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04288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1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由绝缘纸一体弯折围成上下相互邻接的至少两个导体容置腔体,该上下相互邻接的至少两个导体容置腔体构成一组槽衬;该绝缘纸首端和末端弯折后相互搭接构成下端导体容置腔体的腔体下端壁,两两相邻的导体容置腔体之间相邻的上下两底壁和顶壁由绝缘纸内侧壁左右对应向内弯折并于对折线处相互触接固定构成,上方对位的左右两上对折面构成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底壁,下方对位的左右两下对折面构成下方导体容置腔体顶壁;本发明专利技术每槽导体使用一张绝缘纸通过折叠可完成槽内定子槽槽衬的制备,在不限制槽内导体层数的同时槽内绝缘纸可采用单张折叠完成。采用单张折叠完成。采用单张折叠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采用扁线绕组方案已成为提高电机槽满率的重要途径;扁线绕组采用矩形铜线相比圆铜线绕组圆而细的铜线具有显著的截面积变化,矩形导线绕组相比细圆导线绕组扁线间间隙更小,相同定子槽体积下能装更多绕组铜线,因此扁线电机槽满率可高达70%;高槽满率下相同电机功率扁线电机铜线填充量更少,定子铁芯和端部尺寸得以减小,使得电机尺寸也更小,节省材料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机功率密度;扁线电机相比圆线电机定子具有更小的槽口尺寸,能够有效降低齿槽力矩从而降低电磁噪声。
[0003]扁线绕组电机按产品类型可分为集中绕组扁线电机、波绕组扁线电机与Hairpin(发卡)扁线电机,其中发卡扁线电机技术是被广泛采用的主流技术。
[0004]扁线绕组电机存在不足,其受趋肤效应影响较大;趋肤(集肤)效应是导体内存在交流电或交变磁场时,导体内部电流分布不均,越靠近导体表面部分,电流密度越大;降低了有效通电铜线面积,使得绕组等效电阻增加,高频交流损耗增加;导体的长宽比、放置方向、绕组分相等都对趋肤效应有影响,同相同槽绕组比异相同槽绕组趋肤效应严重;同等槽深槽宽下,通过增加导体层数有利于降低趋肤效应,为了进一步降低趋肤效应带来的交流损耗,扁线绕组电机采用的增加导体层数的方法来优化,从已经应用的4层、6层、8层方案到正在研究的12层、16层方案。
[0005]扁线绕组铜线间除了绝缘漆膜绝缘外,同时加入定子槽槽衬将导体彼此隔开,以消除匝间或导体与定子铁芯的直接接触,提升绝缘性能,增强短路保护;通常将绝缘槽纸作为槽衬,常见绝缘纸结构有O型、C型、B型、S型等,复杂的绝缘纸结构,会增加嵌线时的工艺步骤难度,同时对数控安装设备精度要求也更高,从而追求更简单、绝缘效果更优的绕组绝缘结构成为了扁线绕组应用的重要研究方向。
[0006]现有B型、S型绝缘纸结构仅适用于偶数层导体的电机,对于奇数层导体就需要多型绝缘纸结构进行组合使用;S型绝缘纸结构在转角处存在缝隙;B型绝缘纸结构中间层的深度尺寸存在控制难度,若中间层的深度尺寸预留不足,不利于导体匝间绝缘。
[0007]O型绝缘纸结构尽管没有限制电机导体的层数,但不利于导体匝间绝缘。如果每层导体都采用O型绝缘纸结构不利于工艺简化、不利于各槽内绝缘纸布置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其不仅不要求电机具有偶数层的导体,同时具备B型绝缘纸结构的优点,可以消除S型绝缘纸结构在转角处的缝隙;绝缘纸用量与B型绝缘纸结构相当,同时可以避免B型绝缘纸结构中间层的深度尺寸的控制难度,简化了嵌线时的工艺步骤难度;绝缘纸可以根据绝缘纸的用量
提前剪裁/制备,每槽导体使用一张绝缘纸通过折叠,即可完成槽内定子槽槽衬的制备,在不限制槽内导体层数的同时槽内绝缘纸可采用单张折叠完成。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由绝缘纸一体弯折围成上下相互邻接的至少两个导体容置腔体,该上下相互邻接的至少两个导体容置腔体构成一组槽衬,本专利技术在单个定子槽内既可以一体弯折奇数个导体容置腔体构成一组槽衬,也可以在单个定子槽内一体弯折偶数个导体容置腔体构成一组槽衬,同时具备B型绝缘纸结构的优点,绝缘纸用量与B型绝缘纸结构相当,同时可以避免B型绝缘纸结构中间层的深度尺寸的控制难度,简化了嵌线时的工艺步骤难度;绝缘纸可以根据绝缘纸的用量提前剪裁/制备,每槽导体使用一张绝缘纸通过折叠,即可完成槽内定子槽槽衬的制备,在不限制槽内导体层数的同时槽内绝缘纸可采用单张折叠完成;
[0010]该绝缘纸首端和末端弯折后相互搭接构成下端导体容置腔体的腔体下端壁,两两相邻的导体容置腔体之间相邻的上下两底壁和顶壁由绝缘纸内侧壁左右对应向内弯折并于对折线处相互触接固定构成,上方对位的左右两对折面构成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底壁,下方对位的左右两对折面构成下方导体容置腔体顶壁,每槽导体都使用同一张绝缘纸通过折叠围成导体容置腔体,即可完成槽内定子槽槽衬的制备,在不限制槽内导体层数的同时槽内绝缘纸可采用单张折叠完成。
[0011]绝缘纸左右对应向内弯折的对折线处的固定方式是粘接固定,对应两对折线之间固定是为了消除两对折线之间的缝隙,确保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和邻接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之间的绝缘性。
[0012]绝缘纸左右对应向内弯折的对折线处的固定方式是榫卯结构的插合固定,对应两对折线之间固定是为了消除两对折线之间的缝隙,确保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和邻接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之间的绝缘性。
