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抓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945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抓取结构,它包括: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输送板、开设在所述输送板上的输送凹槽、设置在所述输送板一侧的立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立板靠近输送板一侧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绕设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上的皮带、固定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侧面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端部的转板、枢轴连接在转板上的夹持臂、固定在所述夹持臂上且朝向输送板的气动夹爪以及固定在所述立板另一侧且用于带动主动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容器抓取结构抓取效率快,不影响后续电容器的加工,而且节省了人工的投入,节约成本。节约成本。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抓取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容器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器抓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是指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后,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因此电容器在谐调、旁路、耦合、滤波等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应用在数码电子产品等领域中。
[0003]电容器在加工完成后,大批量的电容器从机器口输送而出,此时需要及时将电容器取下,以便机器加工其余的电容器;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需要人工逐个取下,人工操作效率太慢,无法满足大批量电容器的生产需求,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容器抓取结构。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器抓取结构,它包括:
[0006]底板、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输送板、开设在所述输送板上的输送凹槽、设置在所述输送板一侧的立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立板靠近输送板一侧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绕设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上的皮带、固定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侧面的转轴、固定在所述转轴端部的转板、枢轴连接在转板上的夹持臂、固定在所述夹持臂上且朝向输送板的气动夹爪、固定在所述立板另一侧且用于带动主动轮转动的驱动装置、圆周开设在主动轮和从动轮周面上的齿槽以及固定在所述皮带内侧的凸齿,所述凸齿与齿槽相配合,所述电容器的宽度小于输送凹槽的宽度。
[0007]优化地,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板两侧的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顶部且位于所述输送板上方的挡板、固定在所述底板顶部的固定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且朝向所述输送凹槽的CCD相机,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输送板与立板之间。
[0008]优化地,所述支撑板的高度等于所述输送板的高度。
[0009]优化地,所述CCD相机位于所述输送凹槽之间。
[0010]优化地,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0011]优化地,所述皮带为塑胶带。
[00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13]本技术电容器抓取结构自动化程度高,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主动轮与从动轮在一定角度内做往返转动,而后通过转轴和转板带动夹持臂往返运动,期间气动夹爪夹取输送凹槽内的电容器并将其拿离输送板,抓取效率快,不影响后续电容器的加工,而且节省了人工的投入,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位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底板;2、输送板;3、输送凹槽;4、支撑板;5、挡板;6、固定板;7、CCD相机;8、立板;9、主动轮;10、从动轮;11、皮带;12、转轴;13、伺服电机;14、转板;15、夹持臂;16、气动夹爪;17、齿槽;18、凸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22]如图1

5所示,为本技术电容器抓取结构的示意图,它通常用于电容器加工完成后,及时将电容器取走,它包括底板1、输送板2、输送凹槽3、支撑板4、挡板5、固定板6、CCD相机7、立板8、主动轮9、从动轮10、皮带11、转轴12、伺服电机13、转板14、夹持臂15、气动夹爪16、齿槽17和凸齿18。
[0023]其中,底板1为矩形状金属板,材质为不锈钢,通过螺栓与螺母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加工机台上。输送板2固定在底板1顶部,输送凹槽3开设在输送板2上(输送板2与生产电容器的机器出口相连,输送凹槽3用于输送加工完成后的电容器,电容器挨个排列在输送凹槽3内,后方的电容器推动前方的电容器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电容器的宽度小于输送凹槽3的宽度,电容器的高度略小于输送凹槽3的深度,确保电容器可以顺利通过输送凹槽3)。支撑板4有两块,它们固定在底板1上且位于输送板2的两侧(支撑板4的高度等于输送板2的高度,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支撑板4焊接在底板1上)。挡板5固定在两块支撑板4顶部(挡板5搭设在输送凹槽3上,电容器在输送过程中,当有两块电容器摞在一起时,挡板5可将上层电容器推下,以免影响电容器的正常输送)。
[0024]立板8固定在底板1上且位于输送板2一侧(立板8位于输送板2的输送方向末端)。主动轮9和从动轮10可转动地设置在立板8靠近输送板2的一侧上(立板8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两个通孔,通孔内安装有转动轴,主动轮9和从动轮10通过平键固定在转动轴上)。主动轮9是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完成转动的(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固定在立板8的另一侧上,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与主动轮9上的转动轴相连,用于带动主动轮9转动,伺服电机13可以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等特性)。皮带11绕设在主动轮9与从动轮10上(皮带11为一般常见的塑胶带,绕设在主动轮9与从动轮10上并绷紧,伺服电机13通过转动轴带动主动轮9转动时,由皮带11带动从动轮10同步转动)。齿槽17圆周开设在主动轮9和从动轮10的外周面上,凸齿18间隔固定在皮带11的内侧,且凸齿18与齿槽17相配合(具体的,皮带11上的凸齿18啮合在主动轮9和从动轮10上的齿槽17内,依靠凸齿18与齿槽的17相互啮合,可以避免皮带11的打滑,确保从动轮9与主动轮10的同步转动)。
[0025]转轴12有两根,它们固定在主动轮9与从动轮10远离立板8的一侧上,且随着主动
轮9和从动轮10同步转动。转板14有两块,它们固定在转轴12的端部。夹持臂15枢轴连接在两块转板14的顶部,且朝输送板2的方向延伸(伺服电机13带动主动轮9转动时,在皮带11的作用下,从动轮10也同步转动,固定在转轴12端部的两块转板14也同步转动,由于夹持臂15与两块转板14的顶部均枢轴连接,因此夹持臂15随着两块转板14运动时,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夹持臂15与底板1发生干涉,因此伺服电机13并不是带动主动轮9做360
°
转动,而是带动主动轮9在一定角度内做周期性往复转动,即先带动夹持臂15靠近输送板2,再带动夹持臂15远离输送板2)。
[0026]气动夹爪16固定在夹持臂15上且朝向输送板2,用于夹取输送凹槽3内的电容器。固定板6固定在底板1上且位于输送板2与立板8之间,CCD相机7固定在固定板6上且朝向输送凹槽3(CCD相机7用于实时检测输送凹槽3内的电容器,并将指令传输至后台服务器与控制器,进而控制伺服电机13带动夹持臂15以及气动夹爪16夹取电容器,而且CCD相机7还可以完成电容器的计数任务;如图3所示,CCD相机7位于输送凹槽3之间,避免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抓取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1)、固定在所述底板(1)顶部的输送板(2)、开设在所述输送板(2)上的输送凹槽(3)、设置在所述输送板(2)一侧的立板(8)、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立板(8)靠近输送板(2)一侧的主动轮(9)与从动轮(10)、绕设在所述主动轮(9)与从动轮(10)上的皮带(11)、固定在所述主动轮(9)与从动轮(10)侧面的转轴(12)、固定在所述转轴(12)端部的转板(14)、枢轴连接在转板(14)上的夹持臂(15)、固定在所述夹持臂(15)上且朝向输送板(2)的气动夹爪(16)、固定在所述立板(8)另一侧且用于带动主动轮(9)转动的驱动装置、圆周开设在主动轮(9)和从动轮(10)周面上的齿槽(17)以及固定在所述皮带(11)内侧的凸齿(18),所述凸齿(18)与齿槽(17)相配合,所述电容器的宽度小于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海门银燕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