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和组合物技术

技术编号:359838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能够将抗原(如新抗原)靶向特定免疫细胞的多肽,和相关的治疗方法。在特定的实施例中,多肽是抗体或基于抗体的多肽。多肽是抗体或基于抗体的多肽。多肽是抗体或基于抗体的多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方法和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向细胞,特别是向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靶向递送抗原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改善了许多癌症患者的临床益处,但仍有大量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尤其是T细胞浸润较少的免疫学“冷”肿瘤通常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没有应答[1]。治疗性癌症疫苗具有增加肿瘤靶向T细胞池的潜力,为这些免疫冷肿瘤中的一些提供了可能的治疗方法。此外,任何对PD

1靶向疗法没有完全应答的肿瘤都可以从癌症疫苗中受益。
[0003]治疗性癌症疫苗的临床跟踪记录较差,主要是由于疫苗接种抗原的选择,这些抗原大多是不产生强烈的肿瘤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肿瘤相关的自身抗原。免疫疗法的突破已经表明,对于产生强T细胞应答的疫苗来说,靶向肿瘤特异性抗原(例如新抗原)是至关重要的。
[0004]有几条证据表明新抗原对于获得成功的免疫应答至关重要。首先,患者肿瘤的新抗原负荷(突变负荷)与良好的临床结果相关。其次,通过成功的免疫疗法(靶向PD

1、CTLA

4)来扩增肿瘤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最后,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负责成功的免疫疗法的抗肿瘤作用。
[0005]因此,当开发免疫细胞靶向疗法时要解决的主要挑战是:
[0006]i)提供正确类型的免疫激活,其产生有效的抗肿瘤T细胞应答,以及
[0007]ii)靶向肿瘤抗原(如新抗原),所述肿瘤抗原可以诱导强烈的抗肿瘤应答。

技术实现思路

[0008]当前的抗体靶向疫苗接种方法的问题是,必须为每种不同的抗原产生新的抗原结合分子(即抗体),这些抗原将被递送至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C)。本专利技术至少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提供了一种现成的多肽,所述多肽可以用于将一系列抗原递送至特定的靶细胞群体。
[0009]本专利技术包含在一些情况下能够优化免疫细胞对新抗原的摄取和/或抗原交叉呈递给T细胞的多肽。在优选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肿瘤进行测序以鉴定合适的个性化新抗原。然后可以产生这些新抗原并附着到例如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DC激活抗体上,该抗体促进DC对新抗原的摄取,同时介导DC的优异的激活,这反过来允许DC交叉呈递新抗原并激活对肿瘤的强烈T细胞应答,并治愈患者。
[0010]抗体靶向疫苗接种
[0011]抗体可能对DC和/或其他抗原呈递细胞(APC)具有选择性。与游离抗原相比,与靶向DC的抗体融合的抗原更有效地被DC吸收并且随后在MHC I类或II类的情况下呈递给T细胞。因此,与游离抗原或与同种型对照抗体偶联的抗原相比,靶向DC的抗原引发更强的T细胞应答,并且在小鼠模型中诱导优异的抗肿瘤应答[2]。通过在同一分子中并入免疫激活刺
激物,例如通过用激动性抗体靶向激活DC受体,可以获得额外的益处,因为与相应的抗原和佐剂的混合物相比,抗原

佐剂复合物诱导了优异的抗肿瘤应答[3]。CD8+CTL应答的有效启动(priming)对于产生生产性的抗肿瘤应答是重要的,并且cDC1在启动CTL应答以用于抗肿瘤免疫中起着显著的作用[4]。针对肿瘤的生产性免疫应答涉及CD8+和CD4+T细胞,然而,诱导CD8+而不是CD4+T细胞应答仍然是癌症疫苗(包括新抗原疫苗)的挑战。将抗原递送至包含cDC1的DC群体可能会促进抗原特异性CTL的诱导。
[0012]DC靶标的选择决定了哪个DC群体被靶向,以及有多少抗原被摄取,有多少抗原被呈递到MHC II相对于MHC I上,后者对于呈递到CD8+T细胞是至关重要的。此外,DC靶标的选择也影响抗原摄取后DC活化的水平,这决定了抗原特异性T细胞是被活化还是被抑制。已经针对抗体靶向疫苗接种评估了许多不同的DC靶标,包括例如CR

