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51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各自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对每一台轿厢建立各自的防撞安全区;当发生故障时,按以下步骤:S11:控制故障源所在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的轿厢停止,同时控制外部轿厢防止进入;当需要检修时,按以下步骤:S12:控制一台轿厢仅在检修点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运行,同时控制外部轿厢防止进入;当正常运行时,按以下步骤:S13:对防撞安全区进行实时检测;S14:防撞安全区内检测到其它轿厢时,当前轿厢和/或其它轿厢作出反应以使防撞安全区内检测不到其它轿厢。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适用性广、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优点。安全性的优点。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主要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梯系统中,每个井道和该井道内厅门对应的唯一一台轿厢,而在智能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中,每个轨道和该井道的厅门并不是对应唯一轿厢,更像是多台轿厢共用这些轨道和厅门,所以每段轨道和厅门仅在同一时刻可被最多一个轿厢所占用。需要解决轨道和厅门这两种资源的分配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适用性广、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两条间隔布置的直行轨道,相邻的直行轨道之间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切换轨道,所述切换轨道与相应侧的直行轨道之间设有切轨装置,还包括能在两条直行轨道之间通过切轨装置和切换轨道进行切轨的至少两台轿厢;具体的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对每一个切换段和每一个厅门段建立各自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对每一台轿厢建立各自的防撞安全区。
[0007]在步骤S1中,当发生故障时,按以下分步骤进行控制:
[0008]S11:故障源所在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发生作用,控制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的所有轿厢停止运行,同时控制外部轿厢防止进入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
[0009]当需要检修时,按以下分步骤进行控制:
[0010]S12:检修点所在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发生作用,控制一台轿厢仅在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运行,同时控制外部轿厢防止进入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
[0011]当正常运行时,按以下分步骤进行控制:
[0012]S13:每一台轿厢都对自身的防撞安全区进行实时检测;
[0013]S14:若当前轿厢的防撞安全区内检测到其它轿厢时,当前轿厢和/或其它轿厢作出相应运行反应以使防撞安全区内检测不到其它轿厢。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5]在步骤S13中,当轿厢同向运行时,轿厢作出减速、制停和加速运行中的一种或多种,前轿厢作出加速运行。
[0016]后轿厢作出减速运行或制停动作。
[0017]在步骤S13中,当轿厢相向运行时,轿厢作出减速、制停和反向运行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在步骤S1中,在每一台轿厢运行方向上的前端设定一个前检测安全区d1,在每一台轿厢运行方向上的后端设定一个后检测安全区d2,定义轿厢高度为d,定义防撞安全区为L,L≥d+d1+d2。
[0019]所述前检测安全区d1包括前检测安全段d
11
和前检测核心段d
12
,d1≥d
11
+d
12

[0020]所述前检测安全段d
11
、前检测核心段d
12
和后检测安全区d2满足以下函数关系:
[0021]d
11
≥S1+S3,S1=V
12
/2a,t1=V1/a,S3=V
max
×
t1=V
max
V1/a;
[0022]d
12
≥S4‑
S2,S2=V
max2
/2a,t2=V
max
/a,S4=V
max2
/a,S4=V
max
×
t2=V
max2
/a;
[0023]d2≥S6‑
S5,S5=(V
max2

