助上模向下的冲压运动,使工件被挤压进加工通道中,以完成工件的加工,但是,仅采用上模向下冲压,难以使工件被完全挤压进加工通道的内部,冲压后的工件难以与冲压产生的废料完全分离,容易导致工件的表面存在过多的毛刺,导致工件在加工后还需要实施额外的去毛刺处理。
[0004]另外,工件被上模和下模挤压切削时,切削下来的废料会粘连在下模,导致上模和下模无法对下一个工件实施加工,需要人为干预才能将废料从下模上去除,导致冷镦机无法实现自动加工,降低了冷镦机加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冷镦机模具,其中下模推杆用于将工件完全推动至加工通道内部,能够减少工件加工后的毛刺。
[0006]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冷镦机模具,其中导气脱料构件能够通过气体将粘附在下加工面的工件分离,解决工件粘连在下模,而导致冷镦机无法连续加工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冷镦机模具,其中上模座设置有上模推杆,能够推出位于加工通道内的工件,便于工件从加工通道中取出。
[0008]为达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技术提供冷镦机模具,所述冷镦机模具被设置于一冷镦机,所述冷镦机模具能够减少工件加工后的毛刺,所述冷镦机模具包括:
[0009]一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一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形成一加工通道,所述加工通道用于加工所述工件;
[0010]一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一下模座和一下模推杆,所述述下模座被正对地保持于所述上模座的下方,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一下加工面,所述下模座形成一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加工通道的内径,所述延伸通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下加工面的轴向中心线共线,其中所述下模推杆沿所述延伸通道的轴向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延伸通道,以在所述工件部分被挤压至所述加工通道时,所述下模推杆将所述工件推动至完全进入所述加工通道。
[0011]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冷镦机模具还包括一导气脱料构件,所述导气脱料构件被设置于所述下模座,所述导气脱料构件用于将气体引导至所述下加工面和一废料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口朝向所述上模,在所述废料粘附在所述下加工面时,所述废料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导向槽的槽口。
[0013]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导向槽呈圆环形,所述导向槽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下加工面的轴向中心线共线。
[0014]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导气脱料构件包括一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外界气源连通,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被设置于所述下模座,且所述进气管靠近所述导向槽,用于将气体导入所述导向槽。
[0015]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上模座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避让所述进气管。
[0016]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一导气通道,所述导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所述导气通道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导气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进气管的内径。
[0017]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下模座沿其轴向设置有一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导气通道远离所述导向槽的一端导通,所述进气管被连通于所述连接孔。
[0018]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上模还包括一上模推杆,所述上模推杆沿所述加工通道的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加工通道。
[0019]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下模座沿其轴向还设置有一辅助孔,所述辅助孔用于连接一外部连接件。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所述冷镦机模具的正面剖视图。
[0021]图2示出了本技术所述冷镦机模具的正面剖视图的局部视图。
[0022]图3示出了本技术所述冷镦机模具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
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26]参考图1至图3,依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冷镦机模具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所述冷镦机模具被设置于一冷镦机。所述冷镦机模具能够减少工件加工后的毛刺,利于所述冷镦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0027]所述冷镦机模具包括一上模10和一下模20。
[0028]所述上模10包括一上模座11,所述上模座11形成一加工通道101,所述加工通道用于加工所述工件。
[0029]所述下模20包括一下模座21和一下模推杆22,所述下模座21被正对地保持于所述上模座11的下方,以保证所述上模座11和所述下模座21能够实现合模,所述下模座21设置有一下加工面201,所述下加工面201用于与所述加工通道101配合,用于承接所述工件。所述下模座21形成一延伸通道202,所述延伸通道202的内径小于所述加工通道101的内径,所述延伸通道202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下加工面201的轴向中心线共线。所述下模推杆22沿所述延伸通道202的轴向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延伸通道202,所述下模推杆22用于推动所述工件移动。
[0030]在加工所述工件时,先驱动所述上模座11靠近所述下模座21的方向移动,以通过所述加工通道101挤压所述工件,使得所述工件的部分被挤压至所述延伸通道202内部,此时,停止移动所述上模座11,再通过所述下模推杆22推动所述工件进入所述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冷镦机模具,所述冷镦机模具被设置于一冷镦机,所述冷镦机模具能够减少工件加工后的毛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镦机模具包括:一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一上模座,所述上模座形成一加工通道,所述加工通道用于加工所述工件;一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一下模座和一下模推杆,所述下模座被正对地保持于所述上模座的下方,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一下加工面,所述下模座形成一延伸通道,所述延伸通道的内径小于所述加工通道的内径,所述延伸通道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下加工面的轴向中心线共线,其中所述下模推杆沿所述延伸通道的轴向被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延伸通道,以在所述工件部分被挤压至所述加工通道时,所述下模推杆将所述工件推动至完全进入所述加工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镦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镦机模具还包括一导气脱料构件,所述导气脱料构件被设置于所述下模座,所述导气脱料构件用于将气体引导至所述下加工面和一废料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冷镦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设置有一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槽口朝向所述上模,以在所述废料粘附在所述下加工面时,所述废料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导向槽的槽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镦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涛,
申请(专利权)人:雷逊汽车配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