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扭力测量装备领域,具体涉及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
技术介绍
1、在生产出扭力杆后,工作人员需要对生产出来的扭力杆进行质量测试,扭力测量设备能够检测扭力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
2、在现有技术中,在扭力测量设备检测一种带有垫片的扭力杆时,垫片凸出于扭力杆主体部分。由于扭力测量设备放置扭力杆的槽无法容纳垫片,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将扭力杆的垫片锯掉,并且扭力杆上的毛刺以及凸点也需要打磨至平滑。
3、在工作人员切除扭力杆的垫片并打磨扭力杆的凸起和毛刺后,扭力杆经常出现表面不均匀的情况,使得扭力杆的截面直径不相同,截面直径不同所能承受的扭力也不同,从而导致扭力测量设备检测扭力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时存在误差。
4、此外,切割打磨操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费时费力。更重要的是,切割打磨操作对原本扭力杆的结构造成了破坏,导致扭力测量设备的测量值与滑车实验的测量值有差异,即扭力测量设备测量出的数据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形状不均匀的扭力杆,免去了锯切打磨的步骤,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2、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由于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不需要破坏扭力杆的整体性,因此测量出的扭力杆扭力的数据会更加的稳定可靠。
3、本技术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
4、为达到本技术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技术提供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用以测量一扭力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所述扭力杆包括一垫片和一扭力杆主体,所述扭力杆主体的一端部安装所述垫片,所述扭力杆主体还形成至少两被夹部,其中一所述被夹部被设置于所述扭力杆主体远离所述垫片的端部,另一个所述被夹部被设置于靠近所述垫片的端部,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包括:
5、一扭力施加部件,所述扭力施加部件用以对所述扭力杆主体施加扭力;
6、一扭力杆安装组件,所述扭力杆安装组件包括一垫片安装部、一第一夹持部、多个连接件、一第二夹持部和一连接部,所述垫片安装部形成一垫片放置槽和一安装孔,所述垫片放置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第一夹持部形成一第一夹持孔,所述第一夹持孔适配于所述夹持部,所述扭力杆主体远离所述垫片的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夹持孔直至所述垫片抵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侧,所述垫片安装部形成所述垫片放置槽的一侧贴合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抵接于所述垫片的一侧,使得所述垫片被放置于所述垫片放置槽中,靠近所述垫片的所述夹持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孔中,所述第二夹持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一第二夹持孔,远离所述垫片的所述夹持部被设置于所述第二夹持孔,所述连接部形成一连接孔,所述扭力施加部件被设置于所述连接孔;
7、一扭力测试件,所述扭力测试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垫片安装部,所述扭力测试件设置在所述扭力施加部件一预定距离处;
8、一控制器,所述扭力施加部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扭力测试件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连接件被实施为包括多个螺栓。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形状适配于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固定于所述连接孔。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扭力测试件包括一扭力测试主体,所述扭力测试件还形成一扭力端,所述扭力测试主体连接于所述扭力端,所述扭力测试主体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扭力端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孔。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安装孔被实施为包括方形孔,所述扭力端适配于所述安装孔。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包括一施力部主体和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于所述施力部主体,所述连接轴可被所述施力部主体驱动,所述施力部主体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连接轴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部形成的一连接孔,所述施力部主体驱动所述连接轴旋转,所述施力部主体与所述扭力测试件间隔设置,所述扭力杆和所述扭力杆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施力部主体与所述扭力测试件之间。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两个所述被夹部被实施为包括外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夹持孔和所述第二夹持孔被实施为适配于所述被夹部的六角孔。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控制器被实施为包括工控电脑。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扭力测试件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被设置对立于所述施力部主体,所述扭力测试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扭力端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对立于所述扭力施加部件的外表面。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还包括一移动轨道和一工作平台,所述移动轨道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移动轨道上,所述壳体在所述移动轨道上进行移动。
18、通过对随后的描述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19、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用以测量一扭力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所述扭力杆包括一垫片和一扭力杆主体,所述扭力杆主体的一端部安装所述垫片,所述扭力杆主体还形成至少两被夹部,其中一所述被夹部被设置于所述扭力杆主体远离所述垫片的端部,另一个所述被夹部被设置于靠近所述垫片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被实施为包括多个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形状适配于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固定于所述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测试件包括一扭力测试主体,所述扭力测试件还形成一扭力端,所述扭力测试主体连接于所述扭力端,所述扭力测试主体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扭力端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被实施为包括方形孔,所述扭力端适配于所述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包括一施力部主体和一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于所述施力部主体,所述连接轴可被所述施力部主体驱动,所述施力部主体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连接轴固定安装于所述连接部形成的一连接孔,所述施力部主体驱动所述连接轴旋转,所述施力部主体与所述扭力测试件间隔设置,所述扭力杆和所述扭力杆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施力部主体与所述扭力测试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被夹部被实施为包括外六角螺母,所述第一夹持孔和所述第二夹持孔被实施为适配于所述被夹部的六角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实施为包括工控电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测试件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被设置对立于所述施力部主体,所述扭力测试主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扭力端被设置于所述壳体对立于所述扭力施加部件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还包括一移动轨道和一工作平台,所述移动轨道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移动轨道上,所述壳体在所述移动轨道上进行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用以测量一扭力杆所能承受的最大扭力,所述扭力杆包括一垫片和一扭力杆主体,所述扭力杆主体的一端部安装所述垫片,所述扭力杆主体还形成至少两被夹部,其中一所述被夹部被设置于所述扭力杆主体远离所述垫片的端部,另一个所述被夹部被设置于靠近所述垫片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被实施为包括多个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形状适配于所述连接孔,以使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固定于所述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测试件包括一扭力测试主体,所述扭力测试件还形成一扭力端,所述扭力测试主体连接于所述扭力端,所述扭力测试主体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扭力端被设置于所述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被实施为包括方形孔,所述扭力端适配于所述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扭力杆可免加工处理的扭力测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施加部件包括一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卞修鹃,
申请(专利权)人:雷逊汽车配件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