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润滑系统、变速箱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517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润滑系统、变速箱和汽车,所述冷却润滑系统用于包括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双电机混动变速箱,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包括双联泵、低压油路、高压油路、阀板、分配油路、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双联泵布置在混动变速箱内部并且作为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的动力源,双联泵从混动变速箱的油底壳抽取油液输送到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中,低压油路与分配油路通过阀板连接,高压油路与发电机通过阀板连接,分配油路分别与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连接。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连接。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润滑系统、变速箱和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润滑系统、变速箱和汽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括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双电机混动变速箱的冷却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汽车排放和油耗的要求的不断提升,汽车行业在寻找各种节能解决方案。双电机混动变速箱能够通过发动机的适时介入和能量回收配合电机的高效率来降低油耗。对于混动变速箱的润滑冷却系统,在现有技术中大多数实行电机采用水冷、变速箱内部采用常规冷却的方式。
[0003]在电机油冷系统(CN06411050A)这一专利中,采用了单电机油冷的方式对变速箱中的电机进行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适配于双电机混动变速箱中双电机的特殊冷却需求来对双电机进行油冷。双电机混动变速箱全然不同于搭载单电机变速箱的汽车的行驶工况,双电机混动变速箱有发电机充电、驱动电机驱动的纯电模式,还有两个电机同时工作等多个热管理场景。
[0005]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还旨在解决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其它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却润滑系统、变速箱和汽车,具体而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润滑系统,其中,所述冷却润滑系统用于包括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双电机混动变速箱,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包括双联泵、低压油路、高压油路、阀板、分配油路、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双联泵布置在混动变速箱内部并且作为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的动力源,双联泵从混动变速箱的油底壳抽取油液输送到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中,低压油路与分配油路通过阀板连接,高压油路与发电机通过阀板连接,分配油路分别与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连接。
[0007]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冷却润滑系统中使用在

10℃时动态粘度为0.168 Pa
·
s并且在90℃时动态粘度为0.00427 Pa
·
s的油液。
[0008]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中构造有支路油路用于冷却换挡执行元件。
[0009]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阀板上构造有阀体,所述阀体构造成在其关闭时,高压油路的油液能够流入到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中,在其开启时,高压油路的油液能够流入到低压油路中。
[0010]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发电机的输出轴处构造有导油嘴用于将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流入的油液导入到发电机的输出轴的轴孔以及轴承中,在导油嘴上构
造有孔用于润滑轴承。
[0011]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低压油路上构造有冷却回路用于冷却低压油路中的油液,所述冷却回路包括依次连接成回路的油水换热器、逆变器和低温冷却循环散热器。
[0012]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储油槽,所述储油槽布置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下方用于存储喷淋的冷却油液并且对发电机和驱动电机进行浸油润滑。
[0013]可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冷却润滑系统还包括导油槽,所述导油槽布置在混动变速箱的主减速齿轮的上方,所述导油槽收集混动变速箱的主减速齿轮搅起的油液并将其导入到储油槽中。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其中,所述变速箱包括以上所述的冷却润滑系统。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变速箱。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冷却润滑系统能够对混动变速箱中的两个电机的冷却进行单独控制,并且可以冷却润滑电机的转子、支撑轴承等部件。在冷却润滑系统中能够增加支路来冷却润滑其它需要冷却的零件,油路中的流量可以根据工况进行调整,也可以通过在阀板中的阀体控制流量,以便适时调整油泵的工作负荷,提升变速箱效率。对电机定子的冷却采用喷淋油管进行喷淋冷却,喷淋油管采用较大的内径并在其上构造多个喷淋小孔,使得该系统的压降小,降低油泵的能耗。
附图说明
[0017]参考附图,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的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冷却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冷却润滑系统的双联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冷却润滑系统在进行冷却时的流量分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容易理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的条件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19]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或类似表述仅用于描述与区分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应的构件的相对重要性。
[0020]参考图1,其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冷却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冷却润滑系统用于包括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双电机混动变速箱。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包括双联泵1、低压油路2、高压油路3、阀板4、分配油路5、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6、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7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8。参考图2,其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冷却润滑系统的双联泵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双联泵1包括泵体101、油泵电机102和油泵控制器103。所述双联泵1通过油泵电机102驱动,而油泵电机102通过油泵控制器103进行控制。双联泵1的泵体分成两个腔室,分别输出不同压力的低压油和高压油相应地用于低压油路2和高压油路3。所述双联泵1内置在变速箱中,其油泵电机102通过变速箱中的减速齿轮进行飞溅冷却,由于双联泵1通过变速箱壳体罩盖起来并且通过变速箱润滑油进行浸油润滑,可以实现较好的NVH性能。相比于双联泵1,机械泵实时的排量与车速强相关,汽车高速时流量大,在汽车低速时流量小,而双联泵1可以实现在汽车低速运行时排量按需调控并且能够保证高压油路3的高压。
[0021]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冷却润滑系统中使用的油液为在

10℃时动态粘度为0.168 Pa
·
s并且在90℃时动态粘度为0.00427 Pa
·
s的油液。
[0022]低压油路2和高压油路3连接到阀板4上,在阀板4上构造有阀体和用于引导油路的结构,通过所述结构,高压油路3通过阀板4与发电机100和低压油路2连接,低压油路2通过阀板4与分配油路5连接,而分配油路5分别和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6、驱动电机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润滑系统用于包括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双电机混动变速箱,所述冷却润滑系统包括双联泵、低压油路、高压油路、阀板、分配油路、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双联泵布置在混动变速箱内部并且作为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的动力源,双联泵从混动变速箱的油底壳抽取油液输送到低压油路和高压油路中,低压油路与分配油路通过阀板连接,高压油路与发电机通过阀板连接,分配油路分别与发电机冷却润滑油路、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和离合器冷却润滑油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润滑系统中使用在

10℃时动态粘度为0.168 Pa
·
s并且在90℃时动态粘度为0.00427 Pa
·
s的油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冷却润滑油路中构造有支路油路用于冷却换挡执行元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板上构造有阀体,所述阀体构造成在其关闭时,高压油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芳华郁李巍钟毅王全任梅本付李佳奕张旭晨蔡昀宁王凯童冬生张国耕刘洋鲍爱建江彪赵亮韦彬邹逸伦陶鸿莹顾宁杜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