[0013]左右对应的对折线一侧对折线中部的绝缘纸的上对折面或下对折面上裁切有水平向插接突舌,另一侧对应位置的对折线上匹配裁切有水平向插接条缝,一侧对折线处的水平向插接突舌水平插合于另一侧对折线的水平向插接条缝中,且水平向插接突舌上下表面对应夹设固定于水平向插接条缝所在对折线的上下两对折面之间,榫卯结构的插合连接,是为了使水平向对应的两对折线紧密触接,消除对应两对折线之间的缝隙,确保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和邻接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之间的绝缘性。
[0014]构成相邻导体容置腔体底壁和顶壁的对折面一侧对折线连接的上对折面和下对折面之间为粘合固定,以保证同侧裁切镂空的对折面与未裁切的对折面紧密粘合固定,确保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和邻接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之间的绝缘性;构成相邻导体容置腔体底壁和顶壁的对折面对应的另一侧对折线连接的上对折面和下对折面之间为粘合固定。
[0015]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前部或后部的左右侧壁与构成底壁的左右两对折面之间的折线处分别裁切有一条垂向插接条缝;对应上方导体容置腔体的垂向插接条缝位置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的构成顶壁的左右两对折面至左右侧壁上端折线处分别裁切有一条垂向插接突舌,下方导体容置腔体的左右两条垂向插接突舌分别对位向上垂向插合于上方导体容置腔体的左右两条垂向插接条缝中,且每条垂向插接突舌的外表面与对应的侧壁内表面触接,左右两条垂向插接突舌对位插合于左右两条垂向插接条缝中,由于插接突舌和条缝的榫卯结构的连接使得上方导体容置腔体构成底壁的左右两对折面与下方导体容置腔体构
成顶壁的左右两对折面相互紧密贴合,保证同侧裁切镂空的对折面与未裁切的对折面紧密贴合固定,确保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和邻接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之间的绝缘性。
[0016]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前部或后部的构成底壁的左右两对折面至左右侧壁下端下折线处分别裁切有垂向插接突舌;对应上方导体容置腔体的垂向插接突舌位置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的左右侧壁与构成顶壁的左右两对折面之间的上折线处分别裁切有垂向插接条缝,上方导体容置腔体的左右两条垂向插接突舌分别对位向下垂向插合于下方导体容置腔体的左右两条垂向插接条缝中,且每条垂向插接突舌的外表面与对应的侧壁内表面触接,左右两条垂向插接突舌对位插合于左右两条垂向插接条缝中,由于插接突舌和条缝的榫卯结构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绝缘纸(1)一体弯折围成上下相互邻接的至少两个导体容置腔体(2),该上下相互邻接的至少两个导体容置腔体构成一组槽衬(11);该绝缘纸(1)首端(12)和末端(13)弯折后相互搭接构成下端导体容置腔体的腔体下端壁,两两相邻的导体容置腔体(2)之间相邻的上下两底壁和顶壁由绝缘纸(1)内侧壁左右对应向内弯折并于对折线(14)处相互触接固定构成,上方对位的左右两上对折面(15)构成上方导体容置腔体底壁,下方对位的左右两下对折面(16)构成下方导体容置腔体顶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绝缘纸(1)左右对应向内弯折的对折线(14)处的固定方式是榫卯结构的插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右对应的对折线(14)一侧对折线中部的绝缘纸(1)的上对折面(15)或下对折面(16)上裁切有水平向插接突舌(3),另一侧对应位置的对折线(14)上匹配裁切有水平向插接条缝(4),一侧对折线(14)处的水平向插接突舌(3)水平插合于另一侧对折线(14)的水平向插接条缝(4)中,且水平向插接突舌(3)上下表面对应夹设固定于水平向插接条缝(4)所在对折线(14)的上下两对折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构成相邻导体容置腔体(2)底壁和顶壁的对折面一侧对折线(14)连接的上对折面(15)和下对折面(16)之间为粘合固定;构成相邻导体容置腔体(2)底壁和顶壁的对折面对应的另一侧对折线(14)连接的上对折面(15)和下对折面(16)之间为粘合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包覆电机槽内导体的绝缘纸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方导体容置腔体(2)前部或后部的左右侧壁与构成底壁的左右两对折面之间的下折线(17)处分别裁切有一条垂向插接条缝(5);对应上方导体容置腔体(2)的垂向插接条缝(5)位置的下方导体容置腔体(2)的构成顶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爽尹相睿郭守仑李佩齐红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