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风扇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风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10741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结构,包括一上框、一静叶框及一环型扇轮。该上框具有一容置空间及至少一与该容置空间连通的凹陷槽;该静叶框对接在上框的下方,其内设有一渐扩气流道及一位于该渐扩气流道中的定子座,其外侧具有至少一对应该凹陷槽的倾斜部;该环形扇轮设置在该静叶框的定子座上容设于上框的容置空间中,其具有一轮毂、复数扇叶及一环体,该轮毂及该环体之间界定一扇轮气流道连通该静叶框的渐扩气流道,且两者构成一内侧气流路径,该环体外侧与该至少一凹陷槽之间界定一通向该倾斜部的外侧通道,并构成一连通外部环境的外侧气流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无背压状态、背压增大状态或从无背压到具一定背压状态的风扇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各种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亦随的增加;然而,于运作时,电子产品(如电脑、笔记型电脑)内部的元件会产生高热量,倘若无法及时将热量导出电子产品外,则容易产生过热的问题,因此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其内常使用一风扇,让电子产品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操作温度范围下运作。

2、请参阅图1a及图1b,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169178.5揭示一种环型风扇结构1,包括一框体10、一扇轮11、及至少一泄压部12。该扇轮11具有一轮毂111及复数叶片112,该等叶片112的外侧环设有一环体113,该环体113形成有一挡部1131及一倾斜部1132。该倾斜部1132从该环体113的一上端朝向相反该轮毂111方向倾斜延伸构成。

3、该框体10设有一入风口101、一出风口102及一容置空间103及一泄压部12。该入风口101及出风口102是连通该容置空间103。该入风口101内缘设有一朝容置空间103内倾斜延伸的延伸部1031,并在相邻该出风口102的内侧上形成有至少一朝容置空间103内倾斜突出的凸部1032,该泄压部12贯设该框体10并具有一导流道120。

4、该框体10的容置空间103是供该扇轮11容置,并令框体10的延伸部1031对应配合该扇轮11的环体113的倾斜部1132,及框体10的挡部1131相对配合该凸部1032。前述挡部1131与凸部1032为凹凸配合,并在两者之间界定一蜿蜒的通道150。前述泄压部12的导流道120是连通该容置空间103及该蜿蜒的通道150。

5、现有技术在无背压状态(即自由状态,扇轮11在运转时所需克服的空气阻力或压力较小)时或背压增大时(即扇轮11运转时所需克服的空气阻力或压力较大)时。当扇轮11运转时,导引气流从该入风口101朝向出风口102流出,于导出流体的同时,该出风口102也会产生一部分回流流体140。而该回流气体140会先经过由该档部1131及该凸部1032共同界定的该通道150,接着再由贯设于该框体10上的该泄压部12的导流道120流出该框体10外部。另外,该回流流体140的一部分是经过该通道150后,沿着框体10与扇轮11之间的间隙160往上流动,被前述互相配合的延伸部1031及倾斜部1132挡住,以阻止其回流至入风口101,避免其干扰该入风口101流进的气流。

6、由于现有技术在无背压状态或背压增大状态时,其流体流动方向皆相同无变化。所以在无背压时,无法将框体10周侧的外在气流引导至入风口101。且在背压增大时,也无法将入风口101逃逸的气流导引至框体10与扇轮11之间的间隙160往外界导引,而影响流进入风口101的流体流量。如此,造成无背压时及/或背压增大时,整体的流出流量大幅减少,导致散热效率差。

7、如此,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专利技术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能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风扇结构。

2、于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3、一上框,具有一上框顶部、一上框底部及一上框壁,该上框壁内侧界定一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在对应该上框的四个角落处向外凹设形成至少一连通该容置空间的凹陷槽;

4、一静叶框,设置于该上框的下方,具有一静叶框顶部、一静叶框底部、一渐扩气流道、至少一倾斜部及一定子座,该渐扩气流道是呈锥状从该静叶框顶部径向渐扩至该静叶框底部,并具有一流道壁面,该至少一倾斜部是位于该静叶框的四个角落处外侧,且对应该上框壁内侧的至少一凹陷槽,并从该静叶框顶部朝外倾斜至该静叶框底部,该静叶框顶部是对接该上框底部,且具有一静叶框入口及一沿着该静叶框入口周缘向上突出的凸缘,该定子座设置在该渐扩气流道中,并具有一轴筒;

