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835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包括:第1透明基板(101)、在(101)的一面形成的透明象素电极(102)及驱动各(102)的驱动元件(103)、共用电极(104)、在(104)与(101)之间设置的发光层(105)、在(101)的另一面形成的透明独立电容电极(106)、透明共用电容电极(111)及在(111)与(101)之间设置的透明电容层(107),独立电容电极(106)及象素电极(102)的相应每个电极之间利用接触孔(101a)相连,透明共用电容电极(111)及共用电极(104)在显示板周围边缘部分利用连接线(110)接地。(*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例如有机EL(场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等发光象素元件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下面讨论采用有机EL等发光象素元件构成点阵显示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0表示一个象素单元的发光象素元件的剖视图。该发光象素元件由透明玻璃基板601、在该透明玻璃基板601上形成的透明象素电极602(例如由ITO(掺杂氧化锡的氧化铟)构成,其功能为空穴注入电极)、驱动各象素电极602的驱动元件603、与前述透明玻璃基板601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604(例如由MgIn构成,其功能为电子注入电极)及在该共用电极604与前述透明玻璃基板601之间设置的向象素电极602侧发光的发光层600组成。但是,有机EL等发光象素元件,由于响应速度快(μs量级),几乎无存储性,因此在显示图像时,存在画面闪烁感很强的缺点。因此,如日本特开平8-241057号公报(IPC G09G 3/30,H05B 33/08)所公布的那样,考虑与驱动各发光象素元件的各薄膜晶体管并排设置电容,在薄膜晶体管导通时对前述电容进行充电,在薄膜晶体管断开后仍然由各电容向各发光象素元件提供电流。但是,在上述公报中,关于在哪里设置电容未作任何公开说明。一般认为,在发光象素元件的形成区域外集中形成各发光象素元件用的电容,但这样,必须要有一部分电容形成面积,导致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大型化。另外,当在各发光象素元件的形成区域形成各电容时,该电容部分侵占发光面积而使发光面积减小,担心不能得到足够的亮度。另外,在日本特开平8-54836号公报(IPC G09F 9/33)中,提出设置电容线、在与象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容的方法,即将象素电极作为电容的一个电极。但是,在这样将象素电极作为电容的一个电极的构造中,很难保证为形成电容的电介质(电容层)形成区域,特别是不能实现采用液晶作为电介质的电容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该装置能够容易保证为形成电容的电介质(电容层)的形成区域,而且不减小各发光象素元件的发光面积,在该发光象素元件的形成区域中分别形成电容。为解决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给予发光象素元件信号的信号保持用电容装置,相对于前述发光象素元件形成层叠状态,前述电容装置具有与象素电极分开另外设置的独立电容电极,该独立电容电极与前述象素电极电气相连。采用上述构成,由于各电容相对于象素元件形成层叠状态,因此没有侵占发光象素元件的发光面积,可以避免发光面积过小。另外,还由于前述电容装置具有与前述象素电极分开另外设置的独立电容电极,因此容易保证为形成电容的电介质(电容层)的形成区域。前述电容装置的电容层也可以是在发光象素元件的光的出射面一侧形成的透明电容层,或者也可以是在发光象素元件的光的出射面的反面一侧形成的不透明或透明电容层。另外,一个驱动元件也可以兼作为各发光象素元件中的驱动装置及各发光象素元件有关的各电容装置中的充电控制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透明基板、在该透明基板上形成的透明象素电极群及驱动各透明象素电极的驱动元件群、与前述透明基板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在该共用电极与前述透明基板之间设置的向透明象素电极侧发光的发光层、与前述共用电极相对设置的独立电容电极群、在前述共用电极与独立电容电极群之间设置的电容层,前述独立电容电极群与象素电极群对应的每个电极之间电气相连,从而构成该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透明基板、在该第1透明基板的一面形成的透明象素电极群及驱动各透明独立象素电极的驱动元件群、与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一面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在该共用电极与第1透明基板之间设置的向前述透明象素电极侧发光的发光层、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另一面形成的透明独立电容电极群、在与第1透明基板的另一面相对设置的第2透明基板的相对面上形成的透明共用电容电极、在该透明共用电容电极与第1透明基板之间设置的透明电容层,前述透明独立电容电极群与透明象素电极群对应的每个电极之间通过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形成的接触孔相连,从而构成该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透明基板、在该第1透明基板的一面形成的透明独立电容电极群及驱动各透明电容电极的驱动元件群、与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一面相对设置的透明共用电容电极、在该透明共用电容电极与第1透明基板之间设置的透明电容层、在一面形成前述透明共用电容电极而在另一面形成独立透明象素电极群的第2透明基板、与该第2透明基板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及在该共用电极与透明象素电极群之间形成的向透明象素电极侧发光的发光层,前述透明独立电容电极与透明象素电极对应的每个电极之间相连,从而构成该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透明基板、在该第1透明基板的一面形成的透明独立电容电极群及驱动各透明独立电容电极的驱动元件群、在与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一面相对设置的第2透明基板的相对面上形成的透明共用电容电极、在该透明共用电容电极与第1透明基板之间设置的透明电容层、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的另一面形成的透明象素电极群、与第1透明基板的另一面相对设置的共用电极及在该共用电极与透明象素电极群之间设置的向透明象素电极侧发光的发光层,前述透明独立电容电极群与透明象素电极群对应的每个电极之间通过在前述第1透明基板形成的接触孔相连,从而构成该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在该基板的一面形成的独立电容电极群及驱动各独立电容电极的驱动元件群、与前述基板的一面设置的共用电容电极、在该共用电容电极与基板之间设置的电容层、在前述基板的另一面形成的象素电极群、在与基板的另一面相对设置的透明基板的相对面上形成的透明共用电极及在该透明共用电极与象素电极群之间设置的向透明共用电极侧发光的发光层,前述独立电容电极群与象素电极群对应的每个电极之间通过在前述基板形成的接触孔相连,从而构成该装置。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在该基板的一面形成的独立电容电极群及驱动各独立电容电极的驱动元件群、与前述基板的一面设置的共用电容电极、在该共用电容电极与基板之间设置的电容层、在前述基板的另一面形成的共用电极、在与基板的另一面相对设置的透明基板的相对面上形成的透明象素电极群及在该透明象素电极群与共用电极之间设置的向透明象素电极侧发光的发光层,前述独立电容电极群与透明象素电极群的对应的每个电极之间通过在前述基板形成的接触孔及发光层内设置的导电体相连,从而构成该装置。前述电容层或透明电容层可以采用液晶或透明电介质陶瓷。发光层也可以是有机场致发光层。图1(a)为简要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板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b)为该主要部分的具体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板的概要平面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板的发光层之一例的剖视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板中发光象素元件延长点亮时间情况的说明图。图5(a)为简要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板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5(b)为该主要部分的具体剖视图。图5(c)为表示该显示板一个发光象素元件部分的概要平面图。图6(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持给予发光象素元件信号的信号保持用电容装置相对于所述发光象素元件形成层叠状态,所述电容装置具有与象素电极分开另外设置的独立电容电极,该独立电容电极与所述象素电极电气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尾佳高高桥寿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