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6001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本体,以及用于安装支撑前保险杠本体的前端框架和前横梁,前保险杠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和多个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有与前端框架的配合孔卡接的卡接结构,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搭接在前横梁上支撑面的搭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前保险杠上设置有插入前端框架配合孔以及搭接在前横梁上支撑面的多个支架,多个支架可有效支撑起前保险杠,避免前保险杠出现下沉的问题。多个支架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前保险杠上,制造装配简单,还可以在支架损坏时进行单独更换;支架采用聚丙烯加30%长玻纤材料,减轻支架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有利于整车轻量化。有利于整车轻量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乘用车保险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前保险杠造型愈发复杂,很多电动车的散热器格栅已集成到前保险杠上,有的车型甚至将中间的贯穿灯也布置在前保险杠上,造成前保险杠重量迅速增大,制造和试验过程中出现下沉现象。
[0003]为了解决此问题,现有的处理方案多是增加一个很大的背部支架,重量超过一千克,并且需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到前保险杠上,设备投资和单件成本均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以解决前保险杠下沉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0,以及用于安装支撑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前端框架20和前横梁30,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11和多个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上设置有与所述前端框架20上的配合孔卡接的卡接结构111,所述第二支架12上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前横梁30上支撑面的搭接结构121。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通过螺钉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架12均左右对称设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采用聚丙烯加30%长玻纤材料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前保险杠上设置有插入前端框架上配合孔以及搭接在前横梁上支撑面的多个支架,多个支架可有效支撑起前保险杠,避免前保险杠出现下沉的问题。
[0013]同时,多个支架通过螺钉可拆卸的连接在前保险杠上,制造装配简单,还可以在支架损坏时进行单独更换。
[0014]支架采用聚丙烯加30%长玻纤材料,可有效降低支架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的实现。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前保险杠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前端框架和前横梁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支架与前端框架卡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支架与前横梁搭接结构示意图;
[0022]上述图中:
[0023]10.前保险杠本体;
[0024]11.第一支架、111.卡接结构、112.第一安装座、12.第二支架、121.搭接结构、122.第二安装座;
[0025]20.前端框架、21.配合孔;
[0026]30.前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参阅图1、图2,本实施列提供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0,以及用于安装和支撑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前端框架20和前横梁30。
[0029]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11和多个第二支架12。为了保证支撑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架12左右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1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中部进气格栅上方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支架12设置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中部进气格栅下方的左右两侧,并且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1之间。
[0030]参阅图3,所述第一支架11包括第一安装座112,以及所述第一安装座112上设置的与所述前端框架20上的配合孔21卡接的卡接结构11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112为平板结构,所述卡接结构111为弹性卡接结构,保证所述卡接结构111插入所述前端框架20上的配合孔21中可以有效固定。
[0031]参阅图4,所述第二支架12包括第二安装座122,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座122上设置的搭接在所述前横梁30上支撑面的搭接结构121,所述搭接结构121下表面具有平整的搭载面,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座122为倒Z型结构,所述搭接结构121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122上方立面上,所述搭接结构121的下搭载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座122的中间横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0032]为了使任意支架损坏时能够进行单独更换,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上,使前保险杠的制造装配更加方便快捷,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使用螺钉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112和所述
第二安装座122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可拆卸连接。
[0033]参阅图5、图6,本实施列提供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在装配时:
[0034]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1上设置的卡接结构111插入所述前端框架20的配合孔21中,保证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固定。
[0035]两个所述第二支架12上设置搭接结构121搭载在所述前横梁30上支撑面上,四个支架可有效支持起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避免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出现Z向下沉问题。
[0036]为了减轻支架重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采用聚丙烯加30%长玻纤材料,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1和两个所述第二支架12总重量仅为0.21kg,有效的降低了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的重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的实现。
[003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包括前保险杠本体(10),以及用于安装支撑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的前端框架(20)和前横梁(3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本体(1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架(11)和多个第二支架(12),所述第一支架(11)上设置有与所述前端框架(20)上的配合孔卡接的卡接结构(111),所述第二支架(12)上设置有搭接在所述前横梁(30)上支撑面的搭接结构(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乘用车前保险杠防下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11)和所述第二支架(12)均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韩立广张鹏刘珊珊赵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