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883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属于机油循环系统领域,包括机体和循环机构,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内部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进油管路、机体主油路与出油接管,所述进油管路与所述机体主油路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两侧,所述出油接管设置于所述机油冷却器顶部,所述出油接管一端与出油口顶部连通,所述出油接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顶部连通,所述进油管路、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口、所述出油接管、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机体主油路依次连通,该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便于排出机油冷却器内部的空气。油循环系统便于排出机油冷却器内部的空气。油循环系统便于排出机油冷却器内部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机油循环系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机油冷却器的高温油从冷却器的底部进油并从其底部出油,若顶部除气不及时,导致顶部的冷却腔空间被未及时排出的空气占去,直接导致机油冷却器内顶部的散热片不能流过高温机油,因此机油油冷器的实际有效冷却面积较少,冷却效率低,不能发挥冷却器的最大机能。参照说明书附图1,高温油(机油)从机油冷却器底部进入,并依次进入进油口、出油口、机体内部的管路,并最终进入机体主油路,参照说明书附图1箭头所标的指向。
[0003]现有的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往往不便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即机油冷却器内顶部的气体不易排出而影响机油油冷器的实际有效冷却面积,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旨在改善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包括机体和循环机构,所述机体顶部设置有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内部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机油冷却器顶部一侧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机体一侧设置有机油滤清器,所述机体内部且对应所述机油滤清器设置有第一管路,所述循环机构包括进油管路、机体主油路与出油接管,所述进油管路与所述机体主油路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两侧,所述出油接管设置于所述机油冷却器顶部,所述出油接管一端与出油口顶部连通,所述出油接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顶部连通,所述进油管路、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口、所述出油接管、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机体主油路依次连通。
[000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气孔上设置有排气阀。
[000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出油接管呈U型,所述出油口顶部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接管一端设置有可供所述出油管顶部插接的第一套管,所述出油接管另一端设置有可供所述第一管路顶部插接的第二套管。
[000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套管内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内表面与所述出油管外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套管内壁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管路外表面相接触。
[000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水口与出水口。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油冷却器底部且对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
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且靠近四个端角处均设置有安装孔。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机油滤清器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机油滤清器等距分布于所述机体一侧。
[0012]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是:
[0013]1、在进行高温油或机油的流通过程中,高温油或机油依次经过进油管路、进油口、出油口、出油接管、第一管路与机体主油路,当高温油经过进油口时,即高温油从机油冷却器的底部进行进油工作,机油冷却器的作用是冷却润滑油,保持油温在正常工作范围之内。在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用机油冷却器。发动机运转时,由于机油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变稀,降低了润滑能力,因此,有些发动机装用了机油冷却器,其作用是降低机油温度,使得润滑油保持于一定的粘度,机油冷却器通常布置在润滑系循环油路。当高温油进入机油冷却器后,高温油的液体是先从机油冷却器的下部逐渐往上升,在上升过程,里面的原来的空气就被迫从顶部的排气孔排气,直至快速充满整改后的机油冷却器,而液面上升后的高温油可通过出油口而进入出油接管,并最终通过第一管路而进入机体主油路,以完成高温油的低进高出的过程,因此新结构的机油冷却器的油路走向,不存在机油冷却器上部未能及时排出空气而占用冷却腔空间,这样机油冷却器可以发挥最大的冷却能力,从而冷却效率也达到最高。
[0014]2、通过排气阀的设置,以便控制从排气孔而排出至外部的空气量(排气阀图中未画出),当出油接管安装后,此时出油管外表面与第一密封圈内表面相接触,以提高出油管与第一套管之间连通后的密封性,而第一管路外表面与第二密封圈内表面相接触,以提高第一管路与第二套管之间连通后的密封性,通过进水口与出水口的设置,以便机油冷却器内部可流经和流出外界的水,通过安装板的设置,以便支撑机油冷却器,通过安装孔的设置,可使用外界的螺栓穿过安装孔,从而以便对安装板及其顶部的机油冷却器进行安装。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6]图1为以往的机油冷却器的高温油的流向示意图;
[0017]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中A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剖视图;
[0020]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轴侧图;
[0021]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仰视图;
[0022]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机油冷却器的右视剖面图。
[0023]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0

机体;110

机油冷却器;111

进油口;112

出油口;1121

出油管;113

排气孔;114

进水口;115

出水口;116

安装板;120

机油滤清器;130

第一管路;200

循环机构;
210

进油管路;220

机体主油路;230

出油接管;231

第一套管;2311

第一密封圈;232

第二套管;2321

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含有灰尘的空气难以尽可能被吸收和吸收后的灰尘不易保存和取出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2

7,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包括机体100和循环机构200,机体100顶部设置有机油冷却器110,机油冷却器110内部设置有进油口111和出油口112,机油冷却器110顶部一侧设置有排气孔113,机体100一侧设置有机油滤清器120,机体100内部且对应机油滤清器120设置有第一管路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其顶部设置有机油冷却器,所述机油冷却器内部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机油冷却器顶部一侧设置有排气孔,所述机体一侧设置有机油滤清器,所述机体内部且对应所述机油滤清器设置有第一管路;循环机构,包括进油管路、机体主油路与出油接管,所述进油管路与所述机体主油路分别设置于所述机体内部两侧,所述出油接管设置于所述机油冷却器顶部,所述出油接管一端与出油口顶部连通,所述出油接管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顶部连通,所述进油管路、所述进油口、所述出油口、所述出油接管、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机体主油路依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上设置有排气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器顶部出油的发动机机油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接管呈U型,所述出油口顶部设置有出油管,所述出油接管一端设置有可供所述出油管顶部插接的第一套管,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胜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船电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