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36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和车辆,副车架包括:横梁;两个纵梁,两个所述纵梁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两个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分别连接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纵梁内且沿着所述纵梁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加强件固定连接。其中,加强件设置在纵梁内部,加强件沿着纵梁延伸,加强件可以提高纵梁的结构刚度,提升副车架受到振动激励后振动扩散面积,有效衰减振动能量传递。能量传递。能量传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内噪声激励源主要来自动力总成和路面,对于车辆后悬架激励,路面激励成了最大来源,路面对轮胎激励力通过悬架系统传递到车身安装点,引起车身板件振动,从而向车内辐射噪声,为了更好的控制车内噪声水平,需要控制传递到车身板件振动大小,激励传递路径安装点结构设计显得尤其重要。
[0003]相关技术中,后副车架安装点及其连接地板结构较弱,路面传递过来振动衰减能力弱,容易引发车身板件振动,致使车内噪声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副车架,加强件设置在纵梁内部,加强件沿着纵梁延伸,加强件可以提高纵梁的结构刚度,提升副车架受到振动激励后振动扩散面积,有效衰减振动能量传递。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副车架,包括:横梁;两个纵梁,两个所述纵梁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两个第一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分别连接所述纵梁和所述横梁;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设置于所述纵梁内且沿着所述纵梁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加强件固定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加强件设置在纵梁内部,加强件沿着纵梁延伸,加强件可以提高纵梁的结构刚度,提升副车架受到振动激励后振动扩散面积,有效衰减振动能量传递。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包括:第一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所述第二翻边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侧,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与所述纵梁连接。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翻边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数量与所述第二凹槽数量不同;和/或,所述第二翻边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二翻边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数量与所述第四凹槽数量不同。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三凹槽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多个所述第三凹槽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
的尺寸相同。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h1,所述加强件的厚度的为h2,h1满足关系式:580mm≤h1≤590mm,h2满足关系式:1mm≤h2 ≤1.5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第二主体和第三翻边,所述第三翻边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的边缘处,所述第二主体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低于所述纵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主体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为h3,h3 满足关系式:150mm≤h3≤160mm;和/或,所述第二主体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为 h4,h4满足关系式:120mm≤h4≤140mm;和/或,所述第二主体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为h5,h5满足关系式:70mm≤h5≤80mm;和/或,所述第三翻边的宽度为h6,h6 满足关系式:25mm≤h6≤30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设置在第一安装支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以及,所述副车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加强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设所述安装孔且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副车架还包括: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纵梁之间,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和所述加强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以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副车架。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爆炸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件的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加强件的又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支架的其中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安装支架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00、副车架;
[0030]10、横梁;
[0031]20、纵梁;
[0032]30、第一安装支架;31、第二主体;32、第三翻边;33、安装孔;
[0033]40、加强件;41、第一主体;42、第一翻边;421、第一凹槽;422、第二凹槽;43、第二翻边;431、第三凹槽;432、第四凹槽;44、避让槽;
[0034]50、连接件;
[0035]60、第二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37]下面参考图1

图9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100,以及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副车架100的车辆。
[0038]结合图1

图6所示,副车架100包括:横梁10、两个纵梁20、两个第一安装支架30和加强件40。两个纵梁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横梁10连接在两个纵梁 20之间。横梁10与纵梁20固定连接,保证副车架100的结构强度。
[0039]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支架30分别连接纵梁20和横梁10。具体地,两个第一安装支架30设置在纵梁20上,位于纵梁20与横梁10连接处,第一安装支架30一端与纵梁连接,另一端与横梁连接。两个第一安装支架30分别位于横梁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安装支架30可以提高纵梁20与横梁10连接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10);两个纵梁(20),两个所述纵梁(20)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横梁(10)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20)之间;两个第一安装支架(30),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0)分别连接所述纵梁(20)和所述横梁(10);加强件(40),所述加强件(40)设置于所述纵梁(20)内且沿着所述纵梁(20)延伸,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0)和所述加强件(4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40)包括:第一主体(41)、第一翻边(42)和第二翻边(43),所述第一翻边(42)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4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侧,所述第二翻边(43)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4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下侧,所述第一翻边(42)和所述第二翻边(43)均与所述纵梁(20)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42)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421),所述第一翻边(42)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凹槽(422),所述第一凹槽(421)数量与所述第二凹槽(422)数量不同;和/或,所述第二翻边(43)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三凹槽(431),所述第二翻边(43)在车辆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凹槽(432),所述第三凹槽(431)数量和所述第四凹槽(432)数量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421)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多个所述第一凹槽(42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凹槽(422)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多个所述第二凹槽(422)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和/或,多个所述第三凹槽(431)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不同,多个所述第三凹槽(431)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