5、一环型扇轮,设置于该上框的容置空间中,且与该静叶框的轴筒枢设而设置于该定子座上,该环型扇轮具有一绕设有复数扇叶的轮毂及一环设在该复数扇叶外侧的环体,该环体具有一下缘间隔对应该静叶框入口的凸缘,并在该环体的下缘与该静叶框入口的凸缘之间界定一中间段间隙,该轮毂及该环体之间界定的一扇轮气流道连通该静叶框的渐扩气流道,且该扇轮气流道与该渐扩气流道构成一内侧气流路径,该环体外侧是间隔面对该上框壁内侧,并与该至少一凹陷槽之间界定一外侧通道,该外侧通道是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并位于该扇轮气流道外侧,且与该静叶框的至少一倾斜部构成一通向一外部环境的外侧气流路径,且该外侧气流路径是经由该中间段间隙连通该内侧气流路径。

6、其中::该环体的下缘设有的一凹部与该凸缘间隔的凹凸配合,且该中间段间隙界定在该凸缘与该凹部之间。

7、其中:该环体具有一上缘,该静叶框的渐扩气流道分别于该静叶框顶部及静叶框底部构成该静叶框入口及一静叶框出口;该上框顶部具有一上框入风口位于该扇轮气流道的上方,且该上框入风口边缘设有一朝该容置空间倾斜的导引檐部,该导引檐部具有的一自由端与该环体的上缘之间具有一上间隙,该上间隙是连通该上框入风口及该外侧通道。

8、其中:该上框是以嵌合、锁合、黏合、卡合或扣合与该静叶框结合。

9、其中:该定子座的轴筒是延伸通过该静叶框顶部,并凸伸至该上框的容置空间。

10、其中:该静叶框顶部在对应该至少一凹陷槽及该至少一倾斜部处设有至少一通孔,该外侧通道经由该通孔通向该至少一倾斜部。

11、本专利技术借由上述的结构,能够在无背压状态时,将在静叶框周侧的外部环境的气流从外侧气流路径引导进入该风扇气流路径,借此增加流出的气流量;或在背压增大时,让上框入风口少部分逃逸气流及在风扇气流路径泄漏的气流,通过外侧气流路径排出至静叶框外侧的外部环境,借此防止气流聚集及扰动以降低噪音;或者从无背压状态到达一定背压后,在外侧的路径的气流则从进气的流动方向转向到排出的流动方向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体的下缘设有的一凹部与该凸缘间隔的凹凸配合,且该中间段间隙界定在该凸缘与该凹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体具有一上缘,该静叶框的渐扩气流道分别于该静叶框顶部及静叶框底部构成该静叶框入口及一静叶框出口;该上框顶部具有一上框入风口位于该扇轮气流道的上方,且该上框入风口边缘设有一朝该容置空间倾斜的导引檐部,该导引檐部具有的一自由端与该环体的上缘之间具有一上间隙,该上间隙是连通该上框入风口及该外侧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框是以嵌合、锁合、黏合、卡合或扣合与该静叶框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定子座的轴筒是延伸通过该静叶框顶部,并凸伸至该上框的容置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静叶框顶部在对应该至少一凹陷槽及该至少一倾斜部处设有至少一通孔,该外侧通道经由该通孔通向该至少一倾斜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体的下缘设有的一凹部与该凸缘间隔的凹凸配合,且该中间段间隙界定在该凸缘与该凹部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环体具有一上缘,该静叶框的渐扩气流道分别于该静叶框顶部及静叶框底部构成该静叶框入口及一静叶框出口;该上框顶部具有一上框入风口位于该扇轮气流道的上方,且该上框入风口边缘设有一朝该容置空间倾斜的导引檐部,该导引檐部具有的一自由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泽华赖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