1、CLEC9A、DEC

205、CD1c、Dec

1、CD11b、CD11c和CD40[5

7]。
[0013]靶向CD40的主要优势是CD40刺激活化DC并诱导交叉呈递。尽管其差的内化性质,但与例如DEC

205[6]相比,与CD40结合的靶向抗原(即与抗原肽融合的抗体)诱导优异的CD8+T细胞应答。事实上,最近证明,在体外[8]使用原代人类细胞产生CD8+应答方面,CD40优于九种不同的凝集素和清除剂受体(LOX

1、DC

ASGPR、DCIR、Dectin

1、DEC

205、Langerin、MARCO、CLEC6和DC

SIGN/L)。此外,显示CD40主要介导向早期内体的内化,这有利于抗原加工和向CD8+T细胞的交叉呈递。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候选药物,其能够将患者特异性肿瘤新抗原递送至DC并同时激活DC,从而导致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优异的启动和活化。然后,活化的T细胞将介导针对表达新抗原的肿瘤的优异的抗肿瘤作用。该分子应当介导DC靶向、激活和抗原内化,所有这些都可以使用CD40作为DC靶标来实现。然后,在施用于患者之前,将包含CD40结合结构域和标签结合结构域(例如,肽

标签结合结构域,即与肽标签结合的结构域)的分子与新抗原(例如,与标签(例如肽标签)融合的新抗原肽)混合,导致CD40

新抗原复合物的形成。与非靶向的抗原相比,抗原靶向至DC介导更有效的疫苗接种效果,因此在新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扩增和/或功能和/或抗肿瘤效果方面,CD40

新抗原复合物应当优于包含抗CD40抗体和新抗原肽的制剂。“CD40

新抗原复合物”是指在1)包含CD40结合结构域和标签结合结构域的分子;和2)融合到标签的新抗原之间形成的复合物(即它是将新抗原靶向表达CD40的细胞的复合物)。
[0015]将CD40

标签结合抗体(即结合至CD40和标签的抗体)与新抗原

标签实体(即融合至标签的新抗原)混合以产生CD40

新抗原复合物的概念提供了当前CD40

抗原融合概念所不具备的灵活性。对于真正个性化的新抗原疫苗接种方法,必须首先对患者的肿瘤进行测序并鉴定新抗原表位,然后产生新抗原。对于肽来说,这可以在几周内完成,而新抗体或抗体

抗原融合蛋白的产生将需要多于一年,这使得它不可能用作个人新抗原疫苗。另一方面,CD40标签抗体(即能够结合至CD40和标签的抗体)可以作为现成的产品获得,一旦它们已经被合成,就可以与带标签的个人新抗原(例如抗原肽)混合。此外,CD40标签抗体可以与包含几个新抗原表位的带标签的抗原混合。针对一种新抗原表位的疫苗接种通常不足以诱导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并且可能会需要几种新抗原表位来引发强烈的抗肿瘤应答。以这种方式,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当前可用的抗体

抗原融合蛋白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肽,其包含至少一个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至免疫细胞靶标;并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能够特异性地结合至标签,任选地肽标签,其中所述肽标签不是源自破伤风毒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包含多于一个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任选地包含2、3或4个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包含多于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任选地包含2、3或4个标签结合结构域,任选地其中所述多于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是肽标签结合结构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其中每个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结合至相同的标签。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于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中的一个或多个结合至不同的标签。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免疫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如树突状细胞(DC)、B细胞和/或巨噬细胞(优选地DC)。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是所述免疫细胞靶标的激动剂。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免疫细胞靶标能够介导:所述免疫细胞的激活;和/或所述多肽的内化;和/或常规I型树突状细胞(cDC1)的募集。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结合至免疫细胞受体,任选地其中所述免疫细胞受体是CD40、CLEC9A、DEC

