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881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能够轻型化的车辆后部结构。车辆后部结构具备:后部边侧框架,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保险杠梁,其配置于后部边侧框架的后方;以及后板构件,其设置于后部边侧框架与保险杠梁之间。后板构件具有设置于保险杠梁的上方且为闭合截面结构的周缘框架结构体。保险杠梁的上凸部与周缘框架结构体的板构件接触。触。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后部结构


[0001]本申请基于2021年7月1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21

110277号来主张优先权,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后部结构。

技术介绍

[0003]作为机动车等车辆后部结构,公开了具备沿着后保险杠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梁、以及从保险杠梁的车宽方向两侧部朝向前方延伸的载荷吸收部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20

199842号)。载荷吸收部的前端部与设置于后地板的车宽方向两侧部且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边侧(side)框架的后端部接合。
[0004]在这样的构成的前提下,从后方向车辆后部施加了载荷(后方碰撞载荷)的情况下,首先保险杠梁发生弯折变形而承受后方碰撞载荷。之后,保险杠梁未承受尽的后方碰撞载荷向载荷吸收部传递,由该载荷吸收部承受后方碰撞载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上述的以往技术中,后方碰撞载荷的传递路径仅限于是车宽方向及前后方向,是平面性的(二维性的)。因此,在车辆后部结构中,难以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并且,需要利用平面的部位来吸收后方碰撞载荷,因此存在为了提高边侧框架等的机械强度而车辆后部结构重型化的可能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能够轻型化的车辆后部结构。
[0007](1)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车辆后部结构(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辆后部结构1)的特征在于,具备: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后部边侧框架18),其沿着车辆(例如实施方式的车辆100)的前后方向延伸;保险杠梁(例如实施方式的保险杠梁6、206),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后方;以及后板构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后板构件5),其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保险杠梁之间,所述后板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保险杠梁的上方且为闭合截面结构的上部结构体(例如实施方式的周缘框架结构体15),所述保险杠梁的上部(例如实施方式的上凸部26、226)与所述上部结构体的下表面(例如实施方式的板构件16)接触。
[0008]通过如上述(1)的方案那样构成,施加到保险杠梁的后方碰撞载荷除了向框架(平面性地)传递以外,也向位于保险杠梁的上方的上部结构体传递。即,后方碰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变得立体,能够利用车辆后部结构来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框架的机械强度也能够缓和仅凭借平面性的结构未承受后方碰撞载荷的部分,能够使车辆后部结构轻型化。
[0009]保险杠梁的上部与上部结构体的下表面接触,因此在保险杠梁被施加了后方碰撞载荷时,能够防止保险杠梁产生力矩。因此,能够缓和经由保险杠梁而被施加后方碰撞载荷的部位的机械强度,而且能够使车辆后部结构轻型化。
[0010]另外,成为如下构成:不产生力矩地由保险杠梁承受后方碰撞载荷,并且由与该保险杠梁接触的上部结构体承受后方碰撞载荷。因此,能够充分确保车辆后部结构的针对后方碰撞载荷的机械强度。
[0011](2)在上述(1)的方案的构成中,也可以是,所述保险杠梁由螺栓(例如实施方式的螺栓30)紧固固定,该螺栓从所述保险杠梁的内部隔着所述保险杠梁而螺合于所述后板构件。
[0012]通过如上述(2)的方案那样构成,从而无需在保险杠梁设置用于将该保险杠梁固定于后板构件的凸缘等,就能够将保险杠梁紧固固定于后板构件。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凸缘等成为妨碍而保险杠梁与后板构件不再能够充分接触。因而,能够将施加于保险杠梁的后方碰撞载荷效率良好地向后板构件传递。
[0013](3)在上述(1)的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保险杠梁由螺栓(例如实施方式的螺栓30)紧固固定,该螺栓从所述保险杠梁的内部隔着所述保险杠梁而螺合于所述上部结构体。
