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放电管及其驱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287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披露了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LCD)或其它的背光应用的气体放电管和用于所述气体放电管的驱动方法。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包括两个平面玻璃、隔板和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并行电极的电极组。以这样的方式在一个放电周期内将电压施加到每个电极组上,即允许出现空间和时间上散开的稀有气体的放电。从而甚至当使用单个放电管来构成具有大面积的LCD的背光时,也不会遭受不均衡的流明,并且放电的位置能在空间和时间上散开,从而确保高发射效率。由于该背光不需要光导板或漫射层,使得制造成本变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作液晶显示器(在下文中称为“LCD”)的背光或诸如此类的气体放电管,以及该种气体放电管的驱动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背光结构及其驱动方法。相关技术说明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传统的背光LCD包括在其外围安装有反射镜901的直管型或L形冷阴极放电管902,光导板904和漫射层903。冷阴极放电管902被放置在显示器外围部分,光由光导板904垂直偏转,并且由漫射层903提供均匀发光。但是,由于LCD被用在TV装置或个人电脑的监视器中,显示器面积增大并且可能变成大于20英寸的型号。增大了的显示器面积使得由光导板904的垂直偏转不均匀,以致它在冷阴极放电管902附近比较明亮,而随着发光位置远离冷阴极放电管902,就会变得较暗。作为克服该缺点的解决方案,已经提出一种不用光导板而用几个冷阴极放电管902和多个漫射层903来获得均匀发光的方法。但是,冷阴极放电管902和驱动电路的特性的变化要求一些措施来改善冷阴极放电管902的产品精度,以便获得均匀发光。这些要求不希望带来制造背光成本的增加。有一种单一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它包括两个平面玻璃和一个隔板。由于是单个发光器件,这种气体放电管具有均匀流明的优点。但是,20英寸或更大的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应该使用多个电极以减小放电启动电压和保持电极间的距离恒定。图11表示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的结构,该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具有由平面玻璃形成的前面玻璃板1101,根据紫外激发而发光的荧光层1102,由平面玻璃形成的背面玻璃板1103,并行安装在背面玻璃板1103上的并行电极1104a和1104b,覆盖并行电极1104a和1104b的电介质层1105,密封前面玻璃板1101和背面玻璃板1103的隔板1106,以及由玻璃板1101、背面玻璃板1103和隔板1106包围,并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空间1107。并行电极的数量作为示例在图11中被设置为6个。图12表示作用到图11所示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上的电压波形。在图12中,(a)表示作用到并行电极1104a上的电压波形,而(b)表示作用到并行电极1104b上的电压波形。两个电压是每隔T/2或半个电压作用周期T而交替作用的。作用这种特定电压的原因如下。当在对电极作用电压之后开始放电时,称为壁电荷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依据电极的电势被保存在介电层中并且抵消作用的电压,因而停止了放电。因此,为了允许再次发生放电,作用的电压极性要反相。虽然在图12A和12B中作用的电压脉冲宽度窄于T/2,但作用的电压也可以采用等于或窄于T/2的任何脉冲宽度,并引起放电。当将图12A和12B中的电压施加到这些并行电极时,在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的放电空间1107的两端部或外围部分的放电传播不同于在放电空间1107(不包括两端部或外围部分的放电空间)的中间部分的放电传播。因而提供了流明的差异。这个原因将在以下参考图13A和13B进行说明。图13A和13B表示由施加的电压引起的放电传播和相关的流明值。标号“1201”指示放电的传播方向和放电状态或相关流明值。所给的相关流明值“100”是在平面类型气体放电管(该空间在邻接电极之间)的中间部分的一个放电区中在周期T中获得的流明值。由于在周期T中,在相同的放电区出现两次放电,所以在中间部分的一个放电区中,由单次放电提供的相关流明值取为“50”。图13A表示当图12A中的电压施加到并行电极1104a时发生的放电状态,图13B表示当图12B中的电压施加到并行电极1104b时发生的放电状态。当图12A中的电压施加到在图13A中的并行电极1104a上时,除了在左手末端接近并行电极的区域,放电从并行电极1104a到并行电极1104b,向两边扩展。但是,因为并行电极1104b仅安装在与并行电极1104a相关的一边(图示中的右手边),在面板左手末端的相关流明值变得比在其它放电状态时的流明值大。与图13A的情况相同,当图12B中的电压施加到图13B中的并行电极1104b上时,除了在右手末端接近并行电极的区域,放电从并行电极1104a(b)到并行电极1104b向两边扩展。但是,因为并行电极1104a安装在与并行电极1104b相关的一边(图示中的左手边),在面板右手末端的相关流明值变得比在其它放电状态时的流明值大,如图13A的情况。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即在末端部分或外围部分发射的光的流明变得比在中间部分的流明高。从上所述显然可见,如图10所示的具有较大显示区域的传统LCD背光会产生流明斑点或不均衡,并且,如果使用多个漫射层来作为一种消除流明斑点的方法,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制造成本的提高。甚至图11中的背光将要面临流明斑点或在末端部分或外围部分的较高流明问题。专利技术概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合于大显示区域背光,且没有流明斑点的低成本的气体放电管,以及该气体放电管的驱动方法。依据本专利技术,包括两个平面玻璃和一个隔板的单个气体放电管被提供有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并行电极的电极组,并且以这样的方式设计,即电压以不同的时序施加到每个电极组,以便放电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比较分散。该设计使单个气体放电管可以用作具有较大显示区域的LCD背光,消除流明不均匀,并且不要求光导板或漫射层。因此就可能提供具有较低制造成本的背光。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气体放电管的驱动方法,所述气体放电管具有两个平面玻璃,在平面玻璃和多个并行电极之间填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空间,所述多个并行电极被安装在其中一个平面玻璃上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至少5个并行电极的电极组,由此,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散的稀有气体的放电能够在一个放电周期内在一个电极组中发生。稀有气体的放电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分散,这就带来一个优点,即单个气体放电管就可以提供均匀流明的背光。在这种驱动方法中,在第二稀有气体放电被允许发生在不是第一稀有气体放电发生的位置之后,在预定周期内,第三稀有气体放电可以被允许发生在第一稀有气体放电发生过的位置上。该驱动方法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在放电空间的末端部分或外围部分中流明的增加可以被抑制,从而提供一种均匀流明的气体放电管。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气体放电管的驱动方法,所述气体放电管具有两个平面玻璃、在平面玻璃和多个并行电极之间填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空间、所述并行电极被安装在一个平面玻璃上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至少3个并行电极的电极组、以及定位在放电空间的两端部或外围部分的辅助电极,并且将预定电压施加在所述辅助电极上,由此,允许出现沿着空间散开的稀有气体的放电。所述驱动方法能调整放电平衡,于是具有这样的优点,即能抑制在放电空间的两个端部或外围部分的流明的增加。在依据第二个方面的驱动方法中,辅助电极可以布置在比布置并行电极间隔窄的间隔中。所述驱动方法能方便地抑制由于放电量的减少在放电空间的两个端部或外围部分形成的流明减少。在依据第二个方面或其修改的驱动方法中,电压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施加到每个电极组,即将施加到放电空间的中间部分的电压设置得比预定电压低,而将施加到放电空间圆柱外面部分的电压设置得比预定电压高。该驱动方法具有抑制放电空间的两个端部或外围部分的流明减少,从而提供一种具有均衡流明的气体放电管的优点。在依据第二方面和第一与第二方面的修改的任何一个的驱动方法中,每个单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气体放电管的驱动方法,所述气体放电管包括两个平面玻璃、在所述平面玻璃之间填充有稀有气体的放电空间、以及安放在所述平面玻璃的一个上并形成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五个并行电极的电极组的多个并行电极,从而允许在空间和时间上散开的所述稀有气体的放电一个放电周期内出现在一个电极组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富田和男广桥正树桑田纯今村浩子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