V
12
)/2a,t3=(V
max

V1)/a,S6=V
max
×
t3=V
max
(V
max

V1)/a;
[0024]其中,V1为轿厢当前运行速度,V
max
为轿厢最大运行速度,a为轿厢变速运行加速度,S1为轿厢从当前速度V1减小到0运行的路程,S2为轿厢从最大速度V
max
减速到0运行的路程,S3为轿厢在t1时间段内以最大速度V
max
运行的路程,S4为轿厢在t2时间段内以最大速度V
max
运行的路程,S5为轿厢从当前速度V1加速到最大速度V
max
运行的路程,t1为轿厢从当前速度V1减小到0所需时间,t2为轿厢从最大速度V
max
减速到0所需时间,t3为轿厢从当前速度V1加速到最大速度V
max
所需时间,S6为轿厢在t3时间段内以最大速度V
max
运行的路程。定义切换段本身的高度为F,定义切换段安全区为K,K≥F+2S2,S2=V
max2
/2a,其中,V
max
为轿厢最大运行速度,a为轿厢变速运行加速度,S2为轿厢从最大速度V
max
减速到0运行的路程,切换段安全区K相对于切换段本身的高度F为对称增加距离S。定义厅门段本身的高度为G,定义厅门段安全区为W,W=G+2S2,S2=V
max2
/2a,其中,V
max
为轿厢最大运行速度,a为轿厢变速运行加速度,S2为轿厢从最大速度V
max
减速到0运行的路程,厅门段安全区W相对于厅门段本身的高度G为对称增加距离S。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6]本专利技术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采用该方法,对每一个切换段和每一个厅门段建立固定不变的各自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在发生故障时,故障源所在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发生作用,控制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的所有轿厢停止运行,同时控制外部轿厢防止进入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这样就保证了区内轿厢和区外轿厢的安全性;当需要检修时,检修点所在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发生作用,控制一台轿厢仅在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运行,同时控制外部轿厢防止进入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这样就保证了区外轿厢的安全性,同时确保了有一台轿厢输送检修人员进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进行检修;当正常运行时,根据当前轿厢的运行速度和其它轿厢的预计速度对每一台轿厢建立各自的防撞安全区,每个防撞安全区都随各自的轿厢运行,相邻轿厢的防撞安全区可以相互重叠,当在防撞安全区内检测到其它轿厢时,对当前轿厢和/或其它轿厢作出相应运行反应以使防撞安全区内检测不到其它轿厢,这样设置,使得当在防撞安全区内检测到其它轿厢时,至少会有轿厢主动的作出避开反应,能够防止距离过小时的追尾碰撞问题,其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条间隔布置的直行轨道(1),相邻的直行轨道(1)之间设置有倾斜布置的切换轨道(2),所述切换轨道(2)与相应侧的直行轨道(1)之间设有切轨装置(3),还包括能在两条直行轨道(1)之间通过切轨装置(3)和切换轨道(2)进行切轨的至少两台轿厢(4);具体的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每一个切换段和每一个厅门段建立各自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对每一台轿厢(4)建立各自的防撞安全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当发生故障时,按以下分步骤进行控制:S11:故障源所在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发生作用,控制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的所有轿厢(4)停止运行,同时控制外部轿厢(4)防止进入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当需要检修时,按以下分步骤进行控制:S12:检修点所在的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发生作用,控制一台轿厢(4)仅在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内运行,同时控制外部轿厢(4)防止进入该切换安全区和厅门安全区;当正常运行时,按以下分步骤进行控制:S13:每一台轿厢(4)都对自身的防撞安全区进行实时检测;S14:若当前轿厢(4)的防撞安全区内检测到其它轿厢(4)时,当前轿厢(4)和/或其它轿厢(4)作出相应运行反应以使防撞安全区内检测不到其它轿厢(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中,当轿厢(4)同向运行时,轿厢(4)作出减速、制停和加速运行中的一种或多种,前轿厢(4)作出加速运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后轿厢(4)作出减速运行或制停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3中,当轿厢(4)相向运行时,轿厢(4)作出减速、制停和反向运行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在每一台轿厢(4)运行方向上的前端设定一个前检测安全区d1,在每一台轿厢(4)运行方向上的后端设定一个后检测安全区d2,定义轿厢(4)高度为d,定义防撞安全区为L,L≥d+d1+d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检测安全区d1包括前检测安全段d
11
和前检测核心段d
12
,d1≥d
11
+d
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轿厢并行电梯系统的轿厢安全运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检测安全段d
11
、前检测核心段d
12
和后检测安全区d2满足以下函数关系:d
11
≥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翔周立波朱建伟毛凯萍谭慧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