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0906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是一种设有分别在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在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多个数据电极、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向配置而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部的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设m为任意整数时,在第m-1子场中维持期间的最终脉冲施加在扫描电极上且在第m子场中存在初始化期间的场合,在该初始化期间在扫描电极上递减施加电压的同时,在数据电极上施加负极性脉冲;在第m-1子场中维持期间的最终脉冲施加在维持电极上且在第m子场中存在初始化期间的场合,在该初始化期间在扫描电极上施加递增的同时,在数据电极上施加正极性脉冲。(*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涉及减少驱动时的功耗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显示屏(以下称「PDP」)通过气体放电中产生的紫外线而激发荧光粉发光,进行图像显示。按照放电方法的种类,分为交流(AC)型和直流(DC)型。AC型的特征是在亮度、发光效率和寿命方面优于DC型。在AC型中反射型面放电型在亮度、发光效率方面特别优良,反射型面放电型是最常用的。图9是概略表示传统型AC型PDP部10的透视图。如图9所示,PDP部10的结构中将发出R(红)、G(绿)、B(蓝)各种颜色光的多个放电单元顺序排列。在由碱石灰玻璃等构成的前屏玻璃21上形成多个条状透明电极241、251(使用ITO及SnO2)。由于透明电极241、251的薄膜电阻大,因此在透明电极241、251上通过层叠银的厚膜、铝薄膜及Cr/Cu/Cr薄膜形成总线电极242、252,减少薄膜电阻。采用这种结构,可以形成多对显示电极24、25{维持电极24(Y电极)24,扫描电极(X电极)25}。在形成显示电极24、25的前屏玻璃21上形成依次由低熔点玻璃的透明介质层22与氧化镁(MgO)构成的保护层23。介质层22具有AC型PDP特有的限流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有分别在第一基板表面上形成多个扫描电极和多个维持电极、在第二基板表面上形成多个数据电极、使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向配置而构成的等离子体显示屏部的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m设为任意整数时,在第m-1子场中维持 期间的最终脉冲加在扫描电极上、且第m子场中存在初始化期间的场合,在该初始化期间在扫描电极上施加递减电压的同时,在数据电极上施加负极性脉冲;在第m-1子场中维持期间的最终脉冲施加在维持电极上、且第m子场中存在初始化期间的场合,在该初始 化期间在扫描电极上施加递增电压的同时,在数据电极上施加正极性脉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真铜胜利奥村茂行仓田隆次长尾宣明村井隆一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