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5084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7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包含一框体,该框体两侧具有一进风侧及一出风侧,出风侧的中央处设有一轴座,轴座的外侧与框体的内侧之间一体成型有复数静叶及一包覆静叶,包覆静叶是一体包覆一导针组且具有一内端连接轴座的外侧及一外端连该框体内侧,该导针组包含复数第一插接端从包覆静叶的内端延伸到轴座的一底侧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及复数第二插接端从包覆静叶的外端延伸到框体的一壁部与一外部外部导线组电性连接,所述包覆静叶具有一静叶前缘朝该进风侧方向并具有一前缘圆弧及一静叶后缘朝该出风侧方向并具有一后缘圆弧,借以实现自动化快速组装的效果,并保有原始风扇的特性。始风扇的特性。始风扇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框电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框,特别涉及一种风扇框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扇为一种常用的系统散热装置,经常应用于电子设备(如服务器或计算机)中提供强制散散热的功效。而一般风扇内的电源及电路板讯号控制是通过包覆有外皮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一外部导线组与该电子设备的一主板电性连接,并经由该外部导线组链接传递该电路板与主板之间的讯号及电力。
[0003]而目前风扇内的电路板与该外部导线组的电性连接是通过人工徒手方式焊接,亦即通过人工方徒手将该外部导线组的复数导线端插入到该电路板上的复数焊接孔内后,再通过一焊锡材料熔接在每一焊接孔内令每一导线头熔接结合在对应的焊接孔上形成一个焊接点。但这样电路板与外部导线组整个过程皆必须以人工徒手的焊接方式,若进行大量生产必定会相当耗费人力及制造工时进行组装及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外,还容易存在焊接时因外部导线组的导线头受到焊锡加温过热而使外部导线组外层包覆的外皮软掉或烧坏,导致不易固定外部导线组的导线头准确焊接在焊接孔内,延伸经常发生焊接点接触不良或假焊接的情况,这些情况将造成电路板与外部导线组彼此之间接触不良或断路而导致供电或讯号传递不稳,严重者造成断电或彼此讯号传递断掉,使风扇突然失效无法运作导致电子设备内的电子组件(如中央处理器或图形处理器)热当或过热损坏等诸多问题。
[0004]对此,当前已有避免上述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请参阅中国台湾证书号I529309B的专利案,图1揭示了在支架112内包设电连接线120,电路板211上的第二电性接点230直接与第一电性接点113接触,实现自动化连接,同时间避免焊接不良的问题。
[0005]然而,上述中国台湾证书号I529309B的专利案文中提到的支架112的用途仅是作为连接风扇框壁及轴座的支撑用途,可以由证书号I529309B的专利案图1中看到支架112没有任何的导流设计,因此当扇叶产生风流时,风会直接撞到支架112而产生风阻,降低风扇的工作特性,另一方面风撞到支架112还会产生反弹,导致顺向风及反弹风碰撞时产生乱流及噪音。
[0006]因此,虽然中国台湾证书号I529309B的专利案提供了解决无法自动化及接触不良等问题的方法,但是却延伸出风扇特性改变及噪音等问题,在本领域中通过静叶将轴座及框壁作为连接也是常有的技术手段,静叶具有增强动叶的效率,根据柏努利定律(Bernoulli

s Law),当流速减慢时,压力会提升,当扇叶转动对空气作功时,动叶吹出的气流可分成垂直方向分压向量(轴向)及水平方向分压向量(径向),不但垂直方向的分压向量能被完整转送出来,至于水平方向的分压向量,亦能因为静叶形状设计使其改变其方向,因而提升输出的风压。
[0007]然而上述静叶是在没有限制的状态下进行设计并没有太多困难处,但当静叶内部要包覆作为导体的导针组时会导致静叶变厚,导致风扇的工作特性衰退,例如降低风压、降低风量或提升噪音等。
[0008]因此,要如何改善风扇的电路板及外部导线组相电性连接皆仅能以人工方式进行焊接组装,耗时耗力造成制造成本及工时增加的问题,同时也要保有风扇工作特性,即为本案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复数导针组一体包射成型在一包覆静叶内,并且改变该包覆静叶的结构不同于一般静叶,以防止风扇的工作特性衰退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
[001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达到快速组装及实现自动化快速组装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
