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吡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22308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吡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吡唑衍生物为含肟醚基的吡唑衍生物或含苯甲酰基的吡唑衍生物;所述含肟醚基的吡唑衍生物是将吡唑苯甲酰上的羰基与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吡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合物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吡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杂草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与病害、虫害并列,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杂草与作物幼苗争夺阳光、空间、水和营养,导致作物减产及农产品品质降低。除草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这为除草剂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不断研发新型高效对环境友好除草剂是当前农业生产的迫切需求。
[0003]近年来,具有吡唑片段的小分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材料等领域,其中在农药领域,吡唑类化合物表现出多样的生物活性,例如抗细菌、抗真菌、除草等。同时,由于其高效、低毒以及吡唑环上取代基多方位变换而在农药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大量文献的持续报道且不断有新的吡唑类农药商品化。目前,吡唑类化合物已成为新农药创制研究中令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吡草酮、磺酰草吡唑、吡唑特、苯唑草酮、苄草唑、异丙吡草酯、吡草醚、吡嘧磺隆、双唑草腈等商品除草剂中皆含有吡唑结构,其中,大部分为芳酰基吡唑结构,属于对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HPPD)抑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吡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一种吡唑衍生物为将吡唑苯甲酰上的羰基与O

取代基羟胺反应生成肟醚或将吡唑上的羟基被不同基团取代,具体为结构如式(I)或式(II):式(I)中:R1为氯原子;R2为氯原子、甲砜基;R3为氢原子;R4为苄基、烯丙基;式(II)中:R1为氯原子、硝基、氟原子;R2为氯原子、氢原子、甲砜基;R3为氢原子、氯原子;R5为1

甲基
‑3‑
三氟甲基吡唑甲酰基、4

硝基苯磺酰基、乙基异丙基碳酸酯基、环丙基异噁唑甲酰基、1,3

二甲基吡唑甲酰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吡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化合物:化合物Z1:(2,4

二氯苯基)(1,3

二甲基
‑5‑
羟基

1H

吡唑
‑4‑
基)甲酰基

O

烯丙基肟醚;化合物Z2:(2


‑4‑
甲砜基苯基)(1,3

二甲基
‑5‑
羟基

1H

吡唑
‑4‑
基)甲酰基

O

烯丙基肟醚;化合物Z3:(2,4

二氯苯基)(1,3

二甲基
‑5‑
羟基

1H

吡唑
‑4‑
基)甲酰基

O

苄基肟醚;化合物Z4:(2


‑4‑
甲砜基苯基)(1,3

二甲基
‑5‑
羟基

1H

吡唑
‑4‑
基)甲酰基

O

苄基肟醚;化合物Z5:4

(2


‑4‑
甲砜基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1‑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羧酸酯;化合物Z6:4

(2


‑4‑
甲砜基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4‑
硝基苯磺酸酯;化合物Z7:1

((4

(2,4

二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基)羟基)乙基异丙基碳酸酯;化合物Z8:4

(2

硝基
‑5‑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5‑
环丙基异噁唑
‑4‑
羧酸酯;化合物Z9:4

(2,4

二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5‑
环丙基异噁唑
‑4‑
羧酸酯;化合物Z
10
:4

(2


‑4‑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4‑
硝基苯磺酸酯;化合物Z
11
:1

((4

(2

硝基
‑5‑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基)羟基)乙基异丙基碳酸酯;化合物Z
12
:4

(2

硝基
‑5‑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4‑
硝基苯磺酸酯;化合物Z
13
:4

(2,4

二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羧酸酯;
化合物Z
14
:4

(2

硝基
‑5‑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1‑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羧酸酯;化合物Z
15
:4

(2


‑4‑
甲砜基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5‑
环丙基异噁唑
‑4‑
羧酸酯;化合物Z
16
:4

(2


‑4‑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1‑
甲基
‑3‑
三氟甲基

1H

吡唑
‑4‑
羧酸酯;化合物Z
17
:4

(2

硝基
‑5‑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吡唑
‑5‑


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羧酸酯;化合物Z
18
:4

(2


‑4‑
氯苯甲酰基)

1,3

二甲基

1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秀海曾华南章伟王正兴耿望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