205、XCR1或TLR3。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至少一种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结合至CD40。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是选自以下的抗体:ADC

1013;来自WO 2015/091853的克隆1132/1133、1140/1135、1150/1151和1107/1108;CP

870,893、APX005M、ChiLob7/4、SEA

CD40;其中:ADC

1013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SEQ ID NO:41

48的序列;1132/1133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SEQ ID NO:1

8的序列;1140/1135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SEQ ID NO:11

18的序列;1150/1151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SEQ ID NO:21

28的序列;1107/1108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SEQ ID NO:31

38的序列。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是肽标签结合结构域并且能够结合至:Fc结合肽Z33(FNMQQQRRFYEALHDPNLNEEQRNAKIKSIRDD)[SEQ ID NO:51];FLAG标签(DYKDDDDK);或者肽探针序列,任选地其中所述肽探针序列是包含氨基酸序列(EIAALEK)x3的卷曲螺旋肽标签E3。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标签是非人标签,任选地其中
所述标签是肽标签并且所述标签是非人肽。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选自由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组成的群组。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a)选自由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组成的群组;和/或b)不是Fc区,任选地不是天然存在的Fc区;c)是工程改造的Fc区。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抗原结合片段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群组:Fv片段(如单链Fv片段或二硫键结合的Fv片段)、Fab样片段(如Fab片段;Fab'片段或F(ab)2片段)和结构域抗体。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4和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是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任选地,其中所述肽标签结合结构域是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肽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包含至少2个标签结合结构域,其中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选自由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组成的群组;并且其中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是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肽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任选地,其中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是与肽标签结合的肽标签结合结构域。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包括:a)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标签结合结构域;b)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包含Fv片段或由Fv片段组成的标签结合结构域;c)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包含Fab样片段或由Fab样片段组成的标签结合结构域;d)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包含结构域抗体或由结构域抗体组成的标签结合结构域;e)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肽标签结合结构域,所述肽标签结合结构域包含结合至探针(如K3((KIAALKE)x3)或K4((KIAALKE)x4))的卷曲螺旋标签(如E3((EIAALEK)x3))或由其组成,其中所述探针是给新抗原加标签的标签;f)至少一个包含Fv片段或由Fv片段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标签结合结构域;g)至少一个包含Fab样片段或由Fab样片段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标签结合结构域;h)至少一个包含结构域抗体或由结构域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标签结合结构域;i)至少一个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包含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或由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组成;
j)至少一个包含Fv片段或由Fv片段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包含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或由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组成;k)至少一个包含Fab样片段或由Fab样片段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包含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或由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组成;l)至少一个包含结构域抗体或由结构域抗体组成的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和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包含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或由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组成;m)至少两个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所述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其中至少两个树突状细胞结合结构域结合至相同的树突状细胞靶标;和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包含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或由具有特异性地结合至所述标签的能力的抗体的Fc区组成;n)至少两个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所述免疫细胞结合结构域包含IgG抗体或由IgG抗体组成,其中至少两个树突状细胞结合结构域结合至相同的树突状细胞靶标;和至少一个标签结合结构域,所述标签结合结构域包含结合至探针(如K3((KIAALKE)x3)或K4((KIAALKE)x4))的卷曲螺旋肽标签(如E3((EIAALEK)x3))或由其组成,其中所述探针是给新抗原加标签的标签;任选地,其中IgG抗体是IgG1、IgG2、IgG3或IgG4抗体,任选地,其中所述标签是肽标签。20.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肽,其中所述多肽是双特异性多肽,并且任选地包含选自由以下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鳄鱼生物科学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