[0011]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0012]一框体,具有一进风侧及一出风侧,该进风侧及该出风侧分别设在该框体的两侧,且在该框体的该出风侧的中央处设有一轴座,该轴座的外侧与该框体的内侧之间一体成型有一静叶组,该静叶组具有复数静叶及一包覆静叶,该包覆静叶是一体包覆一导针组,且该包覆静叶具有连接该轴座的外侧的一内端及连接该框体内侧的一外端,该导针组包含复数第一插接端及复数第二插接端,该复数第一插接端从该包覆静叶的该内端延伸到该轴座的一底侧并且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复数第二插接端从该包覆静叶的该外端延伸到该框体的一壁部并且与一外部导线组电性连接;
[0013]其中,所述包覆静叶具有一静叶前缘及一静叶后缘,该静叶前缘朝该进风侧方向并具有一前缘圆弧,该静叶后缘朝该出风侧方向并具有一后缘圆弧。
[0014]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中:该前缘圆弧的曲率大于该后缘圆弧的曲率。
[0015]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中:该静叶前缘与该静叶后缘之间分别连接有一静叶上表面及一静叶下表面,该静叶上表面是由一弧形面及一直线面所构成,该静叶下表面是由一连续弧形曲面及一倾斜面所构成,且该连续弧形曲面具有一凹弧段及一凸弧段,该凹弧段从该静叶前缘延伸,该凸弧段从该凹弧段延伸并衔接该倾斜面。
[0016]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中:该导针组包括复数导针,每一导针具有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自该第一插接端向外一体延伸至该第二插接端,且该包覆静叶一体射出包覆成型在该复数导针的延伸部的外侧。
[0017]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中:该轴座的顶侧中间处设有一轴筒,该轴筒外侧套设有一定子,且在该轴座的底侧凹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内设有该电路板,且该轴座的底侧与一盖体相接以封闭该容置槽。
[0018]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中:该电路板设有复数导针接孔,该复数导针接孔贯设在该电路板上,该复数导针接孔与该复数导针的该第一插接端能够通过插拔而通断电性连接。
[0019]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中:该外部导线组具有一电性接头,该电性接头与该导针组的该复数第二插接端能够通过插拔而通断电性连接。
[0020]借由本专利技术该风扇框电连接结构设计,使得可达到实现自动化快速组装节省人工及时间成本,进而令该外部导线组通过该导针组可相互插拔与电路板形成电性连接达到无需焊接的功效,同时对包覆静叶的结构进行了设计,改善了因包覆导针组所导致的风扇特
性损失,保有原始风扇特性的优势。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风扇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轴座及包覆静叶的说明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导针组1;导针11;第一插接端111;第二插接端112;延伸部113;框体2;进风侧21;出风侧22;轴座23;轴筒231;环墙壁232;包覆静叶24;静叶前缘241;静叶后缘242;静叶上表面243;弧形面243A;直线面243B;静叶下表面244;连续弧形曲面244A;凹弧段2441A;凸弧段2442A;倾斜面244B;容置槽25;盖体251;收纳槽26;静叶27;电路板3;电子组件31;导针接孔32;外部导线组4;电性接头41;定子5;硅钢片组51;线圈组52;扇轮6;叶片61;磁性件62;轮毂6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框体,具有一进风侧及一出风侧,该进风侧及该出风侧分别设在该框体的两侧,且在该框体的该出风侧的中央处设有一轴座,该轴座的外侧与该框体的内侧之间一体成型有一静叶组,该静叶组具有复数静叶及一包覆静叶,该包覆静叶是一体包覆一导针组,且该包覆静叶具有连接该轴座的外侧的一内端及连接该框体内侧的一外端,该导针组包含复数第一插接端及复数第二插接端,该复数第一插接端从该包覆静叶的该内端延伸到该轴座的一底侧并且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复数第二插接端从该包覆静叶的该外端延伸到该框体的一壁部并且与一外部导线组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包覆静叶具有一静叶前缘及一静叶后缘,该静叶前缘朝该进风侧方向并具有一前缘圆弧,该静叶后缘朝该出风侧方向并具有一后缘圆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前缘圆弧的曲率大于该后缘圆弧的曲率。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框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静叶前缘与该静叶后缘之间分别连接有一静叶上表面及一静叶下表面,该静叶上表面是由一弧形面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颂伟熊海洋朱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