[0014]通过如上述(3)的方案那样构成,从而无需在保险杠梁设置用于将该保险杠梁固定于上部结构体的凸缘等,就能够将保险杠梁紧固固定于上部结构体。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凸缘等成为妨碍而保险杠梁与后板构件不再能够充分接触。因而,能够将施加于保险杠梁的后方碰撞载荷更可靠且效率良好地向后板构件传递。
[0015](4)在上述(2)或(3)的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具有形成于所述保险杠梁的孔(例如实施方式的贯通孔31),所述螺栓及用于紧固所述螺栓的工具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能够穿过所述孔。
[0016]通过如上述(4)的方案那样构成,从而无需在保险杠梁设置凸缘等,就能够利用螺栓将保险杠梁可靠地紧固固定于框架、上部结构体。
[0017](5)在上述(1)的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保险杠梁的后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后纵壁25b、224b)且下端(例如实施方式的下端部224e)的位置位于比所述保险杠梁的前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前纵壁24a、224a)且下端(例如实施方式的下端部224d)的位置靠下方的位置。
[0018]通过如上述(5)的方案那样构成,从而例如即便根据车型而车辆的高度、设置于比保险杠梁靠前方的地板的高度产生不均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利用保险杠梁来承受后方碰撞载荷。
[0019](6)在上述(1)的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保险杠梁的前端(例如实施方式的前纵壁24a、224a)且下端(例如实施方式的下端部24d、224d)的位置位于比备用轮胎(例如实施方式的备用轮胎101)靠上方的位置,该备用轮胎配置于比所述保险杠梁靠前方的位置。
[0020]通过如上述(6)的方案那样构成,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在将备用轮胎组装于车辆时,保险杠梁成为妨碍而备用轮胎的组装作业性恶化。
[0021](7)在上述(1)的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具备周缘框架(例如实施方式的上部周缘框架8、下部周缘框架9、侧部周缘框架10),该周缘框架形成将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部的后备箱(例如实施方式的行李室3)与所述车辆的外部连通的后方开口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后方开口部4),所述后板构件的上部与所述周缘框架连结。
[0022]通过如上述(7)的方案那样构成,能够将施加于保险杠梁的载荷经由后板构件向形成后方开口部的周缘框架传递。因此,后方碰撞载荷的载荷传递路径进一步变得立体,能够利用车辆后部结构来效率良好地吸收后方碰撞载荷。
[0023](8)在上述(1)的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保险杠梁由从所述车辆的车宽方向观察时上下具有凸部(例如实施方式的上凸部26、226、下凸部27)的至少1个闭合截面结构体(例如实施方式的第一闭合截面结构体24、第二闭合截面结构体25、闭合截面结构体224)构成。
[0024]通过如上述(8)的方案那样构成,能够容易以凸部为起点而使保险杠梁弯折变形。通过将凸部上下配置,能够容易使保险杠梁因从水平方向施加的后方碰撞载荷而被压垮。
[0025](9)在上述(8)的方案的构成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保险杠梁由多个所述闭合截面结构体构成,多个所述闭合截面结构体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
[0026]在此,例如在由1个闭合截面结构体构成保险杠梁的情况下,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后部结构具备:框架,其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保险杠梁,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后方;以及后板构件,其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保险杠梁之间,所述后板构件具有设置于所述保险杠梁的上方且为闭合截面结构的上部结构体,所述保险杠梁的上部与所述上部结构体的下表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梁由螺栓紧固固定,该螺栓从所述保险杠梁的内部隔着所述保险杠梁而螺合于所述后板构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梁由螺栓紧固固定,该螺栓从所述保险杠梁的内部隔着所述保险杠梁而螺合于所述上部结构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于所述保险杠梁的孔,所述螺栓及用于紧固所述螺栓的工具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能够穿过所述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梁的后端且下端的位置位于比所述保险杠梁的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康哲川边悟吉田真康长谷川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