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7545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4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LED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蓝宝石衬底、N层、量子阱和P层;所述N极导电层电连接N层并与P层绝缘;多个所述N极导电层互相平行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N极导电层上沿N极导电层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N极;多个所述P极均匀设置在P极导电层上并均电连接P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多个N极串联,每个N极提供给量子阱和P层的电子尽可能相等;P极同理;N极在N极导电层上的均匀分布,以及P极在P极导电层上的均匀分布,均使电流能均匀的流过量子阱和P层,避免了电流在量子阱和P层中集中,从而提高了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发光量和发光效率。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发光量和发光效率。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发光量和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LED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作为新型的发光器件,LED具有高光效、节能、使用寿命长、响应时间短、环保等优点,因此被称为最有潜力的新一代光源,在照明领域应用领域极为常见。
[0003]正装的LED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蓝宝石衬底、N层、量子阱和P层;为了提高LED的性能,将LED的部分结构倒置,使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板、P层、量子阱、N层和蓝宝石衬底。
[0004]在LED领域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对LED的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其通过均匀电流在外延层上的分布,提高了亮度。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蓝宝石衬底、N层、量子阱和P层;还包括金属层、N极和多个P极;所述金属层包括互相绝缘的P极导电层和N极导电层;所述N极导电层电连接N层并与P层绝缘;
[0007]所述N极导电层呈条状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N极导电层互相平行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N极导电层上沿N极导电层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N极;多个所述P极均匀设置在P极导电层上并均电连接P层。
[000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中,多个N极串联,使N极电连接后,每个N极提供给量子阱和P层的电子尽可能相等;P极同理;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中还设置的N极在N极导电层上的均匀分布,以及P极在P极导电层上的均匀分布,均使电流能均匀的流过量子阱和P层,避免了电流在量子阱和P层中集中,从而提高了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发光量和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二的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的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1]标号说明:
[0012]1、蓝宝石衬底;2、外延层;21、N层;22、量子阱;23、P层;24、电流阻挡层;
[0013]3、ITO层;4、N极;5、P极;6、金属层;61、N极导电层;62、P极导电层;63、LINE阻隔层;7、DBR反射层;8、电极开孔;
[0014]9、PV绝缘层;91、P极开孔;92、N极开孔;
[0015]10、第一凸起层;11、第二凸起层;12、PN极区标志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7]请参照图1,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蓝宝石衬底1、N层21、量子阱22和P层23;还包括金属层6、N极4和多个P极5;所述金属层6包括互相绝缘的P极导电层62和N极导电层61;所述N极导电层61电连接N层21并与P层23绝缘;
[0018]所述N极导电层61呈条状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N极导电层61互相平行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N极导电层61上沿N极导电层61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N极4;多个所述P极5均匀设置在P极导电层62上并均电连接P层23。
[0019]由上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中,多个N极串联,使N极电连接后,每个N极提供给量子阱22和P层23的电子尽可能相等;P极同理;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中还设置的N极在N极导电层61上的均匀分布,以及P极在P极导电层62上的均匀分布,均使电流能均匀的流过量子阱22和P层23,避免了电流在量子阱22和P层23中集中,从而提高了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发光量和发光效率。
[0020]以下可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层6设置在P层23上方,所述金属层6和P层23之间还设有DBR反射层7,所述DBR反射层7上设有对应P极和N极的电极开孔8;所述N极穿过电极开孔8连接N极导电层61,所述P极穿过电机开孔连接P极导电层62。
[0021]由上描述可知,所述DBR反射层7将光朝N层21方向反射,提高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的发光量;所述DBR反射层7绝缘;还包括的LINE阻隔层63通过抵接DBR反射层7并隔绝在P极导电层62和N极导电层61之间使N极导电层61和P极导电层62绝缘。
[0022]进一步地,还包括基板、PV绝缘层9、第一凸起层10和第二凸起层11;
[0023]所述PV绝缘层9覆盖在金属层6上;所述第一凸起层10和第二凸起层11之间绝缘且均设置在PV绝缘层9上;所述第一凸起层10电连接P极导电层62,所述第二凸起层11电连接N极导电层61,所述第一凸起层10设置在基板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凸起层11设置在基板和绝缘层之间。
[0024]由上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凸起层10和第二凸起层11作为PV绝缘层9和基板之间的凸起,使PV绝缘层9和基板间隔设置,使N极和P极有电连接的空间。第一凸起层10和第二凸起层11为了提高与基板的粘附力,采用金属材质;PV绝缘层9避免第一凸起层10或第二凸起层11同时连接P极和N极,进而避免短路。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层10和第二凸起层11均呈矩形的环状;所述第一凸起层10和第二凸起层11分别沿N极导电层61长度方向设置在PV绝缘层9的两端。
[0026]由上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凸起层10和凸起层在两端的设置使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表面分为了N极区和P极区,电流从P极区的第一凸起层10流向P极导电层62,后从N极导电层61流出N极区的第二凸起层11;上述设置使电流能更均匀的流过量子阱22和P层23。
[0027]进一步地,所述PV绝缘层9包括P极PV和N极PV,所述P极PV和N极PV分别沿N极导电层61长度方向设置在金属层6的两端;所述P极PV上均匀设有多个P极开孔91,所述N极PV上对应N极导电层61处设有N极开孔92;所述第一凸起层10通过P极开孔91电连接P极导电层62;所述第二凸起层11通过N极开孔92电连接N极导电层61。
[0028]由上描述可知,所述第一凸起层10和凸起层在两端的设置使所述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表面分为了N极区和P极区,P极PV和N极PV对应设置在P极区或N极区内;所述第一凸起层10电连接P极导电层62是通过P极开孔91实现的,所述第二凸起层11同理;上述设置使电流均匀通过量子阱22和P层23。
[0029]进一步地,所述P层23和量子阱22上设有连通的N极台阶孔;所述N极通过N极台阶孔连接N层21。
[0030]由上描述可知,因为P层23、量子阱22和N层21层叠,P层23和量子阱22若不开台阶孔,则N层21表面没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的蓝宝石衬底、N层、量子阱和P层;还包括金属层、N极和多个P极;所述金属层包括互相绝缘的P极导电层和N极导电层;所述N极导电层电连接N层并与P层绝缘;所述N极导电层呈条状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N极导电层互相平行且均匀设置;每个所述N极导电层上沿N极导电层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N极;多个所述P极均匀设置在P极导电层上并均电连接P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设置在P层上方,所述金属层和P层之间还设有DBR反射层,所述DBR反射层上设有对应P极和N极的电极开孔;所述N极穿过电极开孔连接N极导电层,所述P极穿过电机开孔连接P极导电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PV绝缘层、第一凸起层和第二凸起层;所述PV绝缘层覆盖在金属层上;所述第一凸起层和第二凸起层之间绝缘且均设置在PV绝缘层上;所述第一凸起层电连接P极导电层,所述第二凸起层电连接N极导电层,所述第一凸起层设置在基板和绝缘层之间,所述第二凸起层设置在基板和绝缘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亮度的LED倒装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章挺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兆元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