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59435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该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主要由:振动供料盘、转动盘、铰链轴抓取器以及压铆机组合而成,所述振动供料盘置于所述转动盘的前端,所述压铆机置于所述转动盘的后端,所述铰链轴抓取器置于所述转动盘的一侧;该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通过自动化生产,有效缩短了加工时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状态的一致性的同时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冰箱下铰链铆接
,特别涉及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铰链止挡轴、铰链门轴及铰链板均由人工分为三步装入模具,后使用冲床进行压铆操作,人工操作存在下列问题:
[0003]1、喂料过程长,完成一次操作需进行三次喂料和一次冲床压铆;
[0004]2、安全隐患,操作人员肢体入模次数越多,出现安全事故的概率越大;
[0005]3、铆接质量,第三步铰链板装入后须由人工手动保持水平支撑,支撑角度差异导致铰链轴铆接垂直度一致性差,无法满足客户设计精度要求(

Φ0.05),不良品产生率高;
[0006]4、模具工装寿命短,铰链产品生产量大,模具使用周期短(设计寿命≤30万件),超寿命后模具内铰链轴的定位型腔磨损导致装入铰链轴后,铰链轴出现松动,也是导致其铆接质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该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主要由:振动供料盘、转动盘、铰链轴抓取器以及压铆机组合而成,所述振动供料盘置于所述转动盘的前端,所述压铆机置于所述转动盘的后端,所述铰链轴抓取器置于所述转动盘的一侧,通过振动供料盘自动供料,通过铰链轴抓取器将铰链轴从振动供料盘抓取至转动盘上,转动盘转动至压铆机下方进行铆压。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振动供料盘的下料端设有铰链轴定位器,通过振动供料盘的振动将铰链轴自动供料至铰链轴定位器进行固定便于铰链轴抓取器进行抓取。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铰链轴定位器靠近所述转动盘的前端,铰链轴抓取器抓取铰链轴后平移至转动盘上方。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铰链轴抓取器包括:推进气缸、滑轨以及抓取头,所述抓取头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抓取头通过所述推进气缸推动,推进气缸推动抓取头在铰链轴定位器于转盘直接往返平移,抓取头从铰链轴定位器上抓取铰链轴后平移至转动盘上方并将铰链轴放置于固定工装上。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转动盘上设有固定工装,用于铰链轴以及铰链板的固定,铰链轴通过铰链轴抓取器自动放置,铰链板通过人工在转动盘的铰链板上料区进行放置,转动盘顺时针转动时,转动盘的前端为铰链轴放置区,转动盘的后端为压铆区,转动盘的左侧为铰链板上料区,转动盘的右侧为压铆完成后的铰链板下料区。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工装上设有铰链板槽,用于固定铰链板。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铰链板槽上设有轴孔,轴孔用于固定铰链轴。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通过自动化生产,有效缩短了加工时长,由原来的三步装填加冲床操作共计四步动作缩减至仅有铰链板装填一步动作,大大缩短了制造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铰链轴采用自动装填、铰链板仍然采用人工装填,但两工步均与模具压铆过程分离,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装置装配六套工装循环加工生产,使设备寿命大大增加,加上工装台面加大、铣平后确保了铰链板与铰链轴铆接前、后的水平和垂直状态,既保证了产品状态的一致性,也确保了产品状态能够符合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1]实施例一:图1

图3示出了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该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主要由:振动供料盘1、转动盘4、铰链轴抓取器3以及压铆机5组合而成,所述振动供料盘1置于所述转动盘4的前端,所述压铆机5置于所述转动盘4的后端,所述铰链轴抓取器3置于所述转动盘4的一侧,通过振动供料盘自动供料,通过铰链轴抓取器3将铰链轴从振动供料盘抓取至转动盘上,转动盘转动至压铆机下方进行铆压;所述振动供料盘1的下料端设有铰链轴定位器2,通过振动供料盘的振动将铰链轴自动供料至铰链轴定位器进行固定便于铰链轴抓取器进行抓取;所述铰链轴定位器2靠近所述转动盘4的前端,铰链轴抓取器抓取铰链轴后平移至转动盘上方;所述铰链轴抓取器3包括:推进气缸、滑轨31以及抓取头32,所述抓取头32设置在所述滑轨31上,所述抓取头32通过所述推进气缸推动,推进气缸推动抓取头在铰链轴定位器2于转盘直接往返平移,抓取头从铰链轴定位器2上抓取铰链轴后平移至转动盘上方并将铰链轴放置于固定工装上;所述转动盘4上设有固定工装41,用于铰链轴以及铰链板的固定,铰链轴通过铰链轴抓取器自动放置,铰链板通过人工在转动盘的铰链板上料区进行放置,转动盘顺时针转动时,转动盘的前端为铰链轴放置区,转动盘的后端为压铆区,转动盘的左侧为铰链板上料区,转动盘的右侧为压铆完成后的铰链板下料区;所述固定工
装41上设有铰链板槽,用于固定铰链板;所述铰链板槽上设有轴孔,轴孔用于固定铰链轴;本专利技术的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通过自动化生产,有效缩短了加工时长,由原来的三步装填加冲床操作共计四步动作缩减至仅有铰链板装填一步动作,大大缩短了制造时间,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铰链轴采用自动装填、铰链板仍然采用人工装填,但两工步均与模具压铆过程分离,有效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设备装置装配六套工装循环加工生产,使设备寿命大大增加,加上工装台面加大、铣平后确保了铰链板与铰链轴铆接前、后的水平和垂直状态,既保证了产品状态的一致性,也确保了产品状态能够符合客户需求。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主要由:振动供料盘(1)、转动盘(4)、铰链轴抓取器(3)以及压铆机(5)组合而成,所述振动供料盘(1)置于所述转动盘(4)的前端,所述压铆机(5)置于所述转动盘(4)的后端,所述铰链轴抓取器(3)置于所述转动盘(4)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供料盘(1)的下料端设有铰链轴定位器(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下铰链自动铆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定位器(2)靠近所述转动盘(4)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少良郭寅斌何宏张庆峰